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当代不适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阶级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者观察阶级社会各种现象的一个基本观点,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者分析阶级社会各种现象的一个基本方法。因为在阶级社会中,决定人们所处社会地位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是阶级的划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形成于一百多年前,即使列宁的阶级定义的提出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应该看到,无论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的阶级分析理论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并有着一定的时代性。二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已经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人类社会已从当时的工业社会初期进入了向信息化社会即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社会转变的开端。而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社会主义社会,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社会阶级结构的状况更具特殊性。所有这些,都是经典作家们始料未及的,因而也不可能提出适用于当代社会阶级结构分析的具体设想。加之,过去我们在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运用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状况分析时,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2.
中产阶级的政治社会功能是当代阶级分析理论的一项主要研究主题,在阶级分析研究范式转变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中国外生型中产阶级与内源型中产阶级的"阶级状况",引入抗争政治的研究视角,分析中国外生型中产阶级的政治社会"稳定器"功能成因。  相似文献   

3.
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者分析阶级社会的基本方法,它以对立的经济关系为根本依据。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由于对立的经济关系的消失,阶级划分也就失去了根本依据,故必须实现社会分层方法的转换。但无论斯大林还是毛泽东都坚持阶级分析,并以政治思想标准取代经济标准,这是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方法论原因。江泽民的“七一”讲话采用了阶层分析法,符合我国现实经济关系的新变化,消除了人们对改革开放性质的疑惑,对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是以阶级社会的产生为基础的科学的分析方法。当前我国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有的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当前阶级、阶层的界定及其划分标准。同时,对于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在当前中国是否适用的问题,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因此,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文献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阶级和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本世纪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特别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所谓“中间阶级”的发展壮大,使得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阶级理论受到严重挑战。由此,当代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致力于这一理论的再探讨。作者对探讨过程中涌现出的几种阶级定义和“中间阶级”理论略作介绍,并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对其作出评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当代西方新中间阶层理论主要包括以非生产性劳动和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多元因素作为划分阶级标准的新小资产阶级"论,以是否具有与传统的工人阶级不同的特有的劳动条件作为分析标准的新工人阶级"论,以人们在生产中是否具有双重职能作为分析标准的新中间阶级"论、专业—管理阶级"论;这些理论既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代西方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又反映了西方理论界阶级分析标准的新变化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观点”有机统一的典范,阶级分析法作为《宣言》中的核心方法论,是解剖和分析阶级社会的基本方法和主导线索。《宣言》以阶级分析法解读阶级社会及带有阶级性社会的历史现象,包含丰富而科学的社会分层思想,其中国化继承与创新的理论和实践,为解释当代日益复杂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提供有力方法论支撑。当前科学把握阶级分析法,应做到“从对立到合作、从反思到构建、从阶级到共同体”三重考察,符合阶级分析法的时代镜鉴,也是《宣言》中阶级分析法当代价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和划分标准的观点,创造性地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科学划分,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理论的中国化;运用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关系和政治态度上分析阶级的观点,深刻阐述了社会各阶级的阶级属性,揭示了不同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同阶级政策密切联系的观点,系统论述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和各阶级间的关系,制定了符合革命实际的阶级政策。新形势下,系统考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历程,对目前制定科学的阶级阶层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第一、要掌握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因为在阶级社会中,人都是划分为阶级的,人们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活动,都是代表其所属阶级利益的。各种事件也都具有一定的阶级性。以商鞅变法为例,要了解其性质、作用、影响等,只有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从变法所代表的阶级———新兴地主阶级来确定这次变法是一次封建地主阶级变法运动。从其内容看,经济上“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政治上,“废除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实行按军功授爵”和“推行县制”,都是在打击奴隶主贵族利益,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封建经…  相似文献   

10.
"分工的规律是阶级划分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阶级与阶级分析的理论核心。马恩著作中的分工是一个包含多层次的分工体系。阶级划分的基础是脑体分工,因而阶级实际上就是指分别从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社会集团。消灭分工就是消灭使个人"异化"的生产技术性分工和使广大劳动人民"异化"的脑体分工。这一切只有靠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当代中国的发展,中国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作用的质疑.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进行科学的解读,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解决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这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列宁的知识分子理论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知识分子还没有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而到了列宁那里则构成了一个“大问题”。列宁从知识分子所受的教育、世界观、生存方式、政治取向等出发,对其阶级属性、社会角色与作用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结论。客观地说,列宁对知识分子的指责与嘲讽远远超过肯定与表扬。这其中有内在的深层原因,是双方互动而非单方面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对社会现象分析有两种思路:阶级分析和阶层分析。这两种分析方法适用不同的社会现象。在当前,阶级分析法是观察社会主义与各种敌对势力斗争现象的一把钥匙,而阶层分析法则是认识当前我国社会结构的另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不平等或贫富悬殊并不等于两极分化,关于社会两极分化的思想是十九世纪出现的。不论是马克思、列宁,还是毛泽东、邓小平,都认为两极分化就是阶级分化。但在使用“两极分化”这一词语时,有时是用来描述贫富差距扩大的社会现象。目前,这一词语在使用中的歧义颇大,亟待界定。  相似文献   

15.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今世界极具活力的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之一,在阶级划分、剥削理论、阶级结构、大众政治等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在当代的适用与发展进行了探索。该学派将前沿社会科学分析方法应用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思路也给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演变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创新,构建了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  相似文献   

17.
从两个方面深入研究了毛泽东的名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所运用的独特的分析方法:其一,阶级分析法。毛泽东根据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别国情。灵活运用了阶级分析法。他并不是注重各阶级的生产关系的属性。却突出内外(民族)矛盾、贫富(阶级)矛盾,以分析各阶级的政治态度,尤其是从动态角度考察各阶级的政治态度,划清了敌我友界线,从而确定了正确的革命路线和政治策略。其二,矛盾分析法。毛译东在“一分为二”这一根本分析法的基础上,又从两端找到中介而变为“两极三分法”,进而演化为五分法、九分法等。“两极三分”是毛泽东分析一切事物的基本路数,是毛泽东解释一切社会同题的三角密码;他凭着这套密码制定革命策略,在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党派斗争中,纵横捭阖,无往而不胜。  相似文献   

18.
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史学界着力研究和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帝王将相、文人学士、技艺百工、农民领袖等等,全面地涉及到,其中以政治人物居多。如秦始皇、曹操、武则天、岳飞、海瑞、李秀成等。曾都是众说纷纭的著名人物,而论者褒贬毁誉,至有天壤之别。近年,随着理论战线拨乱反正,重新评价了许多历史人物,进一步探讨了人物评价的一些基本理论。现择要作一综述。一、阶级分析阶级社会中,任何个人都是一定阶级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承担者,任何个人的盾动,都受到所属阶级和社会阶级斗争情势的制约与规定。研究和评价历史人物,应该而且必须进行阶级分析。以“教条”、“框框”为由,拒绝或贬低阶级分析,是错误的。但简单化的唯成份论、公式化的贴阶级标签、以阶级“义愤”取代科学分析以及阶级斗争万能沦等等,都不是科学的阶级分析。把阶级分析仅仅理解为判别历史人物的阶级归属,不去考察社会阶级斗争形势对历史人物的孕育与规定,也是片面的。阶级分析不是评判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标准,而是一个基本观点与方法,它应当是把阶级社会的一切历史人物及其活动,无例外地归纳到  相似文献   

19.
从近几年来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一个重要的关键,是既要讲清基本原理,又要理论联系实际。为了让学生掌握理论,政治课教学,要完整、准确地讲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鉴于许多理论被林彪、“四人帮”搞得面目全非,在人们思想上造成极大的混乱,我们在政治课教学中有必要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例如,对“阶级”这个概念,“四人帮”以及康生故意曲解,另立标准,竟依“政治思想观点”的不同来划分阶级,这是他们炮制“党内资产阶级”的理论根据。我们在教学中引用了列宁对“阶级”下的科学定义,强调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的不同,才是划分阶级的唯一依  相似文献   

20.
列宁的灌输理论是我们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指导理论。由于时代、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90后”青年大学生出现道德认知模糊、道德情感冷漠等特征,必须以列宁灌输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灌输重点,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渠道,有针对性地加强对“90后”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