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志坚 《现代语文》2007,(8):110-111
我们知道,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情感。学生学习写作必须具体两个基小前提条件:一是写作知识的积累,二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基本过程是由积累到表达,由模仿到创作。我们的作文指导课就是要对学生学习写作进行临场指导,在写作内容方面要指导学生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在写作形式方面要指导学生解决好“怎么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加娟 《语文天地》2012,(12):57-59
记叙文是学生写作时经常选择的一种文体,可是学生往往不知道该“写什么”和“怎么写”。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为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一、言之有物言之有物就是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中学生写作究竟应该写什么?很多老师一直提倡“我手写我心”,这是对的。中学生应该多写“我”,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相似文献   

3.
作文是是语文教学中棘手的问题,一提写作文,不少学生就退避三舍,不知从何下手。如何使学生把写作包袱卸下来,让写作变得轻松愉悦呢?我以为,只有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才能指导他们“怎么写”。这符合小学生的作文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只有通过感知丰富的表象,体验情感,从而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因而指导“写什么”在作文指导课中位居首位。  相似文献   

4.
胡玲霞 《作文》2023,(44):57-58
<正>一、为什么要研究作文教学模式文无定法,教也无定法,研究“作文教学模式”,似乎有悖于教育规律,其实不然,原因如下:从教学现状看。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得到了普遍重视,但作文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多数老师既不知道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教,很少系统地上过作文指导课。很多学生面对写作题目,既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没有写作兴趣,写作水平难以提高。也有部分学校以考代写,以分代评,学生写作更没有积极性。作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游离于教与学的边缘——教师感觉教写作与不教一个样,学生感觉学写作与不学一个样。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是每个语文老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不少学生视作文为负担,一提到写作文,便产生“厌烦”心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不知道写什么,觉得没有内容可写;二是不知道怎么写,不知从何下手。此次作文设计目的在于有效地解决这两个问题。依据学生认知结构,这节作文指导课我是由易...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写什么是内容的问题,怎么写是技法的问题。内容主要靠读书、生活积累;技法则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长期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无论是教师作文前的指导,还是作文后的点拨,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意义不大。学生在看了教师的评语、点拨后,还是做不到“形象生动,有文采”,更谈不上“立意高远,有深度”。  相似文献   

7.
教学效率低及学生作文材料千篇一律,说明现行作文教学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写什么,而不是怎么写的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写作教学重视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生活、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笔者对中国现代写作教学的整体看法是:失魂落魄。上焉者,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基本任务、基本内容语焉不详。让人找不着北。下焉者,语文教师(多数不写作,不会写作也不懂写作)不知写作教学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只是被高考中考作文试题和满分作文拎着转;学生从不知写作为何物,也不知道自己写这些作文到底干什么、怎么写。但最近.笔者意识到自己有些孤陋。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解决教师作文批阅负担重、读写结合杂糅、作文教学质量低的问题,可运用分组学习的方式,将读写改整合于一体。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把教学任务分解为知道“写什么”、知道“怎么写”、掌握“怎么写”三个板块,并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写作技能。  相似文献   

10.
刘洁 《文教资料》2006,(1):110-111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最难的就算作文了,有的学生说:“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还有的学生说:“我最讨厌作文,我希望今后的各种考试都没作文这个项目就好了。”这些都是被动作文心理的反映。为什么不少小学生不喜欢作文呢?可以概括为“没有东西写”或感到“不知道怎么写”。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作文教学过程,是要变学生被动写作心理为主动写作心理的过程,使学生从没有什么可写到满怀激情地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经历的而又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人和事。一、低年级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  相似文献   

11.
主题作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作文要回归学生生活 影响学生作文兴趣的根本原因是,作文教学的模式与文章产生的自然过程是不一致的.写什么和怎么写是写作中的两个主要问题.前者是"源",后者是"流".作文教学中教师重视的是后者,轻视前者.其实道理是明摆着的,不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怎么写还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源于现实。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贵在说出实话,抒写真情。小学作文教学,无非是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鼓励学生实话实说,抒发真情,就是一条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说实话、抒真情呢?  相似文献   

13.
<正>要实现中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在写作教学中首先需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而不只是简单的强调"怎么写"的问题。当我们分析作文题,往往会出现不知道写些什么的情况。如何有效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成为分析写作技巧环节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通过开展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观察和感受到那些令人心动的东西,同时将作文写作技巧有效地融汇,最终实现作文构思的完整性。一、阅读教学对学生写作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 ,教师习惯在课堂上运用灌输式给学生单向信息传递写作知识概念 ,忽视探究作文教学多向思维训练过程 ,导致学生作文出现大话、假话、空话、套话 ,作文教学成效甚微。全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曾指出 :“我国的传统作文教学 ,大都是注意指导学生怎么写 ,不大注意指导学生向生活去探究写作的源泉。实际上 ,写作过程至少包括‘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阶段 ,写什么是怎么写的前提 ,是重要的一个阶段。只注意写什么 ,会导致一种八股式的文风 ,内容贫乏空洞 ,只是堆砌词藻。如同种花 ,只注意修剪花枝 ,不注意植根培土 ,花枝没有不枯…  相似文献   

15.
作文历来为学生所重视,亦为学生所畏惧.畏难心态首先是一个心理问题,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也看到,由于学生畏难心态早已存在,许多学生对教师的"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指导往往置若罔闻.学生写作时懒于思考,胡编乱凑,不修不改,这已成为很普遍的现象.因此我认为,在作文指导中心理的解困指导应优先于方法引导,也就是要先解决心理问题,再解决技巧问题.从教学现状来看,心理引导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学生写作毅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作文的核心是思维活动。写作能力高,实质上就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和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的能力强。因此,中学作文教学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个学生没有熟练的写作技能,最多只是感到“不知怎么写”;但如果他的思维有问题,那么他不仅会感到“不知怎么写”,还会出现“没有什么可写”的更大困惑。  相似文献   

17.
对于小学生来说,说是写的基础,会说才有可能会写。因此,抓好说的训练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加强说的训练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能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突破作文障碍。一、让学生说题材,突破选材的障碍指导选材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很多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满脸困惑,不知道该写什么内容。习作材料来源于生活,农村的风土人情、田园风光等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就在学生眼前,而他们却不知道该选什么内容来写。如何引导学生突破选材障碍呢?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习作指导要有…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多数学生怕写作文,原因在于提起笔来无从下手,没有东西可写,不知怎么写,总之提不起写作兴趣。如何让作文的指导充满情趣,实现学生作文心态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陈优飞 《小学生》2012,(8):74-74
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要突破两道关口:一是材料关;二是表达关。前者是写什么,是内容,起决定作用的;后者是怎么写,是形式,顺应写什么而来的。“作文教学要从内容人手”,可是有许多教师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怎么写上,而对写什么却注意不够,然而写什么恰恰是学生首先遇到的难关。时下,经常能看见学生一提到作文就耷拉着头,脸拉得长长的,长时间不知道下笔。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咬笔头是司空见惯的事。  相似文献   

20.
纵观小学生作文,呈现出的一个通病就是不知道写什么, 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小学生作文,首先要突破“敢写”。 我们从字面上看:“语”就是我用嘴巴说话,“文”就是作文,所以 我们可以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说话,教会学生写作 文。笔者认为:小学生写作文,首要的问题是要解决“敢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