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红楼梦》翻译中为了弥补文化意象传达中形式和内容的失真,杨宪益夫妇译本较多地采取显性补偿策略,而霍克斯译本更多地采取隐性补偿策略。为了收到既传神又达意的效果,可以通过直译文化意象介绍外来文化意象,并采用注释来弥补文化意象内容方面的失真。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扬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两个<红楼梦>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尽管两译本翻译的时期相同,但由于译者各自具有不同的翻译目的,而且所处的社会背景也不尽相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诗学,翻译时又受到赞助人的影响,使得他们选择和运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扬氏夫妇主要运用异化的翻译策略,而霍氏则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因而最终产生出风格迥异的两种翻译文本.  相似文献   

3.
对《红楼梦》的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夫妇译本中前80回的所有四字格成语的翻译策略进行对比描写研究,研究表明:归化策略是翻译成语的主要策略,且归化、异化两种策略并存。因此,归化翻译不是翻译的歧路;对归化、异化也不应该持二元对立的态度,主观地认为二者孰优孰劣,孰主孰次。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杨宪益夫妇译本和大卫.霍克斯译本为依据对《红楼梦》判词翻译的策略进行探讨,认为无论是选择整体性意译、局部性补译,还是选择视角转译,译者必须在各自翻译目的的基础上仔细考虑文化的影响并找到合适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直译与意译是翻译的两种手段。关于直译与意译孰优孰劣,自古以来,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英汉互译中,语境、文化差异、译者理解能力与语言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直译与意译的选择与运用。  相似文献   

6.
对于《红楼梦》中人名的翻译,到目前为止,比较完整的英译本有两种:一是杨宪益夫妇的译本,主要采用音译人名的办法;一是霍克斯的译本,主要人物音译,次要人物则意译,让人产生联想,推知人物的命运与性格特征。由于《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其翻译要做到尽善尽美是不可能的,必然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罗慕士的《三国演义》译本对儒、释、道宗教词采取直译或直译+注、意译和替换等方法。罗译本是公认的异化译本,但书中宗教词的翻译是归化(意译和替换)占上风。罗译本宗教词的翻译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在当前的典籍英译中,译者不可一味追求原汁原味,要讲究策略和方法,否则"译犹未译"。同时提出典籍文化词语英译中术语规范可以提高翻译中的文化传真效果。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描写人物的典范之作。本文主要讨论《红楼梦》第三回中主要人名的翻译。一般而言,文学作品中的人名的翻译方法有音译和意译两种,孰优孰劣,难成定论。到目前为止,《红楼梦》比较完整的英译本有两个,一个是杨宪益夫妇的.他们主要采用了音译人名的方法;另一个是霍克斯的,他兼用了音译法和意译法,对其他人物奴仆群体采取灵活的意译法.而对上层人物及自由人取音译法,这样对音译与意译人群进行划分以标示主仆有别.其极具特色的群体人名翻译就很好地说明了他人名翻译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因此.本文作者认为,文学作品的人名的翻译以音译与意译结合法为优先策略。  相似文献   

9.
文章简要介绍了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并从翻译规范理论角度分析了影响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英译本的因素。研究表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在翻译活动的不同阶段都受到翻译规范的影响和制约。杨戴夫妇的译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向世界传播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为目标语读者广泛接受。文章通过对该译本的规范研究,试图说明初始规范、预先规范和操作规范在译者具体翻译中的指导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习语是语言中的特殊成分,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其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译文质量及文化信息的传播.<红楼梦>杨译本中对习语的翻译主要采取了五种策略:保留形象直译,直译加注,意译,直译加释义,借用同义习语.从对各种译法所占比例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来看,杨宪益夫妇主要采用直译法对<红楼梦>习语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异化"处理,以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达到其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的目的.可见,翻译策略的选择取决于译者的翻译目的,体现了其文化翻译观念.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委婉语的翻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楼梦》的语言体现了汉语含蓄委婉的特点,在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的翻译实践中,他们采用了保留委婉色彩、直译本义、增加委婉色彩等主要译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翻译目的论,从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方法、译者与其他翻译参与者(发起人、预期受众以及原作者)的关系等影响因素,对比分析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汉译本,可看出翟象俊译本倾向于直译,张祥麟译本倾向于意译。两译者都充分考虑到预期受众这一重要因素,遵循了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采取了相应的翻译手段,竭力实现了各自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3.
汉语习语具有典型的文化特征,其形象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翻译的成功与否。(《红楼梦》杨译本的习语翻译从跨文化角度出发,采取了保留形象直译、移植形象意译等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从翻译策略和用词风格两方面对比分析《瓦尔登湖》的两个译本。在翻译策略上,徐迟多采用直译的方法,尽量保持了原作的句法结构;王家湘主要采取意译的方法,更加着眼于文字的流畅自然,必要时改变了句子的结构。在用词风格上,徐迟的译本含蓄典雅、隽永恬淡;王家湘的译本平实自然、轻松活泼。两个版本各有美妙之处,但纵观全局,笔者认为徐迟的译本更能传递出原作的神韵。  相似文献   

15.
彭金玲 《海外英语》2012,(18):165-167
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篇佳作。该文拟通过对该小说斯诺和张培基所翻译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从译者对人名、比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分析所采取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斯诺译本偏向直译,重保留原作词藻,而张培基译本偏向意译和厚翻译,重增补和诠释。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红楼梦》中数字成语的考察基础上,较为深入地分析、比较了杨、霍英译本中数字成语的翻译译例.分析发现,杨、霍译本中对数字成语主要采取意译法和直译法,直译法译例中还可分为完全直译和部分直译等.对数字成语的翻译方法的考察从另一角度佐证了两位译者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使用倾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之一《红楼梦》第三回中的内容对两种英译本(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夫妇译本)从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称谓语,小说中人物性格等对两译本进行分析,比较。最后,从翻译效果及两译本各自不同翻译策略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目前<红楼梦>的全英译本有霍克斯译本和杨献益夫妇译本.在有关文化因素翻译的处理上,霍译本主要采用了归化翻译策略,而杨译本则主要采用了异化策略.本文结合实例分析认为,尽管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却实现了各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国元素的定义和内涵入手,理论结合实践,探讨了中国元素在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抽象化和具体化体现,并通过具体分析直译法、意译法等翻译方法,详细论述中国元素在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旨在充实翻译方面的相关理论依据,从而使中国元素在跨文化交流翻译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田娟 《海外英语》2011,(13):192-193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包含几千年历史文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书中描述贴近生活,语言形象,包含了丰富的如成语、谚语、歇后语类型的俗语。该文通过对《红楼梦》不同译本中的俗语翻译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这些俗语的翻译方法,这些翻译方法可以分为四类: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意译以及直译加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