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的训练     
聪明的头脑来自于灵巧的双手,因此,我经常为幼儿提供各种练习动手的机会。如剪贴画面:让幼儿将破旧图书上各种有趣的动物、植物、人物形象剪下来,贴在纸上,比比谁剪得细心,贴得漂亮,再逐步提  相似文献   

2.
<正>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而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只是大自然细微的一部分,是大自然的缩影。幼儿园内的种植园地、班级的自然角,内容包罗万象,品种繁多,扩大幼儿的眼界,为幼儿掌握知识方法和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天然的素材。在种植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是小主人,在这里幼儿们始终充满着好奇,使幼儿的生活更加生动有趣。种植园地里有幼儿们一起种植的成果,有着无数未知的秘密,让幼儿们在玩中又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一、快乐种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植物的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幼儿观察、照顾、纪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在这些活动中,蕴涵许多发展机会,可让幼儿发展各种能力,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体验成功的情感。组织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接触各种事物,观察各种现象,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吴乐 《山东教育》2020,(5):90-91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独特价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为此,我园通过实施"家园互动式"绘本阅读活动,尝试将幼儿园和家庭融合在一起,携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与幼儿共享阅读时光。  相似文献   

4.
起源:经常有一些家长向我们咨询怎样教幼儿学拼音、学数学,也看到家长们在一起打听培训机构的衔接班,交流入学前的准备,还有家长每天早早接幼儿离园去上各种培训班--看来"焦虑"已成为大多学龄前家长的普遍状态。那么,家长到底在焦虑些什么?我们以徐州市华康幼教中心幼儿作为调查对象,分别抽取了大班162名幼儿和中班108名幼儿作为调查样本。  相似文献   

5.
周乙萍 《幼儿教育》2012,(10):30-31
设计意图:我园采用混龄编班模式,利用混龄环境培养幼儿合作行为是我园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为此,我们经常组织大小年龄幼儿在一起合作游戏。本次活动,我们根据大年龄幼儿和小年龄幼儿不同的身  相似文献   

6.
标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能规范人们的行为,以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在我们的幼儿园,也会经常见到一些小标志。有食谱上的蔬菜、瓜果等标志,让幼儿一目了然今天吃什么,并有助于幼儿认识食物。毛巾架上的各种小标志,能让幼儿很快地记住自己的毛巾放置的位置。种植角的标志,能让幼儿认识各种植物。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也存在着许多的标志。这些标志有实物标志、图示标志、角色标志、音乐标志等。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根据标志的暗示而行动。  相似文献   

7.
我利用我班室内外的空间环境设计了各种活动角,使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随时可观察,随处可操作。 1.自然角自然角设在室外窗台上,这样可使盆栽的植物得到阳光和雨露。我和孩子们一起种植小麦、大蒜、水仙、萝卜、白菜、蚕豆及各种草花。孩子们观察植物的成长并学习用图画记录下它们的生长过程。我们还收集了各种植物的种子,放在透明的玻璃瓶子里,供幼儿观察。秋天还收集各种落叶,制作成植物标本等。自然角里还喂养了金鱼、小甲鱼、螃蟹、蟛蜞、蚕、螺蛳等多种小动物。孩子们还捕捉昆虫,制作昆虫标本。自然角成了孩子们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场所。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事十几年幼师舞蹈教学以来,经常随毕业生下实习园实习,和她们一起创编幼儿舞蹈或进行排练指导,总结出一些经验,主要是在把握幼儿的心理特征,抓住幼儿的奇思幻想;引发幼儿的民舞意识等方面,取得了颇具参照系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动材料,运用天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主题教育活动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开展的活动,将各个领域整合到一起,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体验,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如动物、植物及自然界的沙、水、石头等纳入主题活动中,让这些成为更好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观察、探索,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巧制教具     
(一)碎布将各种花色的碎布贴在纸上,然后剪成各种形状。根据不同年龄,要求幼儿给各种形状的布片配对。在小班,可将同一形状的布片放在一起,让幼儿找对子。在中、大班则可将各种形状、各种花色的布片混放在一起,让幼儿找对子。这样,可以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一、日常生活中自然观察智能的培养 幼儿的日常生活主要是在教室里进行的.每天的生活活动就是关注各种事物、关注同伴、关注各种现象的过程。他们会照料自己种植的各种植物:他们会为自己吃到的饼干的图案而兴奋不已.为同伴新衣服上的图案而研究再三:他们玩过了自己的鞋面.就去关注鞋底.玩够了自己的鞋子还会去关心同伴的鞋子……诸如此类的日常活动,对幼儿自然观察智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教师在H常生活中指导幼儿观察时经常使用的引导语:  相似文献   

12.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经验和感性认识,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在我们班有一处饲养角,里面养着幼儿自发带来的各种小动物,有鹦鹉、金鱼、小兔子、蚕宝宝、小蝌蚪、乌龟……幼儿对这些动物朋友充满了好奇,经常围在一起一边观察讨论,一边记录分享,发生了许多的科学小故事。  相似文献   

13.
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已经学习了关于植物的种子和种子的奥秘等常识,教师在平常的野外活动中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采集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幼儿渐渐地对植物的种子产生浓厚的兴趣,常把没见过的种子放到班级自然角里,懂得了农作物的种子是农民伯伯传播的。但幼儿常常询问  相似文献   

14.
郑益乐 《文教资料》2011,(27):117-118,45
文章在分析动画片对幼儿成长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点相应的防治对策:慎重为幼儿选择动画片,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幼儿规定合理的收看动画片的时间,经常带幼儿到户外活动:利用动画片中的积极因素,提高幼儿的发展水平:尽可能多地陪幼儿一起看动画片,加强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15.
我在对幼儿的观察中发现。幼儿在真实的交往情境,尤其是在处理同伴之间的争执时会使用多种多样的交往策略:有些幼儿经常会表现出“谦让”,有些好像特别爱打人,有些会搬出老师或者警察一类的救兵来吓唬别人,当然也有很多幼儿会选择和小伙伴一起商量……  相似文献   

16.
幼儿在认识掌握各种几何形体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形体拼、摆,设计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并编讲出一个有趣的故事,这就是拼图讲述。我是这样开展拼图讲述的:在幼儿拼摆前,首先要使他们丰富印象并复习对各种形体的认识,和幼儿一起练习简  相似文献   

17.
幼儿都希望在同伴和老师心目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幼儿经常获得成就感,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就能自信地应对各种困难.在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中,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成就需要,努力满足每个幼儿的成就需要,进而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知识信息环境”。幼儿的求知欲旺盛,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汲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养料。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优化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知识环境,以促进幼儿智力、智源的开发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在教室环境布置中,教师可以在墙壁四周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知识环境。如在认识四季时,教师可事先和幼儿一起用各种废旧材料,在墙壁上布置好四季的景色,让幼儿获得感性认识。上课时,让幼儿自己去观察、思考,教师再做启发性提问,幼儿很快就掌握了有关四季的知识。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创设一种语言氛围,经常向…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成长和受教育的园地,为让幼儿能在丰富多采、充满生机、活泼生动的环境里,得到体、智、德、美几方面的全面发展,我们对幼儿园的环境与布置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具体做法是: 一、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自然环境我们利用南国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在园内尽可能多的种植各种花草树木,树上挂着牌子,花坛边插上牌子,牌子上写上树名花名及其生长特点。这样,教师经常可带领孩子去认识,细心观察,记住各种植物的名称,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在图画日记里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开辟小园地,让孩子自己动手做种子发芽的小实验;收集叶子、小昆虫制作动、植物标本。  相似文献   

20.
经常吮吸手指的幼儿不仅会面黄肌瘦、牙齿排列下齐,游戏、作业不专心,而且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尽管我们经常督促幼儿改掉这一不良习惯,可收效甚微。笔者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了用科学活动戒除幼儿吮吸手指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