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语文学习中朗读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个良好的作用不断凸显出来。文章的意境是靠朗读来感受的,读能发现美,读能产生美,读能欣赏美,学生只有在读中悟义、悟情、悟理、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培养素质。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风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朗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读悟”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要通过朗读、默读、复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分角色读、范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从读中得到感悟,培养语感。“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感悟,就必须充分地读。熟则能悟,悟则能化,因此,只有读得充分,才能悟得到位。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活动,以“读”为主,教师主“导”课堂,而不独“占”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读得充分 悟才能到位@马希芳$宁…  相似文献   

5.
语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而朗读训练又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对语感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与语感培养。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语文教学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就必须以读为本,以朗读为依托,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适合朗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朗读,抓住并努力抓好朗读至关重要。结合教学实际,我将从"理解内容,感受语感;激发情感,突出语感;加强训练,培养语感"这三个方面阐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抓好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要让学生直接感知语言,让他们充分地读,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渗情,并形成语感。教师可以采取形象感受、比较朗读、品析关键词句、多样化朗读等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7.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中,朗读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大纲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果仅仅为了"读"而"读",是"假读",是形式化的无效的读。在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蔡细妹 《教师》2014,(8):68-68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的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把静止在纸面上的人物和事情及情景活泼起来,展示语言美、韵律美,给人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还可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及语感的能力,让学生在思想与能力上突现由“感”到“悟”的飞跃。现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说说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朗读教学中,人们常用"朗朗上口"来比喻学生读书流畅的程度。《新大纲》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下面我结合《新大纲》谈谈对如何指导学生朗读的认识。一、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充分地读",首先要读准,继而在读准的基础上读熟、读好。  相似文献   

11.
王慧 《现代语文》2011,(4):68-69
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常规教学行为,它是一种语言能力,是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2.
史得红 《甘肃教育》2020,(5):165-16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直接感知文章的情感、节奏,体会文章语言的形式美、内涵美,而且有助于学生写作时语言表达的自然流畅。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13.
陈洪敏 《考试周刊》2012,(40):41-41
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应当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初中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朗读中得以发展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增减文字,不读破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朗读,学生能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最经常的、最重要的阅读训练。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呢?  相似文献   

15.
李文 《青海教育》2009,(11):24-24
朗读训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新课标明确指出了“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可以运用多种朗读方法,如:范读,引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  相似文献   

16.
靳辉聘 《成才之路》2011,(10):20-20
在朗读教学中,人们常用"琅琅上口"来比喻学生读书流畅的程度。《新大纲》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下面,我结合《新大纲》谈谈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杨招娣 《吉林教育》2008,(16):48-49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它是教学的主体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主要途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朗读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呢?一、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这就要求语文  相似文献   

18.
姜淑平 《教师》2011,(15):64-6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也向我们展示了读与理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阅读教学应坚持以读为主,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这样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往往更多的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本文试着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指导的"度"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这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