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科技作品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知识和技能这一教学目标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总是从说明的对象、事物的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和说明的语言这五个方面对文本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也只停留在对这五个方面的理解上,说明文教学成为许多教师的一个鸡肋,弃之不可,食之无味。  相似文献   

2.
基于说明文本身的科学性,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地关注说明方法的讲解、文本中科学知识的普及等。小学生具有形象思维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说明文的教学效果,就要让说明文教学充满趣味性。本文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对小学说明文教学的趣味化方法进行了探究,活化说明文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3.
"科学之光"专题中的不少文本并不是典范的说明文,而且其说明方法也不够典型。如果以"说明文单元"这一概念来界定这一专题的文体特性,以"学习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来确定这一专题的教学目标,是失之偏颇的。"科学之光"专题中的文本应当属于科学内容的理论类、实用类文本,该专题的人文性教学目标是培养科学精神,工具性教学目标是探究科学表达。  相似文献   

4.
教学生弄明白说明文写的是什么,教学生重视文本、品读科学生动的说明语言,教学生挖掘说明文中的科学精神、文化内涵、内在逻辑,是说明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用一句话来概括说明文阅读教学,即"深研文本,重视本质"。想想有些老师,捧着教学参考书却不能深挖文本,下载了几个所谓的优秀教学设计就如抱珍玉,实可谓肤浅可笑。记得有一次听公开课《苏州园林》,某位老师非但没有带领学生去分层次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教学中,说明文是难点.因为说明文本身的特点对象的特征、性质和说明的主要内容,说明的顺序.理清文章脉络.说明的方法等具体问题,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说明文的分析和解读要更多地从说明文本身来考虑,本文拟从这个方面通过对说明文本身的特点分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说明文教学宜采用抓特征、理顺序、明方法、讲语言的模式.本文通过分析说明文文本特点提炼组合,针对说明文教学提出了几种教学模式,希望在教学中不是泛泛而谈,能让说明文教学更深入,学生阅读更细致并能从中得到一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科普说明文篇幅短小,中心鲜明突出,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生动有趣,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教版教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选编科普说明类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将其上成单纯的科学知识课,应关注语文学科的特点。科普类说明文如何上出"语文味"呢?一、了解文本价值,激发学习热情1.提升科学素养,培养探究精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觉得说明文不好教,学生也常常反映说明文不好学。究其原因主要是把握不住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对说明文说明的内容不甚了了,对说明文的一般结构规律也缺乏必要的认识。针对以上情况,多年来,我在进行说明文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作了一些探索,并认为教好说明文的关踺是抓住说明要素以把握说明文的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9.
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偏重于知识性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尊重文本特质,从筛选说明文的主要信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承继文化精神三个方面,发掘文本特性,探索对学生说明文阅读素养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0.
科普说明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教学科普说明文,教师要在学生对文本内容大致了解的基础上,关注文体特征,通过抓住文题、枢纽和说明等途径,使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具体写作方法,真正明白文章所说明事物的特点,提升学生阅读科普说明文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张春方 《学语文》2009,(5):14-15
传统的说明文教学往往以引导学生从解题入手、明确说明对象、把握说明内容、理清说明顺序、分析悦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等方面安排教学步骤,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安排,固然有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学生掌握说明义相关知识等优点,但若长此以往.一成不变.有意无意地减弱了文化的参与,将说明文教学变成应试的附庸,  相似文献   

12.
现今,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语文文本的阅读理解与应用能力十分必要。初中语文文本体裁类型十分多样,从文本的内容及表达方式上来看,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温儒敏教授主编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说明文的选材特点和教学策略。围绕这一话题,本文主要从部编版初中语文说明文入选篇目梳理与分类、特点分析、当前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现状、优化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的有效路径四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3.
说明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说明事物、解说事理等都离不开说明。学好说明文,对以后的工作、生活十分重要,为此对说明文教学的探讨就尤为必要了。  相似文献   

14.
从传统教学中,我们感觉教学说明文时,课堂气氛是死水一潭,学生是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一切都由于说明文在表达上重在说明事物的特点、性质、成因、作用等;在语言上注重科学性、准确性,缺少生动性;在内容上比较浅显易懂,叙事性、故事性较弱;在教学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又较抽象、枯燥。而新编教材第四册开篇就连续安排了三个单元的说明文。怎样抓好说明文课堂教学,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5.
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情况、特征或者道理的文体.说明文在各个版本的教材中都占一定比例.说明文不像记叙文那样情感真挚,课上起来有声有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科学知识越来越重视,但对说明文,我们研究不多,思考不够,因此有的教师对说明文教学的兴趣不大,老师们感到,说明文具有直接描述、语言浅显特点,学生一读就明白,没什么学习障碍,尤其是公开教学,生怕上得比较平淡.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说明文是占有一定比重的一种文体,它能使人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学生通过学习说明文,一方面可以了解大量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能学以致用,学会按一定顺序去向别人介绍实物,说明事理。但是,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学说明文、写说明文、运用说明方式不感兴趣,他们认为说明文枯燥、无味,难学难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说明文教学.  相似文献   

17.
易安 《湖南教育》2004,(6):22-22
说明文是以说明事物的形态和性质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文体,属于知识性文章的范畴。初中第四册一、二、三单元全是说明文,许多教师依照传统的知识体系展开教学,认为教学生掌握说明的要素就足够了。这种封闭的教学观念,僵化的知识体系,导致了说明文教学死气沉沉、枯燥乏味。怎样才能  相似文献   

18.
说明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原因有:1.相对于记叙文议论文来说,说明文不够生动、吸引人。2.几乎每篇课文都是从说明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四个方面进行讲解,教师课堂上虽也有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但由于教学的方式过于平淡,往往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仍无法调动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9.
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是记叙、议论、说明三大基本文体,在现实生活中各有所用.而说明文以说明介绍事物为特征,实用性更强:产品说明、风景介绍、宣传广告等等,无所不在.本文主要论述在说明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怎样抓住"准确"二字.  相似文献   

20.
说明文教学宜采用抓特征、理顺序、明方法、讲语言的模式。本文通过分析说明文文本特点提炼组合,针对说明文教学提出了几种教学模式,希望在教学中不是泛泛而谈,能让说明文教学更深入,学生阅读更细致并能从中得到一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