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目年华     
李雪 《大理文化》2013,(6):70-72
水目山景区位于祥云县城东南方向,是滇西地区的佛教圣地,登山远望,群峰秀色蜿蜒,下川坝百里纵横,尽收眼底,主峰山势嵯峨,古树参天。水目山开创于南诏龙兴四年(唐元和八年),即公元813年,因开山祖师普济庆光禅师"锡杖涌泉"而得名,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皇家禅林、云南禅宗第一寺院、滇西佛教文化传播中心。依山建有九庵十八寺,现保存有水目寺、普贤寺、宝华寺等佛教禅院,  相似文献   

2.
水目年華     
水目山景区位于祥云县城东南方向,是滇西地区的佛教圣地,登山远望,群峰秀色蜿蜒,下川坝百里纵横,尽收眼底,主峰山势嵯峨,古树参天.水目山开创于南诏龙兴四年(唐元和八年),即公元813年,因开山祖师普济庆光禅师"锡杖涌泉"而得名,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皇家禅林、云南禅宗第一寺院、滇西佛教文化传播中心.依山建有九庵十八寺,现保存有水目寺、普贤寺、宝华寺等佛教禅院,有中国南部最大的佛教塔林,全国罕见的"寺抱塔"奇观和久负盛名的宝华寺"戒堂",特别是佛门圣物肉身"舍利子",更有"一见结禅缘、一拜保安康"的佛家禅缘.  相似文献   

3.
安羽 《大理文化》2022,(5):88-91
金顶听雪 鸡足山天柱峰上的"绝顶四观",让历览天下、任意东西的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大为惊奇.明崇祯十一年(1638)12月22日,徐霞客第一次登上云南宾川鸡足山,当他登临最高峰——天柱峰,站在金顶之上,东观日出,西望苍山洱海,南睹祥云,北眺玉龙雪山,他被眼前的景致所折服,不禁惊叹:"东日、西海、南云、北雪,四之中...  相似文献   

4.
安建雄 《大理文化》2012,(12):80-81
想去水目山游玩的念头由来已久,但因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今年八月的一个周末,在朋友的邀约下,终于有幸前往。在祥云县城稍做停留后,我们一行四人便驱车奔向据说安放着佛门圣物舍利子的水目山。以前曾经间或翻阅过一些关于水目山史料,徐霞客过访、林则徐专谒、担当和尚受戒、吴三桂问卜、大理国时曾有不少王族中人在此出家为僧等记载,都充分说明着水目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李乙 《大理文化》2014,(8):72-74
正祥云持续三年的干旱,已经让许多人夏天出门都想不起带雨具了,我也一样。尽管手机天气预报说"今日阴,会有小雨"。我在出门时照样没带雨伞。此番出门是应几个北京作家朋友之邀一起去水目山。在出发前,我查阅了有关资料,据《大清一统志·大理府》载,水目山在云南县(祥云县)南二十五里处而大明一统志则将它称之为宝华山那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大足石窟宝顶<临济正宗记>碑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该碑指出宝顶寺始祖元亮晓山是大足僧会司的一个僧官.根据清代禅僧性统撰写的<续灯正统>卷四十一中"晓山元亮"奈的记载进行对比研究,可以看到,元亮的法系与江南宁波的晓山系有关.得出的结论是:"元亮晓山"和"晓山元亮"是一个人,祖籍是"陕西平凉",不是"河南信阳".洪武五年回宝顶重建道场.之后,他受诏住在金陵报恩寺,蜀王朱椿曾经请他到内庭说法,再后退隐重新回到了宝顶,正统五年(1440年)在宝顶圆寂.他所传的禅法是六祖慧能的即心即佛的明心见性之法门.宝顶寺的僧人之所以镌石刻碑,强调宗门正统,法脉传承,是历史的使然.  相似文献   

7.
原因 《大理文化》2021,(5):41-46
我不知道当年何可及听到大旅行家徐霞客不愿一见自己时的心情.那也许是心中仿佛开了个五味店,苦涩酸辣咸俱全. 事情发生在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二月十四日,来到云南剑川的徐霞客意欲一游县城西面的金华山,路遇一何姓公子.何公子热情邀请徐霞客到他的书馆坐坐,并说自己的父亲非常喜欢结交异人,希望徐霞客能见见他的父亲.徐霞客原已...  相似文献   

8.
游在祥云     
正"祥云坝,是个好地方,高原平地鱼米乡。水目山色美,青海水汪汪……"祥云本土歌曲悠扬的旋律在耳际久久回荡,飘过祥云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飘过这块有着"云南之源、彩云之乡"美誉的好地方。徜徉水目山水目山是祥云县有名的风景区。"鼎足中原,只这鹿苑家风,与天目相  相似文献   

9.
正水目山是一个地名,因唐代开山祖普济庆光禅师用钖杖凿地,涌泉清莹而得名。水目山也是一个故事,因故事而成了滇西著名风景名胜区。水目山奇在形象,古人的赞叹至今依然动人:李元阳撰写的《水目寺诸祖缘起碑记》里就有精彩的赞叹:"对山遥睹,巍然弥勒跏趺;原野近瞻,宛尔宝莲千叶。左有云驿象山卫俯回顾;右有天华狮山护伏频呻。辅弼龙蟠虎踞,前列万峰,后靠玉枕。"让我们一起顺势游览,去探寻"水目"何在,一睹水目山"秋波",感悟水目山"柔情",领略水目山的诗意。  相似文献   

10.
任重 《寻根》2012,(6):97-99
青原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境内,又名安隐山,从邻县吉水的嵩华山发脉,与天玉、芙蓉、黄源诸岭紧密聚结,蜿蜒起伏,面积约45.5万平方米,海拔约154米,全国重点保护寺庙之一的净居寺即坐落于此.据《青原山志》记载,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这里便傍山立庙,初名安隐寺;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敕赐"净居禅寺",遂改名净居寺.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佛教南宗六祖慧能的弟子刘行思到此开辟佛堂,广收僧徒,传禅宗的"顿悟法",创立青原派系.嗣后,行思声名大震,四方僧众云集,青原山自此香火鼎盛.继承行思衣钵的是希迁(石头和尚),他得法后,往湖南衡山继续弘法,创立"曹洞宗",后又衍生法眼宗、云门宗.  相似文献   

11.
苍山两记     
杨湛 《大理文化》2013,(1):65-67
波罗岩记 知道苍山有波罗岩,缘于《徐霞客游记》。苍山景点多,感通寺,清碧溪、中和寺,龙、凤眼洞,七龙女池、无为寺等,俱在近山,游者众多,就连僻处深山的花甸坝,高近峰顶的洗马潭,也有不少人到过。我七十年代末聆教于先生赵橹,先生罹难期间,曾数年在花甸坝开荒种地,他写了一系列有关花甸的散文,《牧羊歌》、《山里人家》、《磨刀石》、《天门》……那时他刚平反,这些美丽的文字是抄写在一本硬皮笔记本里的,尚未发表过,那遒劲挺健的钢笔字,一如先生刚直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心意诸葛山     
天华山胜景在祥云马街乡境内,在县内早已孺妇皆知。然而与天华山对峙的诸葛山,了解的人却很少。诸葛山与天华山构成一幅刚劲有力的"V"型画卷,汇成的山泉奔鹿鸣河远去。从大坡方向遥望,可看到一仰卧的伟人山像,其头部就是诸葛山。诸葛山,犹如一团倩影,风筝似地飘在我想象的天空里。今年六月三十日,是个难得的星期日,我们一行四人结伴沿大海子公路,穿过大海子村,经过蜿蜒小路,迂回到于家庄小村对面的山顶,我们把车停在山顶,就迤逦向诸葛山爬行,把攀游诸葛山权作读一篇诗情画意的情景散文吧。开始沿途坡地平缓,小块的田野全都是绿色的包谷苗,  相似文献   

13.
正释·担当(1593-1673年)云南晋宁人,俗姓唐,名泰,字大来。释名普荷,通荷,号担当。出身诗文世家,少时曾从游于董其昌、陈继儒等诸位大家门下,颇受赏识。明亡后不久,约于50岁受戒于祥云水目山无住禅师,入宾川鸡足山修禅,约75岁时移大理感通寺住持,81岁圆寂。塔在今感通寺后。于禅、诗、书画均有极高修为。著有《翛圆集》《橛庵草》《拈花颂白韵》《罔措斋颂古》等大量书画作品。云南人民出版社曾出版  相似文献   

14.
慧持(337—412年),东晋名僧,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其一生的主要经历,约可分为师事道安、随兄庐山、建康弘佛和入蜀传化等四个时期。他的历史贡献,主要在于弘扬普贤行愿,对蜀地普贤信仰的传播,以及峨眉山普贤道场的形成,都起了奠基性的作...  相似文献   

15.
张乃光 《大理文化》2011,(8):104-112
1936年4月18日至25日,一支威武神奇的军队来到大理,短短8天时间,夜袭祥云、攻克宾川、巧夺鹤庆,经过大理地区3个县、22个乡镇、345个村庄,行程300多公里,并由鹤庆挥师进入丽江,抢渡金沙江北上,给大理州留下了一段值得纪念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05月19日热烈庆祝第7个中国旅游日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将《徐霞客游记》开篇日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据相关记载,《徐霞客游记》最后一篇为《滇游日记十三》,所记时间自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八月二十三日至九月十四日(农历)在鸡足山二十余日之事。九月十四日后无记,徐霞客游记至此止。依此言之,《徐霞客游记》收笔之地当为鸡足山,收笔之作当为《滇游日记十三》。  相似文献   

17.
祥云故事     
黎虹 《大理文化》2022,(4):54-60
一 初到祥云,是2007年3月,一个略带寒意的春天.最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祥云的马车.在宽阔又干净的祥云街头,憨厚的马车夫、清脆的马车铃声、哒哒的马蹄声使我想起一句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相似文献   

18.
郁东 《大理文化》2003,(3):25-26
滇西佛教名山水目山风光宜人,景色各异,山上生长着许多美丽的故事. 与大理千寻塔造型相似的水目寺塔,十七层密檐实心塔下的四十八个柱墩石多少年来一直新鲜如故.日晒风吹雨淋,山上的许多风物都改变了原先的模样,唯这些柱墩石那么年轻.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石相似,看到那些青石柱墩,我多少感到四周有一种神灵的谕示,人们在惊奇之余形象地说:这些石头像刚刚被錾子錾过一样,多少年来不长青苔不变颜色.  相似文献   

19.
"徐霞客与鸡足山旅游文化研讨会"于2003年4月12日至15日,在大理州宾川县召开.这次会议由宾川县人民政府、云南大学、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云南省委和云南省历史学会共同主办,宾川县人民政府承办.这次会议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和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鸡足山记     
我和很多人一样,是因为《徐霞客游记》想去鸡足山的,也是因为《徐霞客游记》有了心目中鸡足山的样子. 徐霞客曾两次来到鸡足山,在他的《滇游日记》中,详细记录了鸡足山的地貌、水文、气候、物产、人物、寺院等.天下的山名,各有各的起源之说,也各有各的深刻含义.鸡足山,因"三岭前伸,一岗后距,俨然鸡足"而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