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黄河大合唱》作为艺术创作的原型,为《黄河钢琴协奏曲》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可不断参考、不断演变的艺术源头。本文分析了《黄河大合唱》对《黄河钢琴协奏曲》的影响,认为《黄河钢琴协奏曲》作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国钢琴协奏曲,它的成功离不开《黄河大合唱》的。  相似文献   

2.
世上许多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比如著名钢琴家殷承宗1983年移居美国后.再想亲临音乐会,聆听他的黑白琴键上弹奏奔腾咆哮的《黄河》,恐怕难有机会了。然而就在江海边城,一个初夏的夜晚,我与殷承宗的琴声不期而遇。段承宗的名字在“文革”时就为人们熟知,他当年创作的钢琴伴唱《红灯记》家喻户晓。,那时发行的“文16”钢琴伴唱《红灯记》邮票中,他清瘦的身影英  相似文献   

3.
《黄河》创作组将根据冼星海大合唱改编为钢琴协奏曲,文章从钢琴与乐队演出形式的完美组合,充分肯定了演奏形式的变化所带给听众的不同音乐体验,从音乐自身的结构特征的美及钢琴织体的绝妙运用方面,详细地论述了钢琴协奏曲《黄河》以其完美的形式对音乐深刻内涵的表达所起到的突出作用,尤其是钢琴与管弦乐队的结合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这一演奏形式,很好的借鉴了西洋音乐的协奏手法,拓展了音乐表现空间与诠释手法为后来作曲家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钢琴协奏曲《黄河》作为钢琴史上的一支奇葩,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曲式结构以及“民族性”矗立在中国音乐的历史丰碑中。本文将以它与《黄河大合唱》的关系和曲式结构展开比较。  相似文献   

5.
钢琴协奏曲《黄河》创作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是以抗日战争年代的《黄河大合唱》为原型进行改编而成的,具有跨时代的历史意义,直到今天还呈现出不朽的艺术魅力,堪称中国钢琴协奏曲的经典之作。本文就对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艺术魅力进行解析,以望对这部不朽之作有更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殷承宗,著名钢琴家.1941年生于厦门,9岁时第一次举办个人演奏会.曾先后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学习,1962年获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第二名.曾参与创作钢琴协奏曲<黄河>、钢琴伴唱<红灯记>等.后移居美国,现主要从事钢琴教育和演奏工作.  相似文献   

7.
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山林“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部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黄河大合唱》,饱含着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比火焰还要炽热的...  相似文献   

8.
《黄河颂》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歌词三首》其中之一。歌词节选自《黄河大合唱》第二章,作者光未然。讲授本课时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地理教科书上说黄河注入渤海,可是为什么歌词是‘从昆仑山上奔向黄海之边’。是不是作者写错了?”我带着这个问题走进图书馆,翻找资料时又发现作者在《黄河大合唱》第三章《黄河之水天上来》中描述黄河“注人浩浩的东海”。  相似文献   

9.
由冼星海和光未然共同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是我国的经典声乐作品之一,其丰富的音乐特征、多元的音乐形象彰显了红色歌曲不可比拟的魅力。这首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虽然是战争年代,但是在国家环境相对和平稳定的今天,它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始终鼓舞着中华儿女不断前进。本文笔者首先从《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音乐文学特征出发,分别从音乐情感、爱国主义精神与鲜明的民族色彩等方面解析《黄河大合唱》浓郁的艺术特色,最后介绍男声独唱、女声合唱以及女声独唱在《黄河大合唱》中的演唱技巧与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师范学校教了十几年的音乐课,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不久前一堂教唱《黄水谣》的唱歌课。这首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张光年)作词的抗战歌曲,是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女声合唱歌曲。由于一直对《黄河大合唱》的偏爱,我在讲解歌曲创作背景和分析音乐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也是杰出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逝世五十周年。不久前笔者拜访了张光年先生。当提起以上话题时,自然要谈到《黄河大合唱》。张光年曾自谦地说过:“《黄河大合唱》主要是音乐艺术上的成就,我的歌词,不过是为冼星海同志天才的飞腾提供了一个跳板。”这一次,张老再次阐明了自己这一看法,他真诚地强调:“不要写我。”歌词是歌曲的文学基础,没有歌词又谈何歌曲?正是诗人的这一“跳板”,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灵感和激情,没有这一“跳板”,也  相似文献   

12.
燕姝竹 《下一代》2012,(1):28-28
2012年春节前,我荣幸的应邀到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七彩星球”春节特别节目,录制扬琴四重奏《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船夫曲》乐章,成为我永难忘怀的一件幸事。  相似文献   

13.
冼星海一生创作有四部大合唱——《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这四部大合唱的创作是在抗日战争背景之下,以人民革命斗争和生产劳动为题材,以创新的手法和进步的技巧写作而成,它们的成功创作,不仅在抗日战争期间给抗日军民以极大的精神鼓舞,同时,作为音乐界的一大创举,也将中国新音乐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将对冼星海四部大合唱进行整体性的浅要分析,通过对其作品创作中共性与个性的总结,相信也会给今天中国音乐的创作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许斐星于1969年根据抗日战争时期的救亡歌曲《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表现手法上,运用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以标题性组织的形式写成;曲式结构上,融入船夫号子等中国民间的音乐元素,体现了中国传统风格。  相似文献   

15.
<正>课型:欣赏课年级:六年级教学内容: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二乐章《黄河颂》(教材选自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材分析:《黄河颂》是六年级上册教材的一首器乐作品,选自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二乐章。由主奏乐器钢琴和管弦乐队协同演奏。乐曲充满宏伟、豪放和深沉的激情,主题壮阔而热情,内在而深切,叙述了黄河的源远流长,曲折婉转。作品发挥了钢琴华丽的演奏技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音乐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每个音符都澎湃着民族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万维佳 《文教资料》2011,(35):84-86
文章从时代背景、内在逻辑、创作特点等方面解读贝多芬《“热情”钢琴奏鸣曲》,挖掘这首钢琴奏鸣曲的艺术价值,为学习和演奏该作品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1905年,冼星海出生在澳门的一个贫苦渔民家庭。1938年到延安,担任鲁迅美术学院音乐系主任。他创作了《人民交响乐》、《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等著名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曾激励千百万人民为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而英勇奋斗。  相似文献   

18.
《黄河大合唱》作为现代中国音乐史上的一朵奇葩,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与政治意义。通过对其历史脉络进行分析与深层发掘,可以较为清晰地观察到《黄河大合唱》与西方音乐及“民族形式”问题的渊源。受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潮流影响,在包括苏俄文艺政策在内的多种因素推动下,《黄河大合唱》的诞生与成功又成为了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9.
断流的黄河     
曾几何时,我在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里领略了黄河的磅礴;曾几何时,我在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中感受了黄河的壮烈。在我的印象里,黄河应是咆哮的,应是猛烈的,应该是悲壮的。它应该宛如千军万马一般奔流不止 然  相似文献   

20.
孩子们创作或传诵灰色诗歌或童谣,不是恶作剧,不能说这“是对校园文化、传统文化的摧残”。我认为这是对原诗或童谣的一种形式上的模仿。这种模仿,不但孩子们感兴趣,成人也感兴趣。比如《黄河大合唱》中有一段“对口唱”,开头几句是:“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