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翻译,因为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存在着关联差距,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语言中的文化个性和文化缺省模式。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性角度指导译者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去解决文化缺省的移植问题。并指出译者在译文中尽量保留原文的异质,并没有违背关联翻译理论关于翻译应该让读者用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文化缺省是诗歌翻译中常见的问题。诗歌翻译的特点决定了在译文中对文化缺省进行补偿的重要性。关联理论提供了一种处理文化缺省问题的途径,即:翻译应该遵循最佳关联原则。直接翻译是由Gutt提出的如何有效地传达原文信息的一种翻译理念。通过找出原文中的语义、句法和语音交际线索,译者可以在遵循最佳关联原则的基础上对原文中的文化缺省进行补偿,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诗歌原文本的特征,解决诗歌原文中文化缺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翻译的文化信息转移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此过程会出现原语内涵的信号缺省和空位,译者应当具备充分的跨文化意识,并理解翻译中的认知语境。本文以关联理论为视角,通过案例分析,证明译者的跨文化意识是成功文化信息转移的基础,认知语境是准确翻译的要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关联理论和关联理论翻译观的主要观点,阐述了文化缺省及其产生的原因,认为关联理论可以为小说中文化缺省的翻译提供较强的解释力。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比较了《红楼梦》两译本在文化缺省方面的翻译,认为虽然译者的翻译方法不同,但都遵循了最佳关联原则,都是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文化缺省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现象。采用何种翻译策略才能够有效避免文化缺省给译文读者带来的困惑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文章从文化缺省的形成及其对翻译的影响着手,阐述了关联理论的内涵和最佳关联原则,并从这一角度分析比较了老舍著名作品《茶馆》的两个英译本,探讨对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策略,认为文化移植是文化缺省翻译的最终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运用关联理论解释《双城记》书中的文化缺省问题,以此来证明关联理论对于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具有解释力。本论文以孙法理的译本和张玲、张扬的译本为例,采取对比分析法,对两译本分别采取的文化补偿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丰富了关联理论应用范围,同时对于文化翻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吴秀群 《海外英语》2012,(4):161-163
文化缺省指的是同一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对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旅游与文化紧密相连,很多旅游文本都负载着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而这部分文化信息往往作为中国人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而省略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缺省的存在是妨碍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一大障碍。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对这部分缺省文化进行补偿,以达到语篇的连贯,从而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对译者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文章针对旅游文本的文化缺省现象提出了六大文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有的相关背景知识的省略.文化缺省的存在妨碍了跨文化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译者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有责任在翻译中对之进行重构,以帮助译文读者建立语义连贯,从而更好的理解原语作品的内涵,了解异域文化.本文以《红楼梦》为例,归纳和说明杨宪益、戴乃迭两位译者针对文本中的文化缺省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并对此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9.
从关联-顺应论视角看《围城》中文化缺省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缺省是与认知相关的交际策略,是认知交际过程的自然结果。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它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原作者、译者和译语读者三方的认知活动。由于认知环境不同和文化的差异的存在,文化缺省的翻译给译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从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入手,对文化缺省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围城》中的文化缺省的翻译为个案,从"关联-顺应"的语用学视角对其翻译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在翻译过程中对源语文本中"文化缺省"现象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包含归化和异化两种途径。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认知过程,这为跨文化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借助文化关联的认知语境获得最佳关联,实现译语与源语高度一致的文化效应。  相似文献   

11.
文化缺省补偿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对原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进行修复或补充。本文根据文化缺省补偿对象的不同将其分为形式补偿和意义补偿。以霍译本和杨译本对《红楼梦》咏物诗的翻译补偿为例,探析总结形式补偿策略,即头韵法、辅韵法和韵脚法,以及意义补偿策略,即增益法、注释法、释义法和意象舍弃法。  相似文献   

12.
文化缺省是指文学创作中作者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双方共享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以《喜福会》中多对母女之间的交流中文化缺省为例,探讨文化缺省的文化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文化缺省是文学文本中的常见现象。在翻译这样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中,由于文化差异,原文文化缺省的存在给译者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在提出文化缺省文本的翻译原则的基础上,对常见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合理翻译弥补文化缺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种类的语言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往往会出现文化缺失的现象。了解文化缺失产生的原因及种类,运用合适的翻译方法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的"文化转向"开拓了翻译研究的新视野,翻译研究从语言层面转向文化层面,翻译被看作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关联理论对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用其分析翻译中的文化误译现象可以发现,充分照顾到译文读者认知语境的有意误译,使得译文读者只需付出很少的推理努力便能找到原文与其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译者也应发挥主体性与创造性,避免无意文化误译的产生,并充分运用有意文化误译以更好地实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文化空缺是指作者在与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这一现象对翻译中的连贯理解造成影响。应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填补文化空缺,以达到文化交流目的。  相似文献   

17.
新疆旅游资料的英译对于宣传新疆民族文化,发展新疆旅游业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在新疆历史文化背景下,怎样翻译原语中的文化缺失是一个难题。从信息理论的视角审视旅游资料中文化缺失的翻译,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试图解决文化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