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清代临海洪颐煊《管子义证》在《管子》研究上有独特的贡献:全书在引用孙星衍和王念孙《管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文字训诂为重心、引用时以版本和群书为依据、引用中突出对前人批判的特点。洪颐煊自加案语更能反映其治学成就,表现为在小学上有突出贡献、阐述义理上较前人略有进步以及在辑佚上有所贡献等特色。  相似文献   

2.
《管子》的人口管理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子》一书对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口统计、人口管理和人口与自然的平衡等问题多有涉及,体现了《管子》作者突出的人口管理思想。《管子》中的人口管理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管子》一书的接受史上,唐朝堪称显学。杜佑花36年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通典》二百卷,在其著述中广泛地征引《管子》一书的微言大义。其关于《管子》一书思想的继承在其著述的《通典》中得到深刻的体现,通过梳理杜佑在《通典》中对《管子》文献的征引,考察杜佑对《管子》思想精髓的继承,有益于探究《管子》通过杜佑的传承在唐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先秦水文化蠡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人对水的认识是非常早的。先秦文献中对水的各方讨论,表现出古哲圣贤的智慧。道家老子和儒家孔子的观水之论,反映了儒道二家对人生世界不同的思路。战国时期的《管子·水地》篇反映了稷下学派对水的认识,管子治水不发虚妄之言,其措施管理比较务真求实。先秦设置的水官制度,基本上有两项任务:治水,保护水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5.
《管子》一书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治国理论和管理思想,对于现代管理仍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不仅《管子》可视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国家管理学作,先秦诸子的管理思想都有同样的作用。本对《管子》一书的宇宙观、世界观、国家观、道的理念和管理理论模型作了系统、深入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管子》中多篇提及古帝王,如三皇、五帝、三王等,反映了齐人的崇古倾向。古帝王在《管子》中主要作为说理的论据出现。齐人虽崇古却不迷古,他们对古帝王亦有所批判,反映了齐人在认同基础上善假物以为己用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法》和《管子》中都有一篇题为《九变》的文章,两篇文章篇名相同,都有着齐文化背景,但两篇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有所不同。对两个《九变》篇的异同点进行比较,有助于更深刻地了解《孙子兵法》和《管子》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时势观是《管子》思想中较有特色的理论之一,《管子》审时度势,对如何治国兴邦进行有效指导。《管子》时势观认为治国理政需重视时势研判,时势对工作的开展至为重要,新的时势下要因时乘势、积极作为,且应以遵循天道为先决条件。《管子》的时势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全面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胜小康社会的当下,《管子》时势观有关因时而动、乘势而为、科学发展等智慧对国家、社会与个人三大层面仍然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脱离具体的社会文化载体,是难以掌握其语言的。早在20世纪初,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0.
《管子》     
中国古代典籍中,《管子》一书被人们称为“先秦史料的宝库”。相传,它是由春秋时代齐国的大政治家管仲所作。但据后人研究,这种说法靠不住。如《管子·立政》论及“寝兵”、“兼爱”及“全生”之说,这是墨子、杨朱等人的学说,这在管仲之后;《小称》中记载了齐桓公之死,《七臣七主》提到“吴王好剑,楚王好细腰”,《形势》提到“五伯”,这些事的发生在管子身后。所以,《管子》一书决非管仲所作。先秦的思想家著作往往出于门人、弟子编辑(如孔子的《论语》),并在其中附入本学派的著作,所以其中可能有些篇章出于作者身后,记载了作者所不及见的史事(如题为商鞅所作的《商君书》)。但《管子》的情况与它们又有所不同,书中各篇涉及了春秋战国许多学派的思想材料,宋学者叶适认为“《管子》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书,莫知谁所为”,这一论断为后学  相似文献   

11.
钱南扬先生的《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对南戏研究具有开创性作用,自出版以来,有不少学者发现书中有存疑的问题并予以了补证。笔者在翻阅此书时发现,此书在释义和校勘方面仍存在些问题,今试从书中拾取十八例以补之,以期其更为完善,从而为南戏的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语言教学原理》这本书中,Brown(1994)阐述了文化在第二外语的习得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文化是生活的一个方面,而语言则是记载文化生活不同层面的标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礼记》中除了某些繁文褥节不合时宜及有些思想是唯心糟粕之外.大部分内容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某些思想光华。对治国安邦起良好的教谕作用。尤其“入世”思想更显可贵。《礼记》指出礼对“入世”的人具有积极意义,该书教导人们如何行礼处世.指出“入世”行礼旨在使国家大治久安。礼是一种思想意识,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与制度。对《礼记》思想进行扬弃,这才是马克思主义对待文化遗产的唯物主义态度。在全国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的教育中.《礼记》一书不失为有益的参考读物。  相似文献   

14.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它的真正价值不会因为外面的豪华包装而发生改变。当下出现的“黄金版图书”现象应值得关注。这种图书在传承文化、缅怀伟人和收藏价值等方面应予以质疑。对此,相关部门应出台一系列的措施予以引导和规范,从而使得图书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说文解字》看古代与饮食有关的器具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书于东汉年间的《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书。其中记载了与饮食有关的很多器具,从中不但可以了解古代与饮食有关的器具文化,而且还可以管窥古代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6.
按"书如其人"的三个子题:"人"的传统内涵、"如"的过程和"书"的审美表现本质的顺序逐步展开对该命题的讨论,最后认为命题"书如其人"成立的限度是在书家审美意蕴的表现形式上。  相似文献   

17.
《指路经》是彝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的一部毕摩经籍,具有潜在的文化研究价值。一方面它凝聚了族群的历史记忆,构建了一个想像空间;其次,《指路经》体现了彝族先民独特的人文世界观和宗教观;同时它在语言文学上也具有相当高超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8.
《1984》这部作品主要是围绕男主人公的经历和心理变化来写的,但是作品中女性人物的描写也是很重要的,通过对她们的描写,不仅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书中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条件、精神状态等,同时也能通过男主人公对于她们的不同态度,看出主人公内心真正追寻的目标,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庄子》之"道"与《圣经.约翰福音》之"道"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两者的"道"所指向的都是一个单一的既超越又内在的终极实在。道教的"道",被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整个世界的化生、维系、调节,天下万物的生长、变化、发展,都完全依赖于它;基督教的道,就是神,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既是世界的创造者,又是世界的维系者,是自有永有的生命的本体。在"道"这一概念上,道教与基督教具有相似点,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促进对中西文化以及中西文明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在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中,充斥着作者对女人的理解和怜悯。在这个悲剧的"生死场"上,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一些女人在这个男权世界里卑微而无助的生活和死亡。从女性学角度理解和阐释小说中众多的女性形象,我们感受到了女性作为他者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