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X里X气"构式在汉语口语中较为频繁使用,笔者基于BCC语料库的检索结果,试从构式语法构式压制的角度来分析"X里X气"构式内在的语义、语用和结构特征。笔者发现"X里X气"构式具有将名词化为形容词的功能以及强化形容词语义的功能。词汇方面,构式"X里X气"中的X词汇决定了"X里X气"构式的语义以及词汇感性色彩。  相似文献   

2.
认知构式语法视角下汉语流行语“被AB”的构式压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流行的“被AB”构式进行语料搜集,并建立封闭语料库对“被AB”构式的语义和语用进行分析.从认知构式语法角度探讨了构式压制在这一新兴构式不同于常规用法的新意义产出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还对该构式在新兴语言使用环境中的语义和句法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认知角度探讨新兴"门"族构式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动因。研究发现,新兴"门"族构式具有鲜明的形式特征和语义特征,其形成的认知动因可归结为构式压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Langacker的心理扫描理论,从英国国家语料库选取"have sth.done"与"have done sth."构式语料各300例,对比动词使用特点,找出语义产生动因,旨在对比人们使用两构式时心理认知和思维过程的差异."have done sth."构式多使用活动动词和完成动词,动词语义在时间轴线上动态持续延伸;"have sth.done"构式多使用结果动词,动词语义体现非时间性瞬时特点;语言使用者常采用顺序扫描识解"have done sth."构式,以表征其语义的非累加连贯性,用整体扫描识解"have sth.done"构式,以表征其语义的累加瞬时性.  相似文献   

5.
沈婕  吴钰 《考试周刊》2013,(43):35-36
构式语法理论是以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为原型,认知语言学为基础的一门新兴的语法理论。传统的语法理论主要采用模块式的方式分析语言,把形势和语义划分到不同的模块,但是构式语法认为构式就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本文主要是对构式语法理论,构式语法的特点,它的优越性及不足作了相对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构式压制的视角来研究轻动词构式的语义特点,研究发现在构式压制的作用下轻动词构式具有语义完成体,意图性和语义类型转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构式语法理论指导下对语码混用的"汉语语码(动词/形容词)+英语词缀ing"结构进行多维度分析研究。从语义及语用功能探讨该构式形成的认知理据:属于典型的汉语异化现象;表示正在进行或状态持续。从隐喻和转喻机制以及构式压制等语用因素进一步分析心理形容词进入该构式的原因:心理形容词具有动态语义特征,符合该构式的语法、语义、语用条件;构式的压制作用进一步促使"汉语形容词+ing"在语义上呈现"状态持续"的特征。表层语码转换反映出两种语言间深层语法的相互影响,揭示两种语言结合时各自承担的语义功能及其整合时所产生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构式语法和结果构式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非英语专业一至四年级本科生的英语写作为语料.分析结果构式中的学习者对语义限制的遵守和违反情况,特别是结果XP成分的使用变化特征。并基于研究结果得出关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以构式语法和概念转喻理论为基础,对当下流行语“被XX”的语义特征与构式特点进行分析;并揭示此构式得到社会认可及广泛传播的认知动因在于构式中的语义压制,而这种压制得以顺利实现的深层原因取决于转喻认知机制的参与和运作。  相似文献   

10.
邱世超 《考试周刊》2013,(28):30-31
本文基于前人对双及物构式的研究,探讨双及物构式的基本特点,并结合动词的具体语义,对能进入双及物构式的动词进行大致分类;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双及物构式进行比较,探寻造成二者差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基于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分析了英语GoVPbare构式和汉语"来、去+VP"构式的句法、语义及语用特点。借助于Talmy的运动事件概念和Lakoff的"始源-路径-目的地"意象图式从认知的角度探析了两类构式认知上的实现机制。认为英民族的认知顺序是先图形后背景,而汉民族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2.
杨敬舜 《考试周刊》2009,(16):99-101
adj.to do构式对许多英语教育者来说都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教学难点。本文按照构式语法方法对这一构式进行了分类,提出可以根据形容词的语义、语用特征及不定式的功能特征将其分成四种类型,并对这种构式用法特点作了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13.
《滁州学院学报》2016,(6):55-58
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语言表达式"舌尖上的中国"成为新的网络流行语。这一高频度的表达式预备了一个构式,即"舌尖上的X"构式,其构式义可以被表述为"吃"事件框架。"舌尖上的"是构式中比较稳定的成分,成为构式的主体,"X"则表示插入构式的填充词汇,通过注意力视窗开启使"吃"这一事件框架中的某个或多个概念成分前景化。构式压制凸显了填充词汇语义框架内饮食这一语义成分并弱化了其他的语义成分,导致填充词汇的语义发生转变从而消解了构式义与填充词汇之间语义语用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郑芩 《文教资料》2013,(32):160-162
“爱VSV”构式是汉语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构式。文章以句法为切入点。从句法构成、句法功能这两个方面初步探讨了“爱VSV”构式。“爱V不V”构式由两个固定不变的常项“爱”、“不”和一个变项“V”构成。常项动词“爱”表示个人主观意愿;常项副词“不”是对行为发出者或说话者主观意愿的否定;变项动词“V”以不带宾语的单音节动作性、自主性动词为主。“爱V不V”构式的句法功能较为丰富,它既可以充当单句的句法成分,又可以单独成句或作为分句,而且不同的句法功能还在使用频率和语义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陈宵 《文教资料》2020,(8):7-8,22
意象图式是一种认知语言学范畴下的理论体系。陆俭明曾提出构式是从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到表达层面的分析假设,并指出构式的单义性,却未阐明原因。本文以V+Back构式和五字格构式"X也Y"为例,指出汉语和英语的构式皆具有单义性,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构式的内部投射,即定项至不定项的语义投射和定项部分的中心意象域至周边域的认知投射。另一方面汉语和英语的构式形式截然不同,语义却相对固定,背后的动因为人类认知域意象图式的共有。  相似文献   

16.
邢斌 《考试周刊》2011,(6):117-119
way构式是英语中一个独特的语法现象,它具有习语的特质。本文在Goldberg(1995)对way构式分析的基础上,从way构式的存在、wag构式的语义类型及way构式的语义限制方面展开解读,同时指出Goldherg论述中的不足。我们认为,Goldberg所论述的way构式是狭义上的.广义的way构式还包括OBL旁格是副词及省略旁格的情况:另外,way构式中的动词也可以包括静态动词和通用的高频短语素词。  相似文献   

17.
构式是形义结合的统一体,是"有理据的约定俗成"。关于构式义,"动词多义论"没能揭示语言生成的认知规律,相反强行地给词汇增添了许多意义,"构式多义观"却是人为地区分出核心义及其延伸义,主观认定这些意义之间的家族相似性。而从"合成观"的角度考察使动构式的意义可以得出更为合理的结果:即使动构式中的动词都有其理论义,它在各语境中的兑现也是语境中的意义,且该意义与动词拥有的框架意义有关,同时也受与其共现的其它(非)语言因素的影响。使动构式还通过由动词和介词结构组合而成的复合谓语,由认知的运作导致使动义的产生。使动构式的语义"合成观"对其它论元构式的语义分析和阐释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XAXB”结构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类结构。该结构入句后往往具有鲜明的结构意义,结构义与内部各成分之间在语义上互为制约和补充。其较为复杂的表义方式,给留学生学习该类结构造成了困难。本文针对留学生在使用这类结构时存在的问题,引用构式语法理论对该结构的组形和表意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以构式义为基础的反义方位构式教学方法,以利于初学者理解和掌握这种语法结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反义疑问句的实体构式及图式构式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两种构式的互补关系及整体统一性。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是各构式的基本组成要素,对三要素的分析清晰展示了构式的层级特征。低层级构式的共性整合出高层级的构式,各构式具有不同的能产性,层级越高,语义句法结构越抽象,语用功能越复杂。各层级的构式互为条件、在互动中构成统一的整体。揭示了反义疑问句形式与认知模型的对应理据。  相似文献   

20.
《嘉应学院学报》2016,(3):74-77
以认知构式语法为基础,试图探讨现代反讽威胁语中的"NP+再+VP"构式。尝试通过全面分析这一构式的句法形式,语义、语用特征探索该构式的构式义形成机理。认为该构式义产生基于词汇压制和构式压制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