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启奋 《甘肃教育》2009,(20):14-14
农村中学生由于阅读面狭窄、作文训练不足等因素,刚上初中时。学生写作的心态往往游离于生活之外.创造思维多半处于枯竭或被抑制的状态。作文时要么牵强附会、杜撰编造,要么移花接木、张冠李戴,写出来的文章错别字较多,句子累赘、拖沓,语义含糊,方言土语现象较严重。教师应如何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简析学生写错别字的心理原因江苏龚建新学生写错别字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少论者从汉字的形体特点入手,分析学生写错别字的缘由,并寻找纠正的良策。学生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别字,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笔者以为从学生书写心理八手分析,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新的启示。我们...  相似文献   

3.
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有些错别字改了又改,写了又写.反反复复,令师生双方都很头疼。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改错意识,采用多管齐下、反复强化等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错别字屡改屡错现象几乎绝迹。  相似文献   

4.
平日里一说到学生日记,老师们便会摇头苦笑,不置可否。批吧,真是味同嚼蜡,要么三言两语了事,要么空话、套话。流水账连篇。说到语病、错别字更是让人苦不堪言;不批吧,学生便会偷工减料,无法控制。于是“学生日记”便成了语文教学的“鸡肋”。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学生写错别字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我以为要解决学生写错别字的问题,首先要找出学生写错别字的根源,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其次要加强汉字教学,使学生对所使用的汉字有较深刻的认识;第三,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来消除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归纳起来,学生写错别字的原  相似文献   

6.
怎样指导学生避免写错别字○谢作林谢田芳(赣县田村镇中心教研组)汉字结构复杂,有些字形状、读音相似,差别细微,稍不留意就会写错。怎样指导学生避免写错别字呢?除了指导他们弄清写错别字的原因和学会认真查字典的方法以外,还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一、根据声母、...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5,(A4):52-53
随着识字量增大,学生写错别字渐渐增多,中年级达到高峰。写错别字对学生的学习有极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从低年级抓起,采取巧练、积累、实践等对策,根治学生写错别字的毛病。此外,根治错别字不是一项短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阶段,老师是十分重视识字教学的,总是花相当长的时间,一字一字地认真教。可是听写时写不对的情况时有发生;学过的常用字运用情况更让人担心,要么多笔少画,要么写成别字。矫正小学生的错别字成了语文老师特别关注的事之一。本文简单阐述了培养学生正确书写、运用汉字能力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学生经常写错别字、有的甚至经过多次纠正还会写错,请问怎样才能防止和纠正他们写错别字? 丽江和丽华丽华同志: 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很多,总的说来有主、客观两个方面,这里就不赘述了。防止和纠正学生写错别字,可采取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学生的识字要求高,识字量大,许多字难写、易错.解决这一难题,应分析学生产生错别字的原因,激发学生纠正错别字的情趣、探究减少错别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汉字的复杂性使人们在学习和使用汉字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再加上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薄弱,写错别字成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单是默写中出现的错别字便俯拾皆是,不禁让人忧虑。本文从一次中学生默写出现的错别字入手,分析原因,并且提出相关的对策,意在抛砖引玉,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对错别字问题的广泛关注,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弘扬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2.
黄秀德 《广西教育》2011,(18):67-68
本文对高职高专学生经常写错别字的情况进行归类,分析其写错别字的主要原因,提出纠偏汉字书写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文革”后恢复高考到现在,我除了组织学生自改、互批互评作文取得‘实验’成功外,平时均以高考评卷五个等级为标准,采用符号进行批改,效果很好。一、先看,边看边把作文的错别字、病句划出来。用红线划上的句子就是病句,用红圈圈上的字词要么是错别字,要么是用词不当,看完了,学生本次的作文的‘印象分’也就出来了。  相似文献   

14.
左伟 《吉林教育》2000,(9):21-21
错别字是我们使用汉字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现象,无论是识字的儿童,还是学有所长的成年人,都难免写错别字。那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纠正学生写错别字呢?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写错别字。因此,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有效识记生字、同音字和形近字,预防错别字的产生,从而避免在生活中用错别字的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16.
习作评改,常见的做法是。面对几十个学生的“文山”,老师精耕细作,找错别字,改病句;察漏补缺,删冗除繁;评优评劣,眉批总批。之后作文本发放到学生手中,绝大多数学生急不可耐地看一眼老师的总评和等级(或分数)便不再过问。老师面对自己的精耕细作付诸东流,要么见惯不怪,习以为常,要么一阵牢骚。这样日久天长,产生倦怠,不愿再精耕细作。  相似文献   

17.
丘瑞玲 《生物学教学》2014,(4):64+63-63
本文对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纠正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宋仁娣 《考试周刊》2012,(78):33-33
中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小学时经常用拼音代替生字及受电视、电脑等媒体的影响。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理解,多联想;多阅读、多比较;多渠道、多形式;多比赛、多抽查地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汉字的特点,让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  相似文献   

19.
学生写错别字是普遍的现象,也是让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很多学生辞藻华丽,但错别字屡见不鲜,直接影响了书面表达、也对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本文试着分析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并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预防与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现今中职学校学生语文水平的低劣是触目惊心的,主要表现在:(一)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中几乎没有什么思考,或者说根本就不愿意思考。上课无精打采,要么闷头大睡,要么窃窃私语,有的连课本也不拿出来,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底下往往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模式无从谈起,教师俨然成了“独幕剧”的主角。(二)写作能力差。作文文不对题,辞不达义,错别字连篇,写作文成了“浪费时间”。而在应用文写作能力上问题更为严重:常见的应用文格式,如书信、条据、启事等不合规范;小结、计划只写三五十字,内容贫乏、单薄,有的高一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请假条也写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