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一段时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不断发出惊人的言论。他说,人类完全有能力利用自然规律实现"穿越时空",他还极力推崇制造"时间机器"。他甚至显得有些急切:"我们的人口和地球上的资源成反比,而技术的更新,也不一定会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好,因为我们人类的遗传基因中决定了自己的自私,所以我们生存的更多机会是将目光瞄准其他星球,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  相似文献   

2.
世界文化     
<正>记忆将会被改变创伤往事抹不见《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项有关记忆移植的研究,其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意义。该项研究是由位于巴黎的工业理化高教研究所(Industrial Physics and Chemistry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的科学家进行的。他们发现人类或其他动物在睡觉时会将白天的行动进行重现,让大脑加强或学会一种新的活动。科学家们通过电击细胞将有意识的记忆在小白鼠熟睡时植入其大脑,当小白鼠醒来时,它会根据植入的记忆内容进行活动。这一研究未来会对那些需要消除创伤记忆的人们产生积极的效果。(编译自《每日邮报》网站)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哲学家、理论家和艺术家来说,究竟是什么造就了我们人类的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对于大多数科学家而言,答案就隐藏在我们的大脑里,我们两耳中间这3磅重的器官可以链接几乎1000亿的神经元。位于西雅图的艾伦脑科学学院首席科学官克里斯托弗·科赫认为,"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堆原子在晃动。但这一活动会由于愤怒或者你初吻时的记忆而产生神奇的跳动"。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这一科技进步使我们能够看到不同大脑区域的活动方式以及各种感情的由来。专家们希望  相似文献   

4.
赵玫 《世界文化》2014,(7):37-39
没有想到会去猫王奥维斯的家。 孟菲斯的早晨阳光灿烂。美国南部田纳西州这个有名的城市让你觉得一切都扑朔迷离。这里的女人浓妆艳抹,她们在周末穿袒胸露臂的夜礼服,并散发出浓烈的香水味。孟菲斯让你觉得是喝了一杯酒,于是一切变得梦幻、古怪和摇滚起来,布鲁斯的旋律和节奏彻夜鸣响,刺激着你身体内的每一个细胞。  相似文献   

5.
生物科技公司正逐步解开有关记忆的奥秘。他们已能通过使用药物删除人的记忆以及让忧郁症患者忘掉忧愁。将极小的金属电极插入培养在营养液里的老鼠大脑的切片中,并通以微小的电流激活脑细胞,所产生的电化学反应类似于当新的记忆产生时,在脑细胞中会发生的电化学反应。同时,用一个自动控制的泵将实验药物滴入脑细胞里,用电极测量每种药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有一些实验药物确实让人看到了希望:它们能使神经细胞变得更强壮,细胞连接的时间更长。研制记忆药物,一种真正有效地提高记忆力的药物,一种长久以来科幻小说里的东西。生物科技公司所做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从古到今人类所创建的一切文化,都是引导人类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的一种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生存样态,应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启迪了科学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引导着人类文明的希望和理想。文化是指导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灵魂。人类要进步发展就必须求真崇善、除邪斗恶。我们一是要认识到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优化,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多样性状态与格局;二是要遵循"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正确指向,牢记环保使命;三要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有关历史与文化的书写和话语表达中,大量充斥着的是对帝王将相、英雄伟人的塑造与描述,而往往忽视了历史与现实中真正鲜活而繁复存在着的平凡大众,也有人不断在质疑人类文化视野与文艺创作中的历史是“帝王将相的大历史”,而真正隶属于民众的“平民生活的小历史”一度处于缺席状态。文化表达又何尝不是?在当今许多文艺作品中,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10月5日,瑞典文学院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诺奖评审委员会认为石黑一雄通过"极富情感震撼力的作品揭露出我们与世界的模糊表象关系下掩藏的暗域"。所谓的"暗域",在石黑一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是人类的记忆、创伤与忏悔。纵观石黑一雄目前已出版的主要文学作品(七部长篇小说和一部短篇小说集),大多围绕着主人公对早年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9.
<正>如今,世界海洋垃圾中数量最多的要数塑料。虽然不知道准确的数量,但有报告称"外海蓄积的垃圾中几乎全是塑料垃圾"。作为合成物质的塑料在海洋中不断蓄积,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各领域的有害影响也不断增加,尽管我们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影响的整体状况如何。海洋是包括公海在内的"地球上最大的公共财产",为有效应对海洋塑料污染现状,需要对海洋进行全球性的管理和统治。塑料改变生活世界最早将合成树脂制成塑料是在1907年。在那之后,塑料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回顾塑料的历史可  相似文献   

10.
巴陵 《大理文化》2005,(1):17-18
我并不是要故弄玄虚地选择"灵魂"这个让人沉重的词汇来表达阅读李智红散文后的感受,但是,我确实难以找到更加合适的另一个词替代它.虽然想写一点阅读李智红先生散文感受的想法很有些时日了,却一直很难动笔.一则担心自己的水平太低,不能正确地解读他丰富的文章内涵;二则是我认为不管是深刻还是浮浅的思想,一旦说出来就变得滑稽了.是故,始终犹豫不决.今天,在很多朋友多次热情的鼓励和热切的支持下,现就李智红先生的散文,谈一点个人阅读后的体会和感受.  相似文献   

11.
上帝给人类创造了一双眼睛,让我们看到世间万物,但我们更引以为荣的是,一双眼睛的背后,隐藏着不同的思考,造就着多种奇妙的心态。我喜欢用“奇妙”这个词,因为每个人看待同样的事物,会随着个人的理解角度和心态定位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它总是那么奇妙,让人难以捉摸。  相似文献   

12.
外媒导读     
正科学新发现:一种语言的预先储备知识会改变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会略有不同,但这种不同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大脑处理颜色和光的不一致。最近发表于《实验心理学期刊》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头脑中所储备的知识会左右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以阿拉伯语字母认知为内容,将实验人群分成两组,一组为阿拉伯语专家,一组  相似文献   

13.
过渡空间研究的是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关系,在自然崇拜盛行的东方文化中,对建筑与景观的过渡空间的研究变得更为突出。造园者用回廊、亭、门窗、箦子等一系列过渡空间的构成元素,自然地将庭园景观融入建筑环境,过渡空间引导人在建筑之中的视野范围与视线高低,达到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本文通过对以中、日为代表的东方传统园林体系中建筑与景观过度空间的比较,认为过渡空间的设计目的是让园林展现出一种平衡、渗透的空间关系,表现出自然、建筑和人之间微妙的联系,它也是人寻找自然与建筑平衡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薅草锣鼓是土家族特有的音乐文化形态。主要流传于武陵山区土家族聚居的川、鄂、湘、黔四省。薅草锣鼓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土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情感、信仰等风貌,是我们认知和研究土家族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块活化石。本世纪以来,在世界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土家族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薅草锣鼓的研究与保护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采取多种手段挖掘培养民间艺人,试图让这一习俗"活"着传承下去,但收效甚微。本文试通过对这一土家民俗文化事象的起源、兴盛及式微的分析,探讨其功能的流变及其式微的真正缘由。  相似文献   

15.
正"形而上学是什么?"这本身就是一个形而上学问题。我们可以区分关于这一问题的有争议的答案和错误答案。一个物理主义者可能会认为,形而上学是研究物理世界的本质的,而那些认为除了物理对象,还存在着数、集合、命题之类抽象事物的形而上学家则会认为形而上学也研究抽象事物的本质。物理主义者的答案是有争议的,但不是错误的,因为抽象事物是否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有争议的形而上学问题。但是,"形而上学是研究诸如金字  相似文献   

16.
常工 《世界文化》2012,(12):57-60
为什么画200张布达拉宫10年前,我用颜料在水彩纸上开始了对西藏布达拉宫的描绘,至今还在继续对这座神秘而伟大的建筑进行着我认为有意义的色彩表现,在我的笔下,布达拉宫的色彩变得富有变化从而富丽并绚烂夺目,没有到过西藏的我努力将一个未曾过目的建筑完整而充实起来,我充满激情地演绎,觉得那不是一个普通的建筑,那是一组神圣的殿堂,它将人类的理想和设计与施工的能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我们感到了震撼。我的作品是不是能够将布达拉宫的神韵展示并留在人们的心中?至少我是这样希望的。实际上有关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已经发现的化石证据,人类的起源与演化至少经历了600—700万年的历程,在过去的数百万年里,人类的体质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颅容量由不足400ml增至1400ml左右;身高由1m增至1.6m;脑颅、面颅和下颌骨等尺寸增大,后部牙齿缩小,骨骼的粗壮度减弱,智力提高,语言及其行为特点变得更加复杂化。化石人类的研究显示,更新世晚期人类头骨的大多数形态特征已经和全新世人群非常相似。通常观念认为,全新世阶段人类头骨的形态特征基本不再发生变化。近些年来,国外很多学者对全新世考古遗址出土的一些已经消失的古代人群的遗骸进行了研究,发现近万年来…  相似文献   

18.
智者的来历     
化石证明,人的大脑约在一百万年前开始加速发展。最初,人脑的灰白质以每十万年增长一立方英寸的速度发展扩大;后来发展率倍增,再倍增,最后又一次倍增。到五十万年前增长率便达到了顶点。那时,大脑的灰白质以每十万年十立方英寸的非凡的增长速度而扩大着。在人类的生存史上,任何其它器官的发育都没有象大脑的发展这么快。究竟是什么压力使人的脑量如此迅速地剧增  相似文献   

19.
孝是人类对父母感恩之情的自然流露,是天地间最可贵的情感之一.先秦儒家通过对人类孝意识和孝行为的反思和总结,从哲学的高度对其进行了理论化、系统化,把"孝"纳入人类伦理道德体系,使其成为人类最基本的道德之一.由此所形成的庞大思想体系,代表了孝内涵的初义和孝道德的原型.先秦儒家的关于孝的哲理化论证为人类道德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我们对人类道德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20.
景珊 《华夏文化》2010,(3):52-54
<正> 建筑,从人类摇篮时期便开始萌芽,在悠久的人类文明中洗练,在一代代能工巧匠熔铸下不断丰满的艺术,早已超出了科学技术的范畴,它像一面巨大的镜子,让我们从中窥视出人类博大精深的文明,品味镜中那个玄奥的世界。经典建筑的只砖片瓦,无不张扬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并深蕴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世界各族人民留给我们数不胜数的经典建筑实例,本文只选择欧洲古希腊时代的著名建筑与中国古代典型建筑宫廷苑囿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发现东西文化的特征与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