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中学”科学教育研究是在吸收和借鉴国际科学教育先进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现阶段,我园教师对“做中学”实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研究活动材料 “做中学”活动提倡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我们对材料的理解是:学习内容是孩子的学习材料,教师要努力为孩子寻求具  相似文献   

2.
在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园本课程实践研究是明智之举,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基本教育探索之一。故而,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学习新课改精神,深入研学“全收获”理念,以此来促进幼儿园劳动教育园本课程规划拟订,以及课程结构明晰等,并把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到幼儿各项游戏学习之中,在具体劳动实践和劳动游戏学习评价等过程中增强幼儿劳动意识,从而实现劳动素养提升,为孩子未来生活、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让教师、家长在“全收获”理念中提升教育水平,使教育能力得到较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徐莹 《学前教育》2011,(1):19-20
我园长期在进行艺术教育方面的研究,但在固有的技能学习模式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技能的传授,教育观念比较滞后,忽视对幼儿需要的关注与有效的应答。经过“十五”、“十一五”对艺术教育方面的研究,教师们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但到底如何将理念与教育行为有效对接,如何在艺术教育方面打造出我园自己的特色,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和学习中感悟、落实。同时,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园在自主构建园本课程、组织实施开放性教育活动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工作,使预设课程走向开放,走向幼儿生活。下面是我班开展的主题活动“蚂蚁”中的一些新尝试。通过这些活动,我感受到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重要性。这样可以使孩子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使整个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和深入;使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许多知识以外的东西。一、自主的探索活动随着天气的回暖,孩子们开始把目光转移到草地、树底、路边花丛下的一些爬行小昆虫,其中蚂蚁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昆虫之一。“这是小蚂…  相似文献   

5.
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颁布以来,我园教师不断深入学习和理解《纲要》精神,努力探究新《纲要》理念下的幼儿园英语教育。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园英语教育的理念形成、目标制定、内容选择、环境创设、师资培训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英语学科教学为英语教育,变英语“学习”为英语“习得”,变以往从几套教材中选择内容为更多的以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感兴趣而易理解的东西作为学习内容。强调在活动中随机灵活的选择学习内容,通过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自然习得。  相似文献   

6.
在“终身教育”的观念已从根本上影响全世界教育价值取向的今天,我们在研究中不断深化了对“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终身学习者”的认识。因为,一个人生命中每一瞬间的存在和发展质量,都是与学习的质量密不可分的。幼儿在学习中享受生活和在学习中享受发展是教育的价值所在,因此,我们将我园的园本课程定名为“学习课程”,并把工作的重点定位在:教师和幼儿共同不断成长为更高水平意义上的自我教育者,即“终  相似文献   

7.
王亚琴 《早期教育》2011,(11):35-36
我园的无锡市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园“生活、学习”课程构建的研究》,旨在通过推进教育科研与教研的结合,让教育科研更贴近课堂、贴近教师;通过构建园本课程,让课程更贴近生活、贴近幼儿,从而使我园“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的办园特色更鲜明。  相似文献   

8.
《早期教育》2009,(5):20-23
在为幼儿创设良好生活学习环境的过程中,我园牢牢把握“妙”“趣”二字.巧设计、妙利用,让幼儿园环境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9.
彭云  王灿灿 《早期教育》2006,(10):26-26
设计背景 我园与南京医科大学合作“幼儿意外伤害的健康安全教育干预”课题研究,我们尝试在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挖掘教育内容,运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安全问题,从小学会保护自己,更加健康地成长。“我是安全小卫士”便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活动,它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智力竞赛形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幼儿的日常行为,并引导幼儿反思自己的行为,最终知道哪些是安全的行为,哪些是危险的行为,不做危险的事,学会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10.
出于日常管理方面的考虑,幼儿园的大门常常紧闭,孩子走不出去,家长也轻易进不了大门。为了改变这种封闭式的教育,我园实施开放教育,让幼儿“走出去”,把家长“请进来”,在幼儿社会性教育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1.走出园门,让幼儿去接触社会我园采取的第一项措施是带领幼儿走出园门,走向社会。如逛电器商场、上菜场买菜、到超市购物、参观工厂和银行等。每次组织活动时我们都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与有关单位的领导、工作人员讲明意图,取得他们的支持,使孩子一接触社会就有亲切感、安全感,从而乐意参加社会活动。例如在“‘我能行’采访大行动”中,我们事先与太古可乐厂联系,说明我们的活动意图,请他们允许孩子们参观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健康领域的目标、内容和基本要求提出了新的见解,更加体现了生态教育、开放教育、创新教育、终身教育等教育理念,更加强调通过幼儿园教育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更注重了幼儿心理健康的培养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在健康教育的实施中,我园注重提高全园教职工的健康意识,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同时结合本园实际,有目的地为幼儿创设各种锻炼孩子体能和培养良好个性的活动区域,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此同时,我园还特别关注那些有特殊健康问题的孩子,力求…  相似文献   

12.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每天都在实施着各种教育行为,努力地为幼儿提供自认为最好的教育。但当你正将精心预设的活动方案付诸实施时,突然有幼儿对你的活动方案说“不”,你是跟随方案还是跟随幼儿?是顺从幼儿的要求还是置之不理?老师,我不想集体活动中,大家正在专心致志地探索颜色的变化,南南突然叫起来:“老师,我不想调颜色了,我想用调出来的颜色画画。”接着就有好几位幼儿响应。怎么办?  相似文献   

13.
王琳 《宁夏教育》2012,(6):24-24
"做中学"作为我园园本课程的主体,是我园在积淀多年办园经验和形成办园特色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在践行"做中学"的具体过程中,幼儿收获了无限的快乐,彰显着幼儿园园本特色。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教师要努力为孩子寻求具有教育  相似文献   

14.
在多年的幼儿教师工作中,常常听到孩子向家长告状:“他打我。”“他骂我。”“他不和我玩,还抢我的小手帕。”有的家长会给孩子讲明道理,教育他待人谦让随和,与小朋友搞好关系;有的家长则是无表示,不敢去正视这一问题;有的家长把孩子的不计较和谦让责怪为无能,甚至对孩子教唆说:“他打你,你不能打他吗”孩子在园受欺侮,家长应怎样正确对待呢我认为,首先,年轻父母对这种现象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孩子在园打闹、吵嘴是一个普遍现象。你看,刚刚还在吵吵打打的小朋友,眨眼之间又会高高兴兴地玩到一起。原因很简单,幼儿游戏…  相似文献   

15.
《淄博师专学报》2007,(4):F0003-F0003
快乐学习、快乐生活,是二园不断追求的教育目标。 在二园,每一个孩子是快乐的。快乐的基石,来源于“爱”的主旋律。以“爱”为主的情感教育是幼儿、教师、家长和谐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使孩子们从小接受良好的礼仪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应该充分发掘潜在的教育资源.积极创设环境和氛围.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文明礼仪.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素养和行为品质。一、抓住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进行礼仪教育幼儿一日生活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强化幼儿礼仪意识.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利用幼儿入园和离园时间对幼儿进行礼仪用语教育。每天幼儿来园.见到教师要问早、问好。这是对孩子最起码的礼貌教育。教师先主动热情地向孩子问好.为幼儿做表率.并且肯定和表扬讲礼貌的孩子.然后再教幼儿与家长分别时说“妈妈再见”或“爸爸再见”。课间盥洗和喝水时对幼儿进行交往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科学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9年开始,我园先后参加了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幼儿科技教育活动”“九五”、“十五”、“十一五”的实验研究。经过十年的探索,总结了开展科学活动的一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园是吴江爱德双语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自2003年成立伊始.即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重点课题“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研究”的苏州幼儿师范学校的子课题研究,2006年又以“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实施双语教育的实践研究”为题申报了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经过近五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园逐步确立了有效英语教学的策略,形成了“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英语教学”的教育特色。回顾我园的探究之路,主要历经了三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幼儿年龄小,生性活泼好动,往往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表现得“我行我素”。究其原因,则是由于幼儿未能养成倾听习惯、形成倾听技能导致。然而,倾听习惯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与倾听技能?我认为从“范”、“趣”、“情”入手,将利于孩子养成倾听习惯,形成倾听技能,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芳  葛贤亮 《家庭教育》2005,(9B):36-37
新生入园往往是家长和教师异常苦恼的一个月,许多幼儿都会出现入园焦虑。虽然幼儿经过一月适应期以后,基本都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摆脱入园焦虑,然而不同程度的入园焦虑影响幼儿的早期心理卫生和良好习惯,因此对于缓解“入园焦虑”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通过对以往研究和实践中的教育方法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幼儿平安渡过“入园焦虑”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