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梁彦 《现代语文》2007,(3):83-84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充分地读、有效地读,达到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效果呢?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精美之处,通过反复品读,理解语句深刻含义,进而感悟作者思想,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2.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充分地读、有效地读,达到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3.
品读能让学生将文本无声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感受到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品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抒情?一、品读关键词,体会情感收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堪称经典,不仅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颇具特色,而且蕴含着作者深深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文本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的情感比较细腻,纵观收录于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不少文本情感丰富,它对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萌芽期的小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品读是有效深入文本情感的重要通道,教师如何紧扣文本的情感基调,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从而让学生在语言积累的同时又能获得情感的熏陶呢?一、有效品读感悟。在感知中体验情感 要让语文学习理性回归语言本色,“读”必不可少,只有通过大量的“读”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也只有读,才能让学生建立语感,积累语言。语文教学如何抓住情感基调,有效引导学生品读呢?教师要结合不同的课文和读的形式,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文本,从而体会“读”的乐趣,获得情感的熏陶。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这是一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文章,文本蕴含着深深的情感,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整体品读感受文本的情感,让学生深切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切人本文,课堂导入之后,我设计两个问题:①“亲人”指哪些人?为什么称她们为“亲人”?②志愿军战士怀着怎样的感情跟她们道“再见”?使学生一开始就带着紧扣文本情感的问题去朗读课文。当学生朗读完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出课文的两条线索:一是由“再见了”三字提示的志愿军战士与大娘、小金花、大嫂即将离别时依依惜别的感情线索;二是由“亲人”二字提示的大娘、小金花、大嫂救助志愿军胜如“亲人”的叙事线索。这样,学生对课文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并容易对文本的感人故事产生兴趣。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亲人”—她们都为了救助志愿军而不惜做出重大的牺牲,为了让学生能更?  相似文献   

5.
顾香 《广西教育》2012,(13):28-2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促使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语言积累,从而形成语感。品读是一种深入体会文本的阅读方式,通过品读,学生能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从而感受文本蕴含的语言、形象与情感。  相似文献   

6.
李霞 《考试周刊》2013,(83):36-36
文本品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走进作品、积累语言、掌握文章结构、感悟作品韵味的重要过程。纵观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名家作品.它是引导学生积淀语言的重要载体.教师如何抓住不同作品的特点,有效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本感知、感悟,从而获得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呢?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彩霞 《广西教育》2014,(41):49-49
正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内容丰富,蕴涵着作者深切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读课文,带着丰富的情感去细细品读文本中的语言,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文本的深刻感悟。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引领学生品读课文呢?一、换词比较,品词语之美妙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的运用更是妙不可言。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经过仔细揣摩、推敲得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词语的比较、推敲中理  相似文献   

8.
姚红梅 《考试周刊》2011,(36):36-38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作者根据现有教材特点,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抓住文章文美之处品读,感受其形;抓住点睛之处品读,体味其情;抓住有疑之处品读,读出自我;抓住需要之处品读,读透文本四个方面着手,系统总结了语文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品读,以获得属于自己的创意理解和表达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以此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形成小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一个感悟、交流文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途径,而品读是其中最为有效的一条。因为品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通过品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的语言、意境和情感,从而实现与文本的高效对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基于语言自身所具有的相关特点,帮助学生完成对文章精美传神之处的找寻,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细节之处利用起来,借此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的赏析以及揣摩,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基于此背景,教师应引领学生在感受性品读中体味语感,在反复性品读中萌发语感,在体验性品读中积累语感。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达到亲近文本,受到情感熏陶,获得语感呢?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文章精彩片断,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进而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情感共鸣,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标强调:在语文教学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发展学生的语感.语感是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能力强的人,能快速地把握语言文字,产生丰富的感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品读,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开展品读式阅读教学,在引导孩子们与文本深入的对话交流中,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打造精彩的阅读课堂.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话是十分重要的。文本对话不能够只停留于表面,而要借助对比品读、深入品读、反复品读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语言、感受文本意境、触摸文本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读""品""悟"是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笔者认为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是指导学生"读""品""悟"的一个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品读关键词句可以以点带面,以句带篇,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精彩的亮点,通过揣摩文字、品味语言,从而领会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和思想内涵,构筑起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情感的有效平台,让学生在品读语言中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5.
<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完成语言积累并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许多教师都加强了对阅读的教学指导,但取得的效果却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文本没有深入对话。而品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它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一、在品读中品味文本的语言本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要对文章细细品读,品出文章的真意。但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一些描写,是  相似文献   

16.
文本是历经生命的土壤,只有潜入文本自主感悟,才能让学生在触摸语言、感受语言、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了解文本深刻的内涵。在品读剖析中感悟语言技巧,在朗读体味中感悟语言情境及作品情感,从而培养语感,形成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文本,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张田若说过: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  相似文献   

18.
江益华 《广西教育》2011,(31):19-19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对文本的感悟能力,以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感。但是目前的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以讲代读”现象,导致语文课丧失了语文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的方式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让阅读教学实现情智共生。  相似文献   

19.
语感,简单地说,也就是人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可以说语感也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那么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本文就以品词析句为抓手谈几点感悟:一、推敲品析、比较揣摩,积累语言典范;二、层层引读,反复吟诵;积累语言素材;三、入境想象、读说结合,积累语言情感;四、过程中生成、提升,积累语言规律。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但是,现在一些教师依然存在把语文课上成分析课、说话课的现象,使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味.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培养学生语感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品读.所谓品读,就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重点段落进行品味式的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的方式去体会文本词、句、段蕴含的内涵与情感,让语文课堂散发语文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