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蒙古族青少年认知风格发展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认知风格分量表》,调查了1768名蒙古族中小学生的认知风格状况及发展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1)蒙古族青少年认知风格在有些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其中认知行为和认知倾向方面男生高于女生;(2)重点学校青少年在认知方法和认知倾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一般学校;(3)认知决策、认知加工、认知行为方面,农牧区来源的青少年高于城市青少年;认知方法和认知倾向方面,城市来源的青少年高于乡镇或农牧区来源的青少年;(4)蒙古族青少年认知风格发展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一年级和高一年级的发展较好。随着年级的增高,蒙古族青少年的适应性水平呈起伏式下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框架效应指当决策问题的表述发生改变时,决策选择发生反转的现象。该现象体现了决策过程中问题表述对理性决策的干扰。以往研究对风险决策框架给予了高度关注,然而缺乏对其他类型决策框架以及框架效应影响因素的探讨。认知风格和性别作为重要的个体差异变量,对决策中不同类型框架效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与男生相比,女生更容易出现框架效应;(2)认知风格与框架效应具有显著相关关系;(3)认知风格对不同类型的框架效应存在不同的影响,场依存认知风格的人更容易产生风险框架效应和目标框架效应,场独立认知风格的人更容易产生属性框架效应。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以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儿童归因风格问卷和人格五因素问卷探讨了青少年归因风格的特点及其与人格五因素特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初二学生较初一学生更倾向于将正性事件归于不稳定的、特殊的原因,对正性事件归因更悲观;(2)男生较女生更倾向于将负性事件归于稳定的原因,对负性事件归因更悲观;(3)人格类型不同的青少年归因风格存在显著差异:和谐型青少年的归因风格最乐观,内向情绪型青少年的归因风格最悲观。  相似文献   

4.
超理性决策是一种基于高校管理者或决策者经验和直觉的非常规决策模式,在高校管理实践中经常运用。本文试从超理性决策的界定、采取超理性决策的原因、影响超理性决策的相关因素以及适用限度等几个方面,对超理性决策予以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认知风格与职业类型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出发,探讨认知风格与职业倾向类型和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性别和学科专业是影响大学生认知风格和职业倾向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认知风格具有不同的职业倾向。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需要切实考虑自身认知风格的特点,考虑职业类型与认知风格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我是学运筹学和运营管理(Operations Research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出身的。在美国创业时做应急管理和这几年做电子商务的经验让我意识到,以前所学的决策科学和优化理论忽视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决策速度。对许多企业和行业在特殊的阶段来讲,决策速度对成败的影响,不亚于决策的质量,甚至往往更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文山地区苗族青少年归因风格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沃建中、孙慧明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归因风格分量表》对云南文山地区327名苗族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苗族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得采用稳定(持久)、可控、整体的归因。男性苗族青少年比女性更容易归因于内部、可控的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较高的苗族青少年更倾向于作出内部、可控归因。与父母亲一块生活的苗族青少年更倾向于作出可控归因。  相似文献   

8.
张帆  蒋重清  郭庆科 《考试周刊》2010,(14):210-211
本文采用采用教师评定法挑选被试,以偏好组词测验和情绪稳定性量表为实验材料,探讨情绪稳定性与内隐社会认知中的攻击性对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相对于外显的攻击行为,存在着内隐的攻击性倾向:(2)攻击性行为被试比亲社会行为被试更具有内隐攻击性:(3)青少年在情绪稳定性和内隐攻击性上并不存在性别的差异:(4)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受其情绪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单正婷 《辅导员》2014,(8):93-93,101
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指个体面对情境时,经南知觉、记忆、思维等内在因素,在外显行为上所表现的习惯性特征。认知风格的分类有很多,其中场依存认知方式与场独立认知方式是两种典型的认知风格。具有场依存型风格的人,对事物的认知加工倾向于以外部信息为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决策作为一种高级认知活动,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决策过程中的理性与非理性是决策理论争论的一个热点。Kahneman和Tversky(1981)提出的"框架效应"体现了决策过程中问题表述对理性决策的干扰,描述了决策问题中因情景表述的改变而导致选择偏好改变的现象。认知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个体认知活动差异变量,对决策过程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框架效应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该现象已引起了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在回顾决策中框架效应的提出、框架效应的影响因素,以及认知风格如何影响框架效应等几方面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控制源与缺陷感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并分析缺陷感在心理控制源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缺陷感量表和IPC量表对42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一是孤独感总分显著高于常模(t=9.86,P〈0.01);缺陷感总分显著高于前人研究结果(t=10.33,P〈0.01);内控性显著低于常模(t=-18.40,P〈0.01),机遇显著高于常模(t=4.09,P〈0.01)。二是对于男大学生,自尊、社交自信和体能能反方向显著预测孤独感(β=-0.29、-0.29和-0.23,P〈0.05);对于女大学生,自尊、社交自信能反方向显著预测孤独感(β=-0.29和-0.38.P〈0.01)。三是缺陷感在内控性预测孤独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率为47%;而缺陷感在两种外控源(机遇、势力他人)预测孤独感中起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心理控制源和缺陷感对孤独感都有显著预测作用,缺陷感在心理控制源预测孤独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笔者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网络成瘩量表对内蒙古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网络成瘾量表总分显著高于女生;理工科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量表总分显著高于文科大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癌量表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比较得知大一学生得分最高,且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和大四学生,大二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群体在心理健康水平的10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群体;大学生网络成瘾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的10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相关。最后得出结论:大学生网络使用正常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成瘾群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特质应对方式、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对120名大学生施测。结果:消极应对与机遇(r=0.318,p〈0.01)及有势力的他人(r=0.288,p〈0.01)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效能(r=-0.281,p〈0.01)及内控性(r=-0.236,p〈0.05)存在显著地负相关;积极应对与主观支持(r=0.236,p〈0.01)、内控性(r=0.334,p〈0.01)、自我效能(r=0.54,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机遇(r=0.189,p〈0.05)存在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能有效地预测积极应对方式(p〈0.01)。结论: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会对个体的应对方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血清IL-6、CRP的影响,研究依达拉奉对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7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1d、7d、14d、21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检测患者血清IL-6、CRP水平;结果:两组7d、14d、21d较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14d、21d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与对照组比较,7d、14d、21d时血清IL-6、CRP水平下降(P〈0.05);结论:依达拉奉明显降低血清IL-6、CRP水平,从而减轻出血性脑损伤,对受损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制鼻内窥镜术前教育多媒体课件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行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术前教育: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对患者焦虑程度、认知水平、住院患者满意度、术后随访率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教育后实验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1);实验组的认知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住院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失访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照组逐月上升.而实验组无明显上升。结论:课件式术前教育可以减轻鼻内窥镜手术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患者认知水平、住院患者满意度及术后随访率。  相似文献   

16.
Relationships between 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their parents' responsiveness and demandingness, adolescents' locus of control orientation, and adolescents' self-concept ratings were investigated. Participants included 198 students in grades eight and nine who were administered the Nowicki–Strickland Internal–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Scale, the Harter Self-Perception Profile for Adolescents, and the Perceived Parenting Styles Survey. Participants who perceived their parents as being Authoritative had a significantly more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orientation than subjects who perceived their parents as either Permissive or Authoritarian. Self-Concept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the Authoritative group than for the Permissive or Authoritarian groups in several area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n Authoritative style of parenting ma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lf-adequacy by being associated with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orientation and stronger self-concept, while Permissive and Authoritarian styles of parenting may be associated with negative patterns of social-emotional development. © 1998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高校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学生人格特质特点,以便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的教育理论依据,也为高校贫困生提供学习的榜样,本研究主要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方法对四川省某师范院校2011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的131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以性别与学科为自变量,以精神质(P)、掩饰程度(L)、内外向(E)、神经质(N)四个分量表测试结果为因变量,结果显示其人格特质整体状况良好,女学生在精神质(P)量表得分上较之男生明显偏高,文科学生在神经质(N)量表得分上较之理科学生明显偏高,说明女生比男生生活、学习适应状态好,更善于与人相处、做事稳重踏实,文科生比理科生的性格温和、理智,情绪反应稳定适度。最后。对上述调查得出的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师范生人格特质形成的原因作了简析。  相似文献   

18.
The Kaufman-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 (K-ABC), a measure of cognitive functioning, was administered to 26 male and 24 female hearing-impaire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o determine its appropriateness for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The 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Revised (WISC-R) also was administered. Scores for the present hearing-impaired sample on the K-ABC were compared with the normative group and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WISC-R and standard achievement test scores.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Simultaneous Processing Scale and the Nonverbal Scale seemed appropriate for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whose score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test's normative sample. Scores on the K-ABC also correlated highly with scores from the WISC-R. The Sequential Processing Scale was more problematic and not as useful. The K-ABC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school achievement. Difficulties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instrument with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also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对326名大学生施测。结果发现:(1)大学生成人依恋比较积极,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程度均较低。(2)大学生社会支持存在年级和生源地差异,大四学生对支持的利用度显著高于大三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其主观支持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3)大学生孤独感程度较低,但大三学生孤独感显著高于大四学生。(4)成人依恋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成人依恋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5)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对孤独感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孤独感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6)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在依恋回避和孤独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绩公平感和心理控制源的关系。方法使用Jason.A.Colquitt编制的测量公平感的问卷和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 Scale)对250名南昌某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在学绩公平感问卷与心理控制源量表的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t=-0.276,p〈0.01);②在学绩公平感的各维度上,程序公平感、结果公平感与心理控制源分别呈显著负相关(t=-0.253,p〈0.01;t=-0.136,p〈0.05);③不同的学绩公平感水平与心理控制源存在显著差异(F=9.329,P〈0.01)。结论①当前大学生的学绩公平感处于中等水平,心理控制源的水平更倾向于内控;②大学生学绩公平感及"程序公平"维度、"结果公平"维度与心理控制源存在显著相关;③学绩公平感高分者和低分者在心理控制源的得分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