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许维 《新闻实践》2013,(11):15-16
首先,我要感谢《新闻实践》杂志向我约稿,这并非因为我有什么牛逼的头衔,我猜测是编辑看了我的微信公众号以后,觉得这个人好像还有那么一些想法,于是就找到了我.这就是新媒体优势的一个小小体现,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  相似文献   

2.
胡真先生     
周实 《出版史料》2012,(1):99-100
想了很久,还是决定要为他写一点文字,不是因为他是领导,而是因为编《书屋》时常常接到他的电话,表达他读《书屋》的看法(有的时候甚至是写信放到我的信箱),虽然他的那些看法并非是我能同意的‘(我认为他有点左,思想也是比较旧),虽然那个时候的他已是一个退休很久早已不在位的局长。  相似文献   

3.
李惠君 《出版广角》2011,(11):42-44
我曾这么思想:如果把这种标题变成一篇短篇小说,我会不会比较好入手书写?带着玩心,我把题目变成"亲爱的,我们一起把阅读变好玩"。或许因为我并非出版人,或许我正在"大隐"中,所以我想从逆向思维出发来聊聊现  相似文献   

4.
祝愿与期望     
编辑同志: 我想,像《出版科学》这样的刊物,公开或内部,并非重要,因为即便改为公开,也不能在书店中书摊上获得读者。它的发行办法,还是系统发行,内部发行。问题在如何把刊物办好。办好也不  相似文献   

5.
如今我国报刊如林如海,我所在的中国图片报不过是这报海之一粟、报林之一株而已。尽管她是全国唯一的图文并茂的时事性报纸,但并非因为有了这个“唯一”就可以高枕无忧,她同样面临着求生存、求发展的激烈竞争。唯有办出自己的特色,方可在这竞争的大环境中占住一席之地。对此,我在编辑工作中深有所感。下面是我的几则编辑札记。  相似文献   

6.
堵塞防火墙 企业经常请我帮忙诊断和解决因特网方面的问题。经过一些检查以后,我常常发现这些问题实际上并非真的是因特网安全方面的问题。因为如今公司的网络都非常复杂,并且一个问题可以在很多地方出现,因此可以很容易找到网络问题的真正原因:不断增加的网络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因为单身并非所愿,所以我不快乐。单身时偏偏爱上有女友的男人,我更不快乐。单身许多年,爱上的可能是一个无法感化的男人,我怎么会有快乐? 我只好还单身着。 我常常想,很久以前我就想过要嫁一个像他这样优秀的男人,现在他就在我的面前,我能让他擦肩而过吗?擦肩而过后,我又去哪里再找这样的男人?曾经有人启发过我,说:“孩子,现在是  相似文献   

8.
上医治国     
上医治国蔡克难【南京】我学的是医学专业。尽管这并非我的心愿,医学院的招生分数又奇高,可我还是只选择了医学专业─—在我看来,医学离政治最远,因为我曾是个“小反”(小反革命之简称)。我这“小反”的罪行。便是有个“现行反”的父亲。父亲本是红军出身,建国后也...  相似文献   

9.
编辑编稿,通常只在原文的语句、章法上下功夫。因为原稿并非编辑的第一手材料,如更改、添加内容,难免会出差错。如有怀疑之处,最好向作者询问清楚,或者干脆不编。某报在发表我的《好女婿李瑞宝》一文时出现过这样一件事:我原文第一句是:“他叫张文,没有儿  相似文献   

10.
我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几年,听惯了一种声音,囿于一种写作模式,习惯于先有观点才去找新闻事实。但是,我也常常怀疑自己和怀疑别人,我们的报纸真的要这样办吗? 我的怀疑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世界的结构是多元的,并非单元结构。多元共存是自然界的正常形态,人类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生活。但是,“非好即  相似文献   

11.
回音     
正@云霣开:桌上放一本杂志《档案春秋》,随手翻开,但见有沪剧著名演员袁滨忠的照片及文字介绍,便仔细读完全文。我并非沪剧的爱好者,而是因为他的遭遇与悲惨的人生结局,令我时至今曰还记得这位演员。亘火:本人刊发于今年《档案春秋》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在电影频道看旧版《小城之春》的时候,没人告诉我这是一部经典,但它却给了我一个非常特殊的印象(并非因为被电影界人士所称道的电影技术),在大量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为主的四十年代电影中,怎么会有这么一部另类的描写“三角恋”的“小资”电影? 看完新版《小城之春》,发现正如田  相似文献   

13.
平时遇到相识的领导或同事,寒暄过后,他们总忘不了问我:“最近上稿了吗?”我有些难为情,嗫嚅着说:“没……没有呢。”看出我的窘态,他们便安慰说:“别泄气,继续努力。”语气中充满了鼓励和期待,而我听后,如蒙大赦般的逃离,心里更是充满了愧疚,好像我不上稿,便是很对不起他们似的。 因为爱好写作,业余的时间喜欢写写画画。以笔为犁的日子里,并非充满了  相似文献   

14.
“文革”中的山阴路其实,“文革”期间横行一时的“成分论”或为“血统论”,并非始于“文革”,而是在大饥荒刚过去的六十年代初就开始大行其道了,“文革”期间只是愈演愈烈的大爆发而已.“文革”前,住在我隔壁一个冯姓同学的姐姐从小学弹钢琴,而且刻苦程度在那年月很是罕见.我小时候因为多病,小学时期基本没怎么去学校上课每天清早我在她行云流水般的琴声中醒来,晚上又在她抑扬顿挫的琴声中入睡.有时半夜醒来,还能听见那不绝于耳的乐曲.但是因为她的父亲1957年被错划为有派,所以专业成绩再好也进不了音乐学院.此人“文革”后去了美国,博上毕业后成了一家著名乐团的独奏演员.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新华社记者?!”我脱口而出这样发问,并非以前未曾听说过新华社是什么单位,新华社记者是干什么的,而是因为碰到了一个关系我今后“入门”新的职业问题而下意识流露出的惊诧。 那是1974年11月14日上午刚上班,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政治部干部组张秉田同志的办公室。他通知我:11月15日前到新华社内蒙古分社报到,工作时间为半年。看到我如此惊诧,他便拿出一份传真电报给我看。那是内蒙古党委转发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的一个报告,中心内容是为适应报道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格兰仕并没有因为表面上广告少而丧失了销售力,广告并非是决定销售力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7.
就我所接触到的人看,大部分搞新闻的同志都是从文学梦中走出来的。而且总是旧梦常温,有的终于成了作家,如我省的张一弓;而更多的则难以成梦,落个终身遗憾,甚且迁怒了新闻工作,说搞新闻是错投了路,误了前途,要不然我便如何、如何……文学梦是美妙的,但搞新闻也并非就是文学的克星。相反,我有幸在新闻的道路上走了一程,我倒发觉这“搞新闻”有点象“搞文学”的席梦思呢!因为在那段时间里,我做了一个文学的好梦。那是1983年春天,南阳市武装部让我去搞新闻报道。我有点忐忑,象许多同志一样,怕搞新闻破坏了自己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度金华市新闻摄影好作品评选刚刚揭晓,我拍摄的《我市第一例四胞胎昨降生》(见右图)组照获一等奖。得知我的摄影作品获奖了,不仅我所在的综合新闻部领导、同事表示祝贺, 报社摄影部有的摄影记者也流露出了羡慕的目光。为什么?因为我是一名文字记者、编辑,并非摄影记者。1、抓住机遇,揿下快门回顾拍摄《我市第一例四胞胎昨降生》这组获奖照片很有意思。去年11月8日上午8时,我接到金华市中心医院一位通讯员打来的电话,说该院有一位来自义乌的四胞胎产妇刚送进手术室进  相似文献   

19.
江玮 《新闻世界》2007,(7):34-34
英国剑桥市在日前迎来了新一任市长。不过这位新市长有点特殊,这并非因为她是女性,而是因为她是一位接受过变性手术的市长,她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变性市长。新一任的“市长夫人”也有点特别,因为这位“市长夫人”原本也是男儿身,因为接受变性手术才成为女人。  相似文献   

20.
唐磊 《中国新闻周刊》2012,(48):102-103
提名理由她所从事的并非热门赛事,某种意义上讲,因为她,中国观众才知道了这个奥运会项目。她凭借天赋和努力,克服了先天的身体障碍,创造了又一项中国的奥运历史,而她赛场外的"国际范儿"也成为中国新一代运动员的标志。奥运夺金后,徐莉佳在混合区被外国媒体采访了两个小时,连湿衣服都来不及换下。"我之前就很幻想拿奥运会冠军,但我想全世界只要知道有个中国女孩拿了冠军就可以了,不要知道她是谁。"徐莉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还想过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