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闽南移民的民俗宗教信仰、华侨华人社团的艺组织和客居东南亚的闽南台湾艺人南渡演出这三个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东南亚华人音乐与中国闽南音乐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一、闻人迁徙入广东省及福建闽南方言的传播;二、闽人迁徙海南省及福建闽南方言的传播;三、闽人移民入东南亚与闽方言在东南亚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一、闽人迁徙入广东省及福建闽南方言的传播;二、闽人迁徙海南省及福建闽南方言的传播;三、闽人移民入东南亚与闽方言在东南亚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国家的闽南语、粤语、客家话和潮洲话等中国南方方言影响了东南亚英语的生成与发展。这些影响深入到东南亚英语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的各个方面,具体反映在新加坡英语、马来西亚英语和菲律宾英语中。  相似文献   

5.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闽东南地方文化研究所成立于2014年12月,是立足于学校所在地福清市以及整个闽东南地区的区域文化研究机构,以服务地方文教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宗旨,对以福清为中心的闽东南地方文化展开系统研究,研究范围涵盖了闽东南地区的历史、文学、文献、方言、民俗、宗教等诸多领域,并已形成了黄檗文化研究、闽东南地方思想文化史研究、福清古代文献整理与文学研究等几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华学与闽南化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2月11日至12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召开。会议由泉州师范学院与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由泉州师范学院中系承办。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以及我国的学、作家5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多彩多姿的闽南家族文化,随着历史上大批金门人外迁而传播于台湾和东南亚各地,相当程度上保留了其外观形态和内在逻辑,对这些地方的文化形态,对外迁金门宗亲社会及与祖地关系均发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泉州:洛阳桥泉州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枢纽,与港澳东南亚联系密切,誉称"花锦山川,人文荟萃"。泉州被列为闽南厦泉漳沿海经济开发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和  相似文献   

9.
明代闽南私人海上贸易十分活跃,相继出现月港海商集团、诏安海商集团、安平海商集团,成为东南沿海甚至东南亚海域的一股重要的海上势力。闽南地方乡绅不仅参与海上贸易,加入反海禁的斗争,还形成了反封建的比较开放的自由思想,泉州乡绅李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李贽同情、赞扬海盗商人的言论,表明闽南的海上贸易给闽南地方乡绅在思想上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同时,从闽南乡绅的海洋意识也反映了闽南私人海上贸易的发达,也说明在中国,闽南一向是比较开放的地区,闽南文化自古具有开放、自由、拼搏的海洋性格。  相似文献   

10.
福建沿海一万年来断块升降运动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77个古海面遗迹为根据,运用线性相关的计算方法讨论了:(1)闽东沿海(福鼎,宁德,罗源,连江等地);(2)福州盆地与长乐海岸平原;(3)福清龙高半岛与平潭岛;(4)莆田沿海;(5)九龙江三角洲平原;(6)闽南沿海漳浦、云霄、东山、诏安等地的断块垂直运动速率。基本结论是:福建沿海大部分地区近万年来以上升运动为主,平均速率一般为0.8—2.8毫米/年,在时空上略呈规律性变化,其结果与形变洲量资料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11.
闽南文化是闽文化中极富特色、影响深远的地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曾先后在厦门、泉州召开第一届、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之后,闽南文化进一步引起了省内外各界的广泛重视,这方面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为交流最新的闽南文化研究成果,推动闽南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推进闽南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传播,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与漳州市政协决定于今年11月在漳州市联合举办“第三届闽南文化研讨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有:闽南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闽南民系形成过程与地域分布、闽南史前考古研究、历代名人对闽南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影响、闽南民间信仰在闽台交流中的影响与作用等。  相似文献   

12.
本围绕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传于闽南、台湾及东南亚华人社区中的长篇方言说唱诗《过番歌》的不同版本,讨论其产生的背景、传播的情况及异本之间的关系,对《过番歌》劝业主题的化意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是多语言多文化的一个典型地区,历史上不同的殖民者(西班牙、美国)与开拓者(以闽南人为重点)都在菲律宾的语言文化生态中留下了不同的印记。从简述菲律宾的社会历史和语言生态变迁出发,分析菲律宾英语的本土化特点和闽南话在菲律宾的本地化,并以词汇与民俗为例观察中国南方文化(尤其是闽南文化)在菲律宾的传播,可以为菲律宾的语言接触及其文化生态的外来影响因素等提供一个跨文化角度的讲述。  相似文献   

14.
张启明(1956-),男,福建莆田人。 1980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同年于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任教至今。现任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体育与社区管理系副主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曾任华东区体育科学研究会理事,福建省体育科学研究会理事等职。2003-2004年在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社会学系作访问学者。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大学体育重点学科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3,(A2):183-184
闽南童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开展闽南童谣教学,培育文化传人,要精心挖掘闽南童谣素材,依据幼儿生活经验、兴趣、主题活动选择童谣。以游戏说唱形式增强学习趣味,多感官通道教学方法,营造学习童谣氛围,让幼儿体会童谣的魅力。因此,挖掘家长资源,调动家长共同参与是很重要的。丰富多彩的闽南童谣是很多闽南人小时候美好的回忆。它扎根于闽南文化的沃土,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底蕴,是孩子们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通过闽童谣的恰当渗透,可以事半功倍地发展幼儿的情感智慧,让他们学会做人、快乐生活、愉快学习,使幼儿的情感教育既生动有趣,又影响深远,催开幼儿情感发展的绚丽之花,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首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重头戏之一的“闽南文化论坛”于2010年2月28日在泉州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开幕。 来自大陆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建省社科院和台湾成功大学、金门技术学院、中华闽南文化研究会等海峡两岸高校以及科研单位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17.
陈百森(1946-),男,福建福清人,教授1969年7月毕业于福州大学数学系(五年制)。1979年任教于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曾任福清分校教务处副处长、数学系主任。长期从事数学基础课教学和非线性奇异摄动理论及应用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当北国已是大雪飘飞之日,八闽大地依然花红草绿,他从遥远的黑龙江来到这片美丽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播种和耕耘的激情。在著名语文教育家洪胜生先生的陪同下,他——《作文成功之路》总编辑(编审)王浴海先生兴致勃勃地开始了“福建之行”的讲学活动,把作文成功的种子撒在了广大中学师生的心中。王总编沿着福厦路,先后在福州、福清、平潭、莆田、泉州、安溪、厦门等地作了13场专题报告(其中有两个教师专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7,(3):20-21
2007年,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验区包括福建泉州、漳州、厦门三地,这里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也是闽南文化发祥地和保存地。为探索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本校通过课题研究尝试将漫画与闽南传统文化主阵地的晋江乡土文化相融合,旨在以漫画形式传承和创新闽南传统文化,并将闽南传统文化渗透到漫画特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以提高漫画核心价值,实现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20.
随着闽南文化大力发展的需求,对于如何有效的保护与传播闽南文化,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对闽南俗语推广的研究,以近年出现的惠女阿芳画说闽南为个案研究,围绕其“闽南俗语”这一艺术创新语境而展开,其内容的通俗、生动与时代感气息,充满了浓郁的人性生活与艺术特色,吸引了广大读者的视觉感知,这恰好是当下保护与传播闽南文化必要的传递形式。以图像诠释文化的现实意义,无疑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