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近140年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成就锻造出一批批历史名人,著名的教育家——"故事爷爷"孙敬修,不仅曾经是这所学校的校友,更是在这里任教长达35年之久的教师.为了将学校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学校开发了以了解学校历史、创新学校未来发展为根本目标的校本课程"文香集萃",并编写了校本教材. 《文香集粹》校本课程,以学校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活动文化和生活文化等为载体,以体验、实践的教育思想为蓝本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认识学校,了解学校历史、文化、制度、学风等的过程中,更加热爱学校,进而产生为建设学校而努力奋斗的思想情感,从而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认识学校》共13课(一二年级);第二部《热爱学校》共12课(三四年级);第三部《建设学校》共13课(五六年级).  相似文献   

2.
我校十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把发挥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社区、家庭的教育资源优势结合起来,由学校自主开发、设计和组织实施,构建了"以荔湾本土文化为主要教育内容,以学校、社区、家庭综合实践活动为基本实现形式,以互动体验为教育发展契机"的活动模式,开发了《我与荔湾》和《体验、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教材,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学生喜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点不言而喻.怎样更好地彰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符合学生的口味?我们选取各年级的一个自然班进行了两项调研:一是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学校周边资源单位,最重要的是知道学生的需求,我们对于考查地点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对于周边资源教育功能的开发,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二是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内容.这正符合了我校的课程文化主题——"基于学生需求,自由享受"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学校人文精神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校根据东阳的自然环境、地方特色、学生兴趣和学生素质等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学校、教师和学生等课程资源,理论联系实际,以教科研带动课程发展,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构建了"课题研究型"、"项目设计型"、"学科拓展型"三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周国正  王长芬 《现代教学》2014,(Z3):108-109
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载体,也是实现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通过课程彰显学校的文化品位并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如何通过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多样发展?面对社会与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基于我校自身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在对上述两个问题的思考中,从2009年7月起,在我区教育局的支持与指导下,我校开始了“文化”主题轴综合课程建设的实践。课程创生:依托师生,整合资源1.搭建教师课程开发平台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开辟了广阔的自主创新的课程空间,它在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2002年2月我校率先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打破学科界限,根据教师的兴趣、特点,选用不同学科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其综合性。我校的具体实施模式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课程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载体,也是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综合实践是落实课程有效实施的一个载体。我校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特制定出本课程方案,并进行开发与实施。  相似文献   

8.
<正>《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立足学生错误的认识、发生的争论、多彩的生活等,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内容,从而让学生的研究真实发生。1.立足"突如其来"的事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的是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的场所,捕捉学生在生活中碰到的真实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2001年开始实施实验,至今已走过八个年头。在这八年里,教育界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丰富多彩且富有创造性的探索,这门课程已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然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工作不到位;部分学校没有及时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相关保障制度;许多一线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把握欠准确……为此,我们选取了"综合实践活动"特色教育品牌学校——南京市南湖第三小学的成功经验,并邀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科研专家作总体性的指导和分析,以期能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好更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翁慧俐 《现代教学》2015,(Z1):136-137
了解中华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历史由来和节日文化,和家人一起体验重阳节的节日习俗、饮食文化,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我校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尊敬长辈、关爱老人,懂感恩、讲奉献。【案例】1.活动准备学校准备:整合课程资源,设计重阳节活动课程;开发社区资源,拓宽实践天地;投入活动经费,保障活动开展。家庭准备:采购节日食品,品味饮食文化;安排举家出游,体验节日风俗;关爱身边老人,感  相似文献   

11.
通过信息技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西部地区的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得益于参加"推进中国西部地区中小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远程培训项目",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进入了一个发展提升的阶段。在研究中,我校成功将网络技术与小学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使学校、教师、学生获得了一次利用多项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视频会议,网上研讨交流,KC知识研习群平台)的远程学习机会,提升了我校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正>专题《基于学校文化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构建》(2014年第7期)以盐城市部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例,探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学校文化建设两者相结合的实践路径。在构建过程中,如何凸显课程特色、如何把握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地位,如何适时为学生提供方法指导,如何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策略,促进课程的常态化实施、特色化实施,这些做法给了我很多启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能关注立足于学生、立足于课程、立足于特色、立足于学校文化,立足于一体化设计,这一做法确实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开始,我校坚持每个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伴随着各科教师拓展、延伸到了很多《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指南》中没有的地方,极大地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探索丰富多彩的校外世界的热情. 由学生组建的编辑部 《童眼看朝阳》是学校2010-201 2年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这两年的时间,学校教师带着不同年级的学生,走进了朝阳区的很多资源场馆.活动中,学生们看到了朝阳区旅游与社会实践资源的快速发展,为自己生活的地方如此美丽而骄傲,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像郊野公园这样的一些可以供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资源至今鲜为人知,存在资源浪费.六年级的几位学生在社会实践回来后写了一篇日记,不仅手绘了公园的详细路线地图,还把自己对郊野公园的建设意见写了下来.这篇日记在学校广播站一经播出,学校收到了不少"听众来信".学生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能不能让我们自己把走过的社会实践基地都写一写,将来看着我们自己写的导游记就能游览北京!在我校德育处教师的"牵线"下,来自三个校区的这些爱玩儿、会玩儿的孩子,在几个"积极分子"的带动下组织起来.  相似文献   

14.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更关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及由此产生的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体验,力争使各种实践活动更具色彩、更添活力. 在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根据活动主题和活动目的的不同,既有校级的实践活动,也有班级的实践活动,还有家庭内的实践活动.学校通过这样三个范围的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积累经验,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要遵循‘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等原则。"学校特色不是一种外在的形象包装,而是学校内在教育力量的综合体现。我校自从2004年引入小手球项目并作为学校特色发展以来,在近几年的特色创建与发展中,笔者看到了综合实践元素的非系统、非课程性显现。在学校  相似文献   

16.
陈志海 《文教资料》2010,(17):117-118
立足于高邮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扬州市重点课题《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并编印了四辑《"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以及校本教材。一大批教师和学生在参与活动和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崭露了头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校要从培养新世纪人才的目标出发,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的总目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校地理位置,充分挖掘社会和身边的资源,科学系统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确定合理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合理开发与利用校内课程资源,落实大课间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全校师生"一展风采",彰显学校教育特色。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了点滴经验。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其对自然、社会的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2002年秋以来,我校全面启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对于这门新课程,一线教师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从理论到实践上开展了积极探索、研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一、课程落实(一)逐步完善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课程全面铺开和顺利进行的保障。我校在几年实践基础上制定了《城东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实施方案》,方案突出几个方  相似文献   

20.
正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成为了我校追求"绿色生活教育"之梦的突破口。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体现地方特色、校本特色,课程实施体现实践性、探究性的特点,学校将所地处的虞山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大课堂,将虞山文化的教育功能进行开发利用,从而优化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一、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虞山,人杰地灵。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人文底蕴,使我校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地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