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晓华 《世界文化》2014,(3):28-28,29,30
<正>独角兽是传说中的生物,纯洁、美丽、神秘。20世纪英国女作家艾丽丝·默多克以"独角兽"命名了自己的一部作品,讲述了一个有关爱情与背叛、罪恶与拯救的故事。作为默多克最令人费解的小说之一,《独角兽》究竟要向读者倾诉什么秘密呢·在英国,兼具哲学家和小说家双重身份的人并不多见。艾丽丝·默多克(Iris Murdoch,1919—1999)恰恰就是这样的作家,而且在这两个领域她都成就卓然。作为小说家,她被称为"乔治·爱略特之后最具智慧的"英  相似文献   

2.
赵玫 《世界文化》2015,(2):43-45
<正>开始讲一个故事就像是在餐馆向一个素昧平生的人调情。几乎每个故事的开头都是一根骨头,用这根骨头逗引那条狗,而那条狗又使你接近那个女人??这就是阿莫司·奥兹的"开头"观。读奥兹的《故事开始了》。很享受的一种感觉。不是因为他对诸多小说开头所做的那些深邃而又充满新意的探求,而是,这样的一部关于小说的研究专著竟是出于一位作家之手。因为是作家,便较之那些纯粹的评论家有了更为质感的思考。那或者来  相似文献   

3.
正"大家"阅读互联网时代,读者并不缺乏信息,但一些真正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却往往淹没于信息洪流之中。力求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最有锐度、温度、深度和多维度的思考与表达,最值得阅读的网络优质原创内容,快速呈现给读者,是《世界文化》与腾讯《大家》建立合作的初衷与共同努力的方向。【"大家"阅读】每期将臻选《大家》所汇聚的中文圈知名学者、专栏作家的最新文章,与读者分享"大家"眼中的"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4.
<正>寻父回乡"起初有些混沌,然后便有了光。光和暗渐渐分离,便有了白天和黑夜。"《圣经·创世纪》中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影片开头,这个故事来得不期而遇。故事在海伦·卡兰德罗舒缓沉郁的音符里铺展开来,弥漫着忧伤悲戚的情绪。导演安哲罗普洛斯一开始就已然奠定了这低沉的甚至近乎残酷的语气。不过这个故事从来没有讲完过,每次都是在快要讲到上帝以己之像造人时便被母亲的脚步声打断。到了片  相似文献   

5.
正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于美国时间2016年2月28日在好莱坞杜比剧院举行。由墨西哥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执导的影片《荒野猎人》斩获最佳导演奖和最佳摄影奖。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也凭借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结束"陪跑",夺得本届奥斯卡影帝。此前此片已获得第73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电影奖、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导演奖。在谈论《荒野猎人》这部电影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6月26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奥伯格费尔诉霍奇斯案"中的一纸判决,以5:4的大法官投票结果宣告同性婚姻合法,推翻了全美14个州的婚姻法,使得美国成为全球第21个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这起案件源于一段美好的故事,吉姆·奥伯格费尔和约翰·亚瑟是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一对同性伴侣,多年前二人一见钟情,从此便再也没有分离过。2010年,亚瑟不幸患上渐冻人症,三年后病情恶化,他们开始考虑婚姻问题,然而俄亥  相似文献   

7.
杨潇沂 《寻根》2015,(2):104-110
杜预注《左传》有"夏以喜,殷以妲己,周以褒姒,三代所由亡也"之言。有趣的是,历史上关于这三位女性的亡国故事都提到了她们的"笑"。《吕氏春秋》载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帝王世纪》说"喜好闻裂缯之声而笑,桀为发缯裂之,以顺适其意";《列女传》载"纣乃为炮烙之法,膏铜柱加之炭,令有罪者行其上,辄堕炭中,妲己乃笑"。何以此三人之笑竟成了亡国之笑?这三个故事为何如此相似?究竟是历史的巧合还是  相似文献   

8.
开始讲一个故事就像是在餐馆向一个素昧平生的人调情。几乎每个故事的开头都是一根骨头,用这根骨头逗引那条狗,而那条狗又使你接近那个女人??
  这就是阿莫司·奥兹的“开头”观。
  读奥兹的《故事开始了》。很享受的一种感觉。不是因为他对诸多小说开头所做的那些深邃而又充满新意的探求,而是,这样的一部关于小说的研究专著竟是出于一位作家之手。  相似文献   

9.
<正>人们都说卢瓦尔河谷是法兰西的后花园。这里不仅风景如画、土壤肥沃、气候温和,还坐落着众多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堡群。在城堡内,常上演着一段段浪漫风流的故事。其中,舍农索城堡里发生的故事,简直如同一部精彩绝伦的法国后宫大戏。尤其是两任女主人之间弥漫着硝"胭"的战争,更成就了这座尽显婉约之美的城堡。城堡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3世纪,不过精彩的部分要从15世纪开始  相似文献   

10.
诸山 《寻根》2010,(2):20-23
<正>一、良缘从"私下相看"开始与汉族主体相同,赣南客家人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恪守"父母之命、婚妁之言"的传统婚姻原则,但青年男女在婚姻问题上仍有一定自主权。男女两家经媒人牵线搭桥之后,就通过亲戚、朋友、熟人等了解对方的家庭和个人情况,如双方家庭都认为大体满意,媒人就会巧妙安排,采用进城赶集或途中"巧遇"等方式,使男女当  相似文献   

11.
<正>杜拉斯本人在谈到影片《印度之歌》(1975)时如此评价:"一切都建立在演员与人物的分裂以及声音和画面的距离上,造成了一种存在的微颤,一种妙不可言的不适,一种爱情燃烧的忧思。"两个小时的电影里,渲染了一种炎热、压抑、倦怠、迟滞的环境,塑造了在其中的疯狂、麻木、绝望的人,使得观众沉浸其中,仿佛是故事的参与者或近距离的旁观者。为了营造出这样的气氛,《印度之歌》采用了大量音画技法,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音画分离,即电影中的人物并不开口说话,但又不是"默片",于是影片的音画功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画面给观众提供了一个窥视故  相似文献   

12.
民间传说故事还有"真"和"假"的区别,这似乎是个很难识别的问题。因为传说故事一般都并非真人真事,而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艺创作。但真正的民  相似文献   

13.
王郅庚 《寻根》2014,(6):25-29
<正>汉画像石中的侠士故事侠出现于春秋,盛行于战国。这一时期有许多侠士千古留名。荆轲就是著名的侠士之一。《战国策·燕策》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气氛中,一个怒发冲冠、沉毅勇决的侠士荆轲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山东嘉祥武梁祠汉画像石中,有四幅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图1的画像上,荆轲右手扬起,匕首刺在柱上;秦王张皇失措,躲在柱后;秦舞阳匍匐在地,不敢抬头;盛樊於期头的箱盖已打开,头已露了出来。  相似文献   

14.
<正>《少女苏菲的航海故事》是美国当代作家沙伦·克里奇的小说,于2001年获得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航海故事历来是欧美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的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就是由法国作家费朗索瓦·费纳隆根据《奥德赛》改编而成。19世纪,少年历险故事进入繁盛时期,《金银岛》《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作品更是成为少年海上历险故事的奠基之作。随着时代的发展,海上历险故事的主人公和目的地都在发生着微妙的  相似文献   

15.
<正>这也是一个很多孩子都听说过的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个富裕的贵族,因为相貌丑陋,留一脸蓝色的胡子,大家便叫他"蓝胡子"。但同时又很怕他,对他避之唯恐不及。蓝胡子娶过多个妻子,但不知道她们后来都哪儿去了,人们都躲着不愿见他。于是成为鳏夫的蓝胡子便不在当地,而去邻村向一家两姐妹求婚。两个女孩儿见到他后,起初都被吓坏了。后来他邀请小的那个女孩儿去他家,为她举办盛宴,说服她嫁给他。女孩答应了,就跟着他一起住到他的城堡里。  相似文献   

16.
提起“入赘”,人们并不陌生,都知道它是旧时民间的一种特殊的婚姻方式,即“入赘婚”,俗语叫“倒插门”,是指男子到与之订婚的女方家结婚并成为女方的家庭成员。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入赘”原本与婚姻并无关系;“入赘”一词当初也并非婚姻方面的用语。  相似文献   

17.
“他骑着一颗炮弹,沿着豆茎向着月亮爬去,同时设法让他的马跑到教堂塔尖的顶部。”这就是德国荒诞故事大王闵希豪生(1720—1797)讲给朋友们听的故事。他的故事非属夸张之谈,  相似文献   

18.
玛格丽特·福斯特是一部权威的伊丽莎白·勃朗宁传记的作者。她的这部初为人知的长篇小说的女主人公是伊丽莎白·勃朗宁的女佣人。在伊丽莎白与罗伯特·勃朗宁秘密结婚前,她护理了病魔缠身的女诗人达两年之久,随后又同这对私奔的夫妇逃往国外。这就是“威尔逊”的故事,一切事情都是通过她的双眼反映的。有关威尔逊的一切情况,我们只能通过伊丽莎白·芭蕾特·勃朗宁的书信可以了解到;而福斯特以她那丰富的想象大大充实了这一故事。这是一个美妙的主意,作品也写得近乎完美,但小说的篇幅过长,结构显得有些松散。这部小说具有英国维多利亚  相似文献   

19.
被称为《一千零一夜》的那些绚烂多彩的故事已流传了几个世纪。没有人知道这些故事是由什么人或是在什么地方开始讲述的。《一千零一夜》故事中传奇式的女主人公山鲁往德是一个“知书识礼、温文尔雅、聪颖过人的”少女。山鲁亚尔苏丹统治着位于阿拉伯和中国之间的一个王国。那里的宰相有两个女儿,山鲁佐德是他的长女。国王的报复山鲁亚尔很爱他的第一个妻子,但是王后却背叛了他。他的兄弟是邻国的一位君主,其妻子也不贞洁。山鲁亚尔在万分沮丧和愤恨之下,命令宰相将王后处死,并决定对所有的女子进行报复。他下了一道法令说,他每晚都要娶一个新娘,到次日清晨便将她处死。  相似文献   

20.
正《聚焦》(2015)观后,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关于一束光的意象。Spotlight,聚光灯,一片黑暗中被点亮的区域。光线微弱,却足以自知。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新闻工作者采访、调查、披露大波士顿教区神父性侵儿童的恶行的故事。叙事风格冷静、克制,一切内心的波澜都是收束的,舒缓的背景音乐贯穿全片——因为真实事件本身太过沉重,禁不起轰轰烈烈的渲染。真实事件与"再现"的意义《聚焦》改编自2001—2002年《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