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享誉中外,她对平凡女性人物命运细腻的描写,刻画出了平淡真实的生活面貌。本文将主要从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角度,通过评述和对比爱丽丝·门罗的代表作《逃离》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和各种意象,来分析门罗的主要写作特征,更深刻理解门罗的创作情怀和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2.
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所写的八篇小说旨在述说着女性的故事,反映的内容是小地方的普通女性,折射着她们在平凡生活中的悲剧命运。本文主要从审美的悲剧性角度探析《逃离》中表征的女性形象的悲剧意味,特点以及背后的形成机制,进而更深刻理解门罗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3.
艾丽斯·门罗的短篇小说创作多以平凡女性的日常生活为描写对象,强调对细节的刻画,平淡中见真齐。门罗在小说中对女性生活的关注与阐释,展现出后女性主义区别于激进女权主义的小人物式超越男权中心,以实际行动和担当代替消极反抗。通过塑造各种平凡女性的形象,实现了女性作为他者话语的无意识存在,以及社会独立个体的身份认同。后女性主义小说的无意识叙事,将历史文本化,以集体寓言的形式重新阐释了"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4.
乔伊斯的《伊芙琳》和安德森的《死》创作背景不同,但都以女性对婚姻的逃离为主题,揭示了女性在婚姻中的成长和觉醒。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拥有"加拿大契诃夫"和"当代最伟大小说家"的美誉。在40余年的文学生涯中,门罗始终执著地写作短篇小说。本文通过分析《激情》来探究门罗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6.
从老舍的《月牙儿》的主题指向和文本中明显流露出的作者有意而为之的情节安排来看,《月牙儿》既体现了作家初恋情结对文本创作的影响,也体现了作家一贯坚持的关注底层市民生活的创作原则,而这两者即作家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恰恰是构成这篇小说的创作内因.  相似文献   

7.
"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特征,通常用于叙事性文体。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宠儿》被公认为是其最好的作品。该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运用了后现代主义叙事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为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自然意象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使小说文本呈现一种易逝性、碎片性、零散化的艺术特征,吸引着读者不断发挥想象去拼合、填充。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唐纳德·巴塞尔姆的长篇小说《白雪公主后传》和短篇小说《玻璃山》为例,探讨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非后现代性"。作者认为,就其本质而言,后现代主义小说依然是对美国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凯瑟琳.安.波特的短篇小说创作在南方文学史上名噪一时。《被抛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从心理活动描写与女性意识觉醒的角度刻画、诠释了老妇人韦瑟罗尔不平凡的一生,探讨了生与死以及南方女性从丧失自我到寻找自我、发现自我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0.
多丽丝·莱辛被称为继伍尔夫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一生笔耕不辍的她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小说。本文以多丽丝早期创作的以非洲大陆为创作背景短篇小说集《非洲故事》中的《高原牛的家》《魔法不卖》《蚁丘》《讨厌鬼》《木施朗加老酋长》等部分代表作品为例,结合多丽丝童年的生活经历和日后的创作思想,对其早期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类型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激情》是艾丽丝·门罗创作的短篇小说.基于荣格的原型理论,用阿尼玛、阿尼姆斯原型来观照解读格雷斯、尼尔和莫里的行为轨迹,通过分析他们的言行举止、性格特征和情感经历,再次印证了荣格关于分析心理学以及文学人类学的种种论断.也就是说,人都是具有双性特质的,兼具男女两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田纳西·威廉斯的《玻璃动物园》、《欲望号街车》和《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可以看作是家庭剧创作中的一系列作品。本文从家庭关系出发,从家庭剧的角度探讨这三部作品中体现出的南方文化熏陶下的家庭在现代工业化进程中的变化、家庭剧的主题,从而归纳出田纳西·威廉斯的家庭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废都》、《白夜》、《土门》和《高兴》中的四个进城者:庄之蝶、夜郎、成义(特殊的进城者)和刘高兴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托弗洛伊德的"创作动力说",进入作家精神世界,对作家创作心理进行探析。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发现贾平凹90年代的创作心理表现出持久的苦闷、失落和漂泊。贾平凹塑造的一系列"进城者"形象正是作者在作品中的精神替代。四个人物形象的发展脉络,也体现了作家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入城市的知识分子在思想和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工业化进程中,人被异化为机器,固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被彻底摧毁,无法适应这种变化的人便成了畸形人。舍伍德·安德森在其作品《手》中展现了美国中西部小镇那些平凡的小人物们的生活以及他们对爱的渴望与缺失,因此《手》这部作品成为美国中西部小镇乃至整个人类的寓言。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评点史上,王伯沆的《红楼梦》批校,通过对《红楼梦》情节设计技巧的分析,明确提出了"化出"的方法,认为人事叙述可以变化而得,场景描写也可以从别处"化出"。这种方法体现的无疑是古代小说创作中的一种重写行为,值得研究者注意。  相似文献   

16.
短篇小说是霍桑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美之艺术家》中采用了颇具特色的创作手法:含混与双重性。这一写作手法具体体现为矛盾的叙述、具有双重属性的象征物、含混、谜一般的结尾等。从本质上来说,小说文本的含混是霍桑矛盾思想和心态的体现,而这一特点也赋予作品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勃朗特三姐妹"是广为人知的英国19世纪女作家,是文学界的奇葩。国内对安妮.勃朗特的研究比较少,其作品《艾格尼丝.格雷》和《怀尔德菲尔山庄的房客》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而创作的,作品为研究者再现安妮.勃朗特的创作背景及其自传性因素提供了素材,是两部体现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8.
萨缪尔·贝克特作为荒诞派戏剧大师,一生创作出多部优秀作品。其中《等待戈多》和《终局》是他的两部代表作,前者为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后者却少有学者关注。在《终局》中,人物的模棱两可,主题的模糊不清和语言的捉摸不定,使该剧充满了"不确定性"。人物、主题和语言使文本隐含着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留东外史》是平江不肖生的一部作品。主要是谴责日本学生道德不轨的行为。叙述者用两种不同的声音叙述了在《留东外史》中隐含的情节模式。通过这种模式的表露也体现了作者之后的主题是基于武侠创作为主的。作者转型的特点一是想要寻找市民趣味的武侠创作主题,而是因为作者强国保种的浓烈思想。《留东外史》是通过对风俗的描写来强化这一主题的。也使得作者拥有了极高的武侠小说地位。从另个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看出,通俗文学也正被精英文化慢慢接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叶基莫夫是当今活跃在俄罗斯文坛几位老作家之一,他善于创作传统俄罗斯农村文学,是俄罗斯农村文学的继承者和开拓者。在他的农村题材作品中,叶基莫夫不仅善于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通过描写这些"平凡的小事"揭露出当时俄罗斯社会和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道德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叶基莫夫式小说包含着作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诗学特征。叶基莫夫发表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短篇小说《治疗之夜》(又译《童心》)是这类农村题材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不仅"以小见大",独具特色地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而且更流露出作者的创作天分,表现出叶基莫夫式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