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我听来的故事,很美. 上世纪60年代的一个冬天,天下着雪,一位逃难到深山的作家迷了路.夜幕降临,四望白色茫茫,作家又渴又饿又冷,又听见狼嚎.他怕得要命,隐隐约约看见远方有房子,就不顾一切奔过去,急叩门环,里面没有声息.他只是哀叫:"有人吗?有人吗?"回应他的依然是狼嚎,而且显然声音在逼近.他绝望了,但他依然哀叫:"有人吗?有人吗?"他几乎就要倒地的时候,门开了.他一个趔趄闪进去,门立即又关上了.屋里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仍然能听见狼嚎,但他不怕了.  相似文献   

2.
陈小芳 《职业圈》2007,(12):109-109
孟二冬,他以生命诠释和躬行了他一生挚爱的中华文化.他所拥有的真善美的精神,为我们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积淀的风采.孟二冬,他为人师表,是所有教师的表率;他又带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应该成为全社会效仿的楷模,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表率!  相似文献   

3.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八十年代,农田承包到户.他把一块水洼挖成池塘,想养鱼.但乡里的干部告诉他,水田不能养鱼,只能种庄稼,他只好又把水塘填平.这件事成了一个笑话,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一个想发财但又非常愚蠢的人.  相似文献   

4.
楼上楼下     
赵琨 《文化博览》2005,(11):34-35
楼上楼下的,忍了 楼上的她给花浇水,水带着泥土滴在他新洗的衬衫上.他忍着怒气回去又洗了衬衫,水冰凉,手冰得有点红.楼上楼下的,忍了.他说.  相似文献   

5.
今年,画家姚迪雄又匆匆回到了浙江. “非常高兴,又回家了.”此次他从北京南下上海、苏州、杭州、浦江到湖州,与各地美术界朋友交流.  相似文献   

6.
表面上看,汪小菲更像一个创意人,而不是执行者,他成功地将中餐融入时尚业.他的聪明在于,虽然学了设计专业,但热度没有高到以此为生.幸好有了俏江南和Lan Club(兰会所)这样一个平台,他可以置身于设计之外,但是又能将时尚创意的乐趣和中式美食,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7.
在阔别祖国31年之后,美国华裔作家董鼎山终于又回到了中国,并开始用他的笔记录他的所见所闻.  相似文献   

8.
一个中年得子的朋友,谈起儿子来像是变了一个人.在丰富多彩的育儿策略中,他最着重强调的一点是,他把家里的电视给扔了.不看电视了!为了让孩子不受污染,这点牺牲算得了什么!然后他又声明,其实这对他来说算不了什么,他是从来都不看电视的,只是委屈了老婆--伊是有着让他不齿的电视依赖的.  相似文献   

9.
何心安"借鸡生蛋" 何心安是清道光年间浙江台州人,以善于经商理财而远近闻名.有一次,他带了一些钱财货物到福建经商,走到延平地界遇到强盗抢劫.这伙强盗只给他留下一条被子和-件外衣,幸好他在外衣的夹袋里还藏着几十枚小钱.眼看天色已晚,何心安在延平又无亲友可投,只好选择了一家便宜的旅店住宿.  相似文献   

10.
过去有"短信写手",现在又有人琢磨出了依靠"拇指经济"发财的新点子. 唐伟是山东工业职业学院一名在校大学生.去年暑假回家,便想利用假期找一份临时的工作,既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充实一下自己,又可以帮家里减轻一点负担.本以为找一份家教之类的工作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可是当他在劳务市场、家政服务社转了几天之后才发现事情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原来,和他一样想利用假期找临时工作的大有人在.他看到到处都是举着"家教"牌子找工作的大学生,于是转了几天之后便打了退堂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