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1.引导幼儿在理解图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排列图片。2.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排图讲述能力。准备:大图片一套,幼儿用的小图片人手一套。过程:一、引起幼儿的注意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想一想,排一排图片,好吗?  相似文献   

2.
排图讲述就是教师给幼儿提供一组顺序不固定的图片,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排列图序,然后按图讲述故事,使幼儿的连贯语言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排图讲述中的图片是教材,是观察、思考和表达的依据。一组好图片,应该能引起幼儿观察和讲述的兴趣,使其产生思考和表达的动机,充分调动起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什么样的图片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3.
排图讲述是对多张相关的、无序的图片排成合理序列并进行有条理讲述的活动。它立足于幼儿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因而特别有利于发展逻辑思维。一、在探究前因后果中进行发散性练习排图讲述按画面内容的逻辑关系可分为因果排图和递进排图两种。因果排图一般只有两张图片,分别表现因和果。教师可根据图片内容启发幼儿进行“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的扩散。递进排图是将一组图片按一条线索排出序列。图片内容不是简单的一因一果,而是描述了一个故事。但这种图片中往往也存在隐含的因和果。在幼儿追究前因后果的过程中,不但要鼓励他们有与…  相似文献   

4.
“递过排图”是单向单列式的排图讲述,一般是将一组图片排出一个序列,按一条线索讲述情节的发展。“洗手绢”这组图片是表现幼儿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画面较简单,情节发展较明显,适合于小班、中班使用。小班:只用图三、图四进行,先分别对图片进行观察和描述:“有谁?”“在做什么?”……然后,让幼儿排一排两图片的顺序,讲一讲为什么这张排在前,那张排在后。最后可以让幼儿说一说:“喜欢这个小姑娘吗?为什么2”适当进行爱劳动教育。中班:先用图一、图二、图四,在观察、描述的基础上,排出这三张图片的序列,讲述这样排…  相似文献   

5.
活动设计活动要求: 1.让幼儿通过观看和讲述婴儿生活图片,知道自己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照顾和爱护。 2.初步激起幼儿爱父母的情感。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套婴儿生活图片、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2.邀请一位怀抱婴儿的妈妈。活动过程: 1.出示婴儿生活图片,讲述父母怎样照料小宝宝。在出示图片前,先听婴儿啼哭的录音,引起幼儿注意。然后看图片。第一张图片是妈妈喂宝宝吃奶,第二张图片是妈妈替宝宝换尿布,第三张图  相似文献   

6.
陈迎 《早期教育》2003,(8):34-35
排图讲述是传统看图讲述形式的新发展,它改变了传统看图讲述按顺序一幅一幅出示图片,让幼儿逐幅观察讲述的方法,而是让幼儿对打乱的图片重新排列、组合,并进行连贯讲述。从字面上看,这项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先“排”后“讲”,显然,“排”是“讲”的基础,我把它称作排图讲述的“眼”,正是这个“排”字,使排图讲述与传统的看图讲述有着“质”的区别。而相对于“排图”这个“眼”来说,“讲述”则是它的升华,就如同一个  相似文献   

7.
一、应抓住内在的本质,因“质”而导排图讲述是指幼儿依据教师所提供的图片,予以合理排序,并将所排的结果及所体现的情节讲述出来的一种语言教育活动。我认为它是属于图片讲述范畴的一种类型,具有图片讲述的共同特征,如离不开讲述的凭借物———图片,离不开看(观察)和说(讲述)两个要素;同时它又有其相对的较独特的特征,即要求幼儿先要将教师所提供的无序图片排成一定的序列,然后再进行讲述。如果我们将看图讲述的活动程序表述为“看想讲”,那么,排图讲述则是“看想排讲”。显然,排图讲述在看图讲述的基础上多了一…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要求: 1.要求幼儿能用完整的语句,大胆清楚地讲述图片内容。 2.教育幼儿爱护树木。 3.丰富词汇:“树苗、连忙、爱护、系、解、植树”,正确运用“有的……还有的”。二、教学准备:图片一套四幅。三、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分述: 1.揭示第一幅图片。①从图上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 ②有些什么人?他们干什么?干得怎样?  相似文献   

9.
活动一目的: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蕴含的幽默感和趣味性。准备:1.创造条件让幼儿获得对苦药、醋、辣椒、糖的味道的生活体验。2.故事图片四张(如图一、二、三、四),小灰鼠布偶一只。  相似文献   

10.
目的: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剪纸的特点:生动的形象、夸张变形的造型和虚实装饰的构图等。2.了解剪纸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准备:1.小猫的剪纸图、小猫的写实图片。  相似文献   

11.
看图讲述时,幼儿很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我在教学中尝试“图中求并”的讲述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看图讲故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适当调整图片顺序,引导幼儿运用不同方法讲述 1.句与句、段与段对比讲述。以《一个小宝两个样》为例,该故事共有6张现成的图片,可将图片按原先的顺序排列,引导幼儿一句一句照着讲,如:小宝在幼儿园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要求: 1.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语句,清楚地讲述图片内容。学习“乱扔”、“奇怪”、“迭”等词;运用“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整整齐齐”、“端端正正”等词。 2.教育幼儿做事有条理,会自己整理衣服、鞋袜等,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二、教学准备:《一只袜子》图片四幅。三、教学过程: 1.出示图一①图片上有些么什人?为方便讲述可给他起个名字叫小明②这是什么时间? 你从什么地方看出  相似文献   

13.
正排图讲述是幼儿可以依据教师所提供的图片,通过想象进行合理排序及创造性地讲述。其作为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一种更是有着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其广阔的交流表达空间、创造想象空间、思维活动空间,不仅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分析、判断及推理能力的发展,更为其创造性思维及求异思维的发展提供极大的可能性。那么,如何在幼儿园中开展排图讲述活动呢?一、营造良好排图讲述的环境氛围,是萌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具有不稳定性,容易被外界所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多用台历     
(一) 材料与工具:旧台历,图片若干。制作方法: 1.将台历卡按4等分裁开。2.将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图片依次粘贴在台历卡上。玩法: 任意翻动图片。并根据图片让幼儿自编故事(图一)。(二) 材料与工具:旧台历,写有0~10数字的卡片若干套,“+”、“-”、“=”符号卡片若干套。  相似文献   

15.
一、设计意图幼儿对动物有一种天生的喜爱之情,动物的生活趣事会激发起孩子了解、探索世界的欲望。而熟悉的动物能使小班的幼儿更好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进行讲述。二、活动目标(一)让幼儿学习倾听别人说话。(二)启发幼儿运用句子“谁在干什么”讲述。(三)鼓励幼儿乐于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三、活动资源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太阳在白天出来、星星月亮在晚上出来。教具:图片4份、猫走的音乐。四、活动过程(一)教师扮演猫,引起幼儿的兴趣师:“喵———,你想知道我在一天里都做什么事图1图3图2图4情吗?请跟我来看一看。”(二)逐一出示图片,引…  相似文献   

16.
一、目的1.让幼儿在“家庭树”上摆放自己和父母的照片,帮助幼儿了解自己与家中成员之间的关系。2.让幼儿体验父母爱自己的具体行动,引导孩子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3.认读汉字:爸爸、妈妈、我。二准备1.父母、孩子单身照片各一张,兔爸爸、兔妈妈、小免图片各一张,“家庭树”纸板图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黑板上有放大的“家庭树”:  相似文献   

17.
活动目标 1.组织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引导幼儿学会前后连贯地欣赏、理解图片,并完整地讲述图画故事。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想像能力,培养幼儿好奇、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 1.黑板上贴的大图片一幅。 2.幼儿两人合用一份的小图片若干份。  相似文献   

18.
图片找朋友     
活动目标 1.能从多幅图片中找出有因果关系的进行排图讲述. 2.会用"因为……所以……"句式较清楚地说明排图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第四阶段:数量归类与排序。实例一:《每列图片有多少》目标:幼儿把图片有序地排在排序板的框条内,并用点卡表示每条框中的图片数量。材料:圆片55个,排序板如图。最矮的框条内只能放一个圆版,依次排下去,最高的框条内可以放10个圆片。1~10的点卡5~6套。规则:1.在排序板上的框框内依次放满圆片。2.用点卡表示每条框框内圆片的数量。形式,幼儿5~6人一组,人手一套材料.(以下各实例的形式,若与此相同,则省略;若不同,则标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复习7以内的数数。教学要求:能不受物体大小、排列形式等的影响,正确地判断7以内物体的数量;用听觉感知7以内的数,并画出相应数量的圆形;发展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教学准备:图片一张,卡片三张。小铃一付,每个幼儿两张纸和一支笔,小红花若干朵。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中各物体的数量。请小朋友说说图片上有什么?它们各有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