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在于:一、缺乏政府财政支持;二、湖南巡抚调动频繁且思想保守;三、省境教案会党起事迭起;四、民风、士风对洋务运动抵制.湖南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对产业资本主义的兴起起到了开通风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面对晚清动乱的社会现实,关陇著名理学家牛树梅认为,挽救国家民族危难的关键在于挽救风俗,而挽救风俗的关键又在有理学信仰的儒士身上。儒士关系重大,上要辅助治国,下须表正风俗,是连接官民之枢纽。因而必须要整顿士风,加大对士之志的培养,重视士行,并在日常人伦现实生活实践中检验士行的真伪高低。以改良士风实现对社会风俗的改良,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挽救国家民族于危难之间。  相似文献   

3.
面对晚清动乱的社会现实,关陇著名理学家牛树梅认为,挽救国家民族危难的关键在于挽救风俗,而挽救风俗的关键又在有理学信仰的儒士身上。儒士关系重大,上要辅助治国,下须表正风俗,是连接官民之枢纽。因而必须要整顿士风,加大对士之志的培养,重视士行,并在日常人伦现实生活实践中检验士行的真伪高低。以改良士风实现对社会风俗的改良,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挽救国家民族于危难之间。  相似文献   

4.
考察南朝文学,当然要从士入手。任防是南朝士人的典型代表。将任防的作品与相关史志的记载对照来细读,发掘任防与各文士集团的关系,是《任防与南朝士风》一书鲜明的特点。该书还从士风与文风的角度对任坊诗文的特点进行了概括,这种概括又是建立在对经典评价和阐释的基础上的,因而对研究南朝文学和士风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考察南朝文学,当然要从士入手。任昉是南朝士人的典型代表。将任昉的作品与相关史志的记载对照来细读,发掘任昉与各文士集团的关系,是《任昉与南朝士风》一书鲜明的特点。该书还从士风与文风的角度对任昉诗文的特点进行了概括,这种概括又是建立在对经典评价和阐释的基础上的,因而对研究南朝文学和士风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明朝宣府镇时期是中央政府对张家口地区空前重视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凝聚成型的边镇文化具有鲜明的爱国精神、英雄品质和文化品格。这些传统文化基因对张家口地区政风、民风和士风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张家口地区在明朝以后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正>士风:士人风尚,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东汉士风历来为古今学者所称道,从文献材料看,古人对东汉士风一般从以下几个层面去理解:一是指士人的个体人格,称为“风格”,如《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膺)风格秀整,高目标持”;二是指士人的群体行为准则,称为“士行”、“士节”、“士则”,如称东汉名士陈寔“言为世范,行为士则”(《三国志·邓艾传》引《陈寔碑》);三是指士人学风,有时称“儒风”或“儒者之风”,如《后汉书·儒林列传》曰:桓灵之间“儒者之风盖衰矣”;四是指士人精神的社会效益,有时称“风化”,有时直接称为“风俗”,顾炎武《日知录·两汉风俗》:“党锢之流,独行之辈,依仁蹈义,舍命不渝,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三代以下风俗之美无尚于东京者。”对东汉士风的全面探讨是个复杂课题,不仅是个史学问题,还涉及社会心理学、文化社会学诸多内容,其中对东汉士人精神风貌流变的考察是十分必要的,而“禄利”、“名节”之变,当是东汉士风变迁的基本特征及倾向。  相似文献   

8.
清代陇西文教繁荣,先后重修了崇文书院和崇羲书院,新建了南安书院和襄武书院,为当地人才培养、士风培育、学术交流、民风导引和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重点探讨了清代陇西书院设置、办学定位、经费筹措、教育影响及传承情况。  相似文献   

9.
清代陇西文教繁荣,先后重修了崇文书院和崇羲书院,新建了南安书院和襄武书院,为当地人才培养、士风培育、学术交流、民风导引和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重点探讨了清代陇西书院设置、办学定位、经费筹措、教育影响及传承情况。  相似文献   

10.
从<赵翼诗编年全集>这个窗口,可以看出乾嘉时期诗歌创作的祈向以及诗学宗趣及其转变.通过诗风可以透视士风的变化,由士风又可管窥世风.反之亦然,乾嘉时期特殊的世风影响着士风的演变,而士风的转变直接影响着诗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汉赋发展史上,和苑猎京都大赋保持同样均衡发展态势的还有抒情言志赋.如果说“体国经野”的苑猎京都大赋表现的是汉代赋家的才情,那么汉代抒情言志赋记录的是赋家在制度和规范下的心态、情态与形态,其主题是“士不遇”.而汉代抒情言志赋对“士不遇”主题的吟咏又因时代及赋家思想、经历、性情的不同,呈现出一些阶段性的特点.这种意义的转换亦可成为考察汉代士风变化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战国时期,士阶层地位随社会的剧烈变化而迅速崛起,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因而,养士、净士蔚然成风。统治阶级、上层贵族通过养士拢络人才、选拔人才,从而取得竞争的胜利。士在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养士风尚造成了战国社会重视人才、重视知识的氛围,也改变了许多旧有的传统观念,对社会文明的进步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颍川郡地处中原,靠近都城,地理位置特殊,被称为“四战之地,”作为陈夏故地,士民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多大姓冠族,经济较为发达,豪族势力强大;私学发达,人才辈出,显名于世;士人遭受了党锢之祸的沉重打击和东汉后期的变乱,士风发生变化,士人由“气节之士”向“权谋之士”转变。基于这些原因,颍川奇士众多。  相似文献   

14.
郑鹏 《考试周刊》2009,(33):227-228
衡水交通便捷,以农业经济为主,民风淳朴,自古不乏慷慨悲歌之士,拥有良好旅游资源。本文对如何利用这些好的资源并为民所用,创造新的经济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出现并作用于中国历史的各个发展阶段,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士”在先秦是“游士”,在秦汉以后则是“士大夫”。这种变化,除了有大一统政局建立的客观原因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主观原因,即一种全新的生命理念、全新的精神风貌注入先秦士人风气的体内,从而基本上影响了秦汉以后的士人风气,变革了秦汉以后的士人风貌,而屈原正是这种士风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6.
“吴中四士”因籍贯俱为吴地而得名。吴地由“尚武”转向“崇文”的民风和奢侈的的社会风气铸就了“吴中四士”潇洒放旷的性格,多水的环境与山水明瑟的自然风光成就了其丰富细腻的审美感觉和形象生动、意境清远的诗风。  相似文献   

17.
南阳在汉代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又受楚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南阳经商、积极进取、讲义守节的独特的汉代民风士俗。  相似文献   

18.
论宋初百年士风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明理学的光环往往误导了人们对宋初百年士风的看法,宋初士风承袭晚唐五代余风,道德节义观念缺位。宋初百年士风演进的过程,是宋代儒学复兴的过程,是道德逐步振兴、士风由颓废消沉逐步走向高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关于魏晋名士风范的论述,言及东晋士风,多以魏晋风度概之,视其所论,实重阐释西晋与正始士人所表现的风范,而忽略了东晋独有的士风以及士人的主体性。该文试杂撮史料,离析出谢安的个人形象,并从东晋"任自然而有节"士风对其性格形成的影响出发和谢安个人的历史功绩对"任自然而有节"士风的影响分析之。  相似文献   

20.
以科目考试举士制度,始于隋唐,沿至明清,凡一千三百余年,是封建士大夫入仕的主要途径,谓之“正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科举制度对于清代民风士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探讨的课题是在科举功名,光宗耀祖的刺激下,清代文士应试的种种陋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