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考原题】阅读古文,完成后面各题。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相似文献   

2.
岳阳楼记(略)点睛与精练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或用法。(1)乃·重修岳阳楼()(2)属·予作文以记之()(3)横·无际涯()(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5)薄·暮冥冥()(6)去·国怀乡,忧谗畏讥()(7)而或长烟一·空()(8)是·进亦忧,退亦忧()2.在熟诵课文的基础上,指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按要求填空。(1)全文只围绕_______、_________…  相似文献   

3.
《岳阳楼记》最能体现范仲淹宏大抱负的一段文字是“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优。然则何时而乐耶7其必日,‘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解释这段文字的关键所在是“古仁人之心”。“古仁人”是指谁呢?历来注家没有提及,《范文正公集》(《正谊堂全书》作《范文正公集》,《四部丛刊》作《范文正公集》)中也没有明确记载。当今注家往往就“古仁人”的字面含义,加以解释。例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阅读 (一)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属(zh同“嘱”)予作文以记之。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n参与)焉? C.蒋氏大戚,汪然出涕(t鼻涕)曰…… D.陈涉少(sho年轻)时,尝与人佣耕。 2.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  相似文献   

5.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②?”其父曰:“是非③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穿吾垣墉④,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⑤!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⑥而去夫猫也?”[注释]①中山: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一。②盍去诸:盍,何不;诸,“之乎”合音;去,使之离开。③是非:这不是。④垣墉:泛指墙。⑤病于无鸡:比没有鸡为患尤烈。⑥若之何:如何,为什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赵人患·鼠()②·乞猫于中山()③是非若·所知也()④吾之患…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部分 一、按《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内容填空。 1.大纲对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能够一 2.《大纲》对初中三年级的文言文训练要求是:继续理解一一—和掌握__,初步掌握 学习 3.《大纲》对初中一年级的文言文训练要求是:开始培养,了解 匕、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上拼音. 1。文用篆()章一 2.而乡邻之生日盛()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怡()然不动,了叔()尔远逝 5.入则无法家拂()土 6.涉寒暑不埠(),出之哗()然 7.必高束焉,皮()藏焉 8.舜发于毗()亩之中 三、把下列带点的词译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填写在括号里. 1。扁鹊见蔡恒公()由是贼中险易远…  相似文献   

7.
七、分号应改为句号的:2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相似文献   

8.
[甲]范仲淹二岁而孤①,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②,辄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④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⑤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注释:①孤:很小的时候死了双亲。②昏怠:昏沉困倦。③沃:浇,这里当“洗”讲。④啖:吃。⑤谗:说别人坏话。[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相似文献   

9.
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模式有多种,其中的一种是课内外结合型。但一般的课内外结合型,其针对阅读材料所设计的试题几乎都是“两张皮”。而2004年桂林市中考文言文阅读却是“一张皮”。请看2004年桂林市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六道试题(阅读材料略):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C.死亦我所恶吾恶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9、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通意义:10、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  相似文献   

10.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30分) 1.根据课文默写。(n分) (l)生亦我所欲,,故不为苟得也。 (2)_万钟于我何加焉。 (3),,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欲上青天揽明月。 (5)人生在世不称意,(6)醉里挑灯看剑,(7)马作的卢飞快,_O_O (s)一鼓作气, (9)无可奈何花落去, (10)勿以恶小而为之, (11),西北望,射天狼。 2.拼音汉字互写。(4分) (l)一墩而就() (2)因屏人日() (3)不知存恤() (4)革食壶浆() (5)s自()夜‘优叹 (6)行阵和睦() (7)w色i()自枉屈 (8)妄自菲薄() 3.加点字解释。(3分) (1)亮躬耕陇亩 (2)由是先主遂诣亮 (3)将军既帝室之宵 (4)而尝极东方 (5)牺…  相似文献   

11.
1.初二语文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B.溯迎而上沿溯阻绝C.虽席地他不容闲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D.旗尾略不沾温2.选出下列各句不是被动句的一项()A.仅有“敌船”为火所焚B.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C.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D.为乡里所患4.不等式2x-1≤3的正整数解有()A.1个B.2个C.3个D.4个3.代数式(1/2)x-3的值不大于1,则x的取值范围是()A.x>8B.x≥8C.x<8D.x≤82.初二数学已知A、B两个气球内的数字中,各有一个数字是与其他数字不同类的,你能找出来吗?3.Q版问答2040100658040…  相似文献   

12.
在范仲淹的情感世界中,最突出的是一个"忧"字。他在《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一连六个"忧",借楼抒怀,道出了自己那鲜明的忧  相似文献   

13.
五柳先生传     
课内检测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箪瓢屡空( ) 2.黔娄之妻( ) 3.短褐穿结( )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每有会意( )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 4.以此自终( ) 5.曾不吝情去留( ) 三、翻译下列句子。1.好读书,不求甚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选文,完成问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  相似文献   

14.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闷题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鸣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俊夫观人风者得焉。 1.下列黑体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余闻而愈悲(而:更加) B.苛政猛于虎也(于:比) C.今以蒋氏观之(以:因为)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孰:谁)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分) A.这段文字选自柳宗元的《捕蛇者说》。 B.这篇课文揭露了统治阶级横征暴敛,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C.孔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我们学过他写的《生于优患,死于安…  相似文献   

15.
(一)赵人养猫赵人患鼠,乞①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③去夫猫也?”(选自刘基《郁离子》)〔注〕①乞:求,讨。②盍(hé)去诸:盍,何不。诸“,之乎”的合音。何不赶走它呢?③若之何:为什么,怎么能?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去”和“去饥寒犹远”中的“去”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去.国怀乡,忧谗畏讥B.去.死肌,杀三…  相似文献   

16.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请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字。()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试作解释。(1)阡陌交通33,鸡犬相闻()(2)率妻子33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3)乃不知有汉,无3论3魏晋()(4)不足33  相似文献   

17.
1.这两篇文章均选自《__________》,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_____朝史学家______。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利尽南海__________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 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猥自枉屈__________ 以彰其咎_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遂用猖獗,至于今日。译文:(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4.…  相似文献   

18.
一、基础知识(25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9分) 龙吟凤哆()门媚() 觅菜()招徕() 革莽()隔阂() 发蔫()休() 抠()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 来并改正。(4分) 惯穿古今引今据典忌伟营造 随机应变油嘴滑舌悖悖包袱 悠然自在肃然起敬藉贯家酷 错别字 改正 3.下列解释有误的  相似文献   

19.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分·外妖娆()成吉思汗·()燕·山()马作的·卢飞快()2.下列词语中各有1个错别字,请在错字下面画横线并在括号内改正。(3分)按部就班()不能自己()变换莫测()委屈求全()手不释券()络绎不决()3《.沁园春·雪》中的“秦皇汉武”是指秦始皇赢政和()“,唐宗宋祖”是指()和()“,一代天骄”是指()。(2分)4.回忆《黔之驴》和《木兰诗》,各写出一个出自课文且现在常用的成语。(2分)()、()5.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A.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B.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C.零落/成…  相似文献   

20.
马说     
课内检测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骈死于槽枥之间( ) 2.尽粟一石( ) 3.食马者( ) 4.才美不外见( )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虽有名马( )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4.策之不以其道( ) 5.执策而临之( ) 6..其真无马邪( ) 7.一食或尽粟一石( ) 三、填空。《马说》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朝的文学家_______,字_________,_____ _____人。四、阅读课文,完成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