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天上完课走在回家的路上,学生科科长叫住我:“黄老师,请等一下。”她递给我一封信:“这是你班李婷的父亲寄给学生科的,你看一下。”我快速浏览了一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我一大跳。信中,李婷的父亲说,我这个班主任不关心他女儿,对他女儿不公平,对她造成了一定伤害。他还言之凿凿地讲了一件我的不公平事。这无疑是一封告状信,一封一直以来我认为最放心的学生的家长告我的信。其实,我不单对其他学生,对李婷也是关心和爱护的。李婷是个文静秀气的女孩。她不爱讲话,一讲话也是细声细气的,她是那种招人爱的好学生。我很喜欢她。…  相似文献   

2.
永远的心债     
“严格是一种关心与负责,严格是一种敬业与尽职。”这是我开始从教的信条。因此,我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从严要求,严格履行我的教育原则。在班上,我从不许学生犯错,哪怕是学生的一个小小的错误。我都会严辞批评,甚至大发雷霆。也许正是因为我的严厉,孩子们都很害怕我,很少有学生主动跟我亲近,也很少有学生主动跟我讲心里话。在我出现的地方,孩子们经常望而却步,我也不以为然,依然乐此不疲。因为我坚信:严师出高徒。后来,一件小事改变了我坚信多年的信条。  相似文献   

3.
一天下午第二节课,我正在教室给学生上课,校长急匆匆走来,把我喊了出去。我一脸迷茫。校长紧张地说他听说我们班某某说要自杀,我一听,傻了,怎么可能呢?校长立即又提醒了我一下,“他不是经常犯错误吗?”我说:“是呀!”但我马上又回过神来,对校长说:“可我没有打他、骂他呀!”我担心出事,马上把那位同学喊了出来,他有点害怕。校长把听到的情况讲给他听,他马上笑了。校长又一本正经地对他说:“你还小,一定要珍爱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那位同学还没等校长讲完,笑得更厉害了。原来,他只不过听别的同学开玩笑这么说,劝他们可千万别这样。  相似文献   

4.
毕淑敏 《师道》2003,(5):13-13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真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新教师,教龄刚满一年,虽然接受了四年的师范教育,对于怎样在实践中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仍然有些茫然。韩愈在《师说》中曾经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作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只做这些就够了吗?这样就是优秀教师的标准吗?这些疑问困扰了我很久,但是开学之初,繁重琐屑的备课、上课和班级管理工作纷至沓来,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需要从头学起。我只是忙着接纳,忙着学习,那些疑问被压在了心底,没有时间去常常想起。有一天,一个学生拿来一篇作文让我修改,我没有多问,看了看,提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女儿理财     
陈东梅 《早期教育》2004,(11):34-34
随着女儿年龄的增长,她有了许多新的需求。一天,她兴冲冲地跑回家,对我说:“妈妈,请给我准备一个钱夹,我要把我的钱(几枚硬币)放在里面。”女儿要理财了这是好事,我马上买了一个新钱夹,连同一周的零用钱一起送给了她。第一天,放学回来,女儿说:“妈妈。我用一元钱买了两根雪糕。”我吃惊道:“你怎么可以一次就吃两根雪糕呢?”  相似文献   

7.
喻秋萍 《师道》2005,(8):34-34
一脸的疑惑,一脸的不满,一脸的不屑,也一脸的嘲弄。我愕然、惘然,也惶惑了。“因为我比你大,因为我是你的老师,因为我是对的你是错的,因为你的父母把你托付给了我们,因为我是为你好,因为……”千百个理由,千百个借口,千百个因为所以,它们拼命地想往外冲,搅得我口干舌燥,脑子里昏天黑地一片空白,它们全卡在我的喉咙里,关在我的脑海里,我只能压着它们,像关着那要冲出地府的妖魔鬼怪。  相似文献   

8.
学年初,我接任五年级一班班主任。开学几个星期,我发现,有个叫王慧的女同学,经常不上学且很少请假。一个女同学为什么会这样呢?不禁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对她进行了详细的观察。  相似文献   

9.
我刚到美国一年,就生下了我的女儿Breanna,中文名字叫青焰。在生青焰之前,我在美国一所大学读书,为了更好地照顾青焰,我暂时休学,想等到女儿三岁以后再继续完成学业,因此,在家里当起了全职母亲。  相似文献   

10.
白俊庭 《师道》2003,(4):32-32
那一年,我刚从大学毕业走上讲台。对工作满腔热情,可是现状让我一筹莫展。因为我教的是初三慢班,每次考试都有得零分的学生。他们非常厌学,旷课的,上课睡觉的,打架的,几乎天天都有。他们有时还会联合起来捉弄老师。寒冬的一天,因为上午第一节有课,我想早点到教室,给学生们辅导功课。当我走到教室外的时候,我感到教室里异样的安静。以前,即使我在讲台上使劲拍着桌子也没法让学生安静下来。我带着疑惑推开了教室的门。这时,一件意料不到的事发生了,门上面放着的一盆水把我从头浇到脚,淋遍了全身。一些学生哄堂大笑,更多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泰然 《江西教育》2004,(18):43-43
在一次《写给老师的话》为题的习作训练中,一位学生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老师,有一件事我觉得很委屈。在上星期二的语文课上,您向我们提了一个问题,其实我和洪刚的意思是一样的,洪刚得到了您的表扬,而我却受到您的批评,说我上课不愿动脑筋。因为这事,那节课我就稀里糊涂地过去了,也为这事,我几天吃不饱,睡不好觉。因为这不是我的过错!老师,您  相似文献   

12.
家里新买了一台电脑。电脑公司的老总说,配一位公司最好的电脑工程师来为你调试电脑并安装软件。随后,老总喊出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他一看见我就热情地喊:“俞老师!您不认识我了吗?我是小崔,崔小峰。”看着我一脸的疑惑,小崔说:“就是那个矮个子、黑皮肤,成绩不好,却老喜欢捣乱的孩子。”“哦,我想起来了,你家开了个杂货店,你开始是个叫我头疼的孩子,可后来你的数学成绩越来越棒!”小伙子不好意思地笑了,他一边熟练地装着电脑上的各种配件,一边和我聊:“俞老师,你知道吗,就在那棵高大的松树下,您那样专注地听我讲话,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尊重,以前从来没有哪位老师肯听我说出心里话。”  相似文献   

13.
通过师德培训活动,回顾自己一年教育工作实践一我深切感到:确实应该进入反省、审视甚至忏悔自己的时候了!在上学期工作总结中,我曾提到:“虽然我还不能迎头赶上,但我已经做了并还在做一颗铺路石子,让很多成功的人因为有我更容易成功。”因此,今天在这里,我敬请老师们能给我指点迷津;同时也真诚地希望我的剖析能给大家一个启示,并少走不必要的弯路。  相似文献   

14.
三个意外     
一天.我在课堂上进行了一次小测验。要求以笔答的形式,五分钟之内完成。当时我没带手表,为了计时,我向学生贾A借了手表。五分钟之后,我把表还给了他。就在我让学生到前面交卷的几十秒钟的混乱之中,那块手表不翼而飞了。  相似文献   

15.
一天早自修时,我走进教室,无意中打开投影仪柜子,赫然发现:一畚箕的垃圾静静地躺在里面。顿时,我的血直往头上冲:谁这么过分!我抬起头,用目光扫视了一圈,努力寻找着宣泄怒火的缺口。迎着我的目光,大部分学生显得莫名其妙,只有张某低下了头,涨红了脸?我基本确认这垃圾是平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的海洋航行了十几年,有跌打滚爬的酸甜苦辣;也有浪尖谷底的感慨,悲喜交集。多少个春夏秋冬,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岁月中流逝了青春,增长了感悟。所有这些,充实了我的“教育储蓄罐”,给我快乐、给我信心、伴我成功。  相似文献   

17.
新学期,领导安排我教三(一)班数学,而我的女儿恰好就在这个班。为了不让女儿产生优越感,开学前,我给她约法三章:1.不许在学校里喊我妈妈,要叫徐老师。2.不许搞特殊,要和其他同学一样。3.不许回家让我检查作业,作业要独立完成。女儿点点头,同意了。第二天早上,第一节课就是数学课。开始上课了,我环视一下教室,发现女儿坐在靠窗的第四个座位上,腰挺得直直的。这一节学的是口算乘法,我用事先准备好的口算卡片让学生练习,我按照座次表,一个一个地叫着学生来口算。“董小涵”,看到女儿的名字我的目光跳了过去。一连叫了二十几…  相似文献   

18.
一天晨读课,我进入教室检查头天的英语家庭作业本,数来数去少了一本,一查是娜娜同学没交,我问她:“你的英语家庭作业本呢?”她说:“我交了,早晨一来我就交了。”看她的神情不像撒谎,我又查了一遍,可还是不见她的本子,我又让她检查了书包,她信誓旦旦地说:“老师,我真的交了,很多同学都看见我交的。”于是,旁边就有学生证实娜娜确实早晨一来就到前面交本子了。“奇怪,这本子难道长翅膀飞了不成?”我又仔仔细细地在讲台上找了一遍。还是没找到,这个本子就成了一件悬案挂在我的脑子里。上午课间操时,娜娜的妈妈急匆匆地跑来…  相似文献   

19.
空椅子     
走进教室,教室里鸦雀无声,望着一双双明亮的眼晴,我实在不想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一丝阴影。班上的小A向我报告少了一块橡皮,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十多起了。我定了定神,班里的孩子我虽然才认识一个月,但已经有些了解了。隐约我知道像是小B或小C干的,可每次他们总矢口否认,想想他们都是离异家庭的  相似文献   

20.
许丽 《师道》2005,(11):38-38
一对来自偏远乡村的姐弟双双考入了重点大学,别人向他们的父亲取经,这位姓包的农民笑了一笑说:“要说我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