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红楼梦》诞生在十八世纪中叶的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十分惊人的艺术奇迹。它的出现,是小说文学在现实主义轨道上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的终结,也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始。曹雪芹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人一样,都扮演了整个一个时代文学的天才总结者的角色。但他却比他们大约早一个世纪就登上了世界文学的高峰,不仅对中国文学起了承先启后的伟大作用,而且对世界文学作出了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画体,这种结构严谨,具有装饰意味的着色绘画样式,是中国绘画最早的风格和形态。一般而言,工笔画以线勾勒效色渲染的笔墨表现样式,在总体上呈现出精工细丽的审美风貌。但就其表现客体人物本身来说,不论是传统工笔人物画,还是现代工笔人物画,都存在着意象性的表现形态。中国画先有工笔后有写意,而写意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工笔,它们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画体。却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写意艺术观和一个共同的意象艺术方法。这一根本特性使中国画成为有别于任何写实艺术、抽象艺术、装饰艺术的意象,而立于世界…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中国书法不仅要在传承上努力讨生活,还应当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拓展。当今"水墨书法"已成为中国书法发展中一个重要门类,"水墨书法"具有"现代书法"属性,但它又有别于"现代书法",它具有其墨韵、书写性和形式感三大艺术主要特征。"水墨书法"的出现顺应了大艺术发展规律的,水墨书法作品的创作已体现时代特征和个人的思想,并通过各类展览进入神圣的艺术殿堂,被更多的阅读者所接受和欣赏。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意笔人物画家以水墨材料作画的同时,却远离笔墨,远离东方文化观,借助西方现代绘画语言,以革新反叛传统中国画的倾向。一方面,打破国画界相对呆板、僵化的规范格局.另一方面,其作品也呈现为“西方-东方”单流向的模式,使人物画种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人物画的审美价值尺度的游移,则需要重新界定审美的品评标准,捍卫中国画最后的底线——笔墨,加深对意笔人物画的审美特征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5.
工笔人物画是以线描为骨干、工整细腻地表现人物对象的绘画手法,早期主要采用墨线勾勒的技法,设色简约,构图富有装饰意味。而自汉到宋,经过历代画师的创新和改良,加之对佛画技法和西域技法的引入,使得工笔人物画无论是线条,还是色彩都日渐丰富,内容也日益扩大。元、明时期,由于工笔人物画不再是主流,其发展也只是在复古前人的基础上略加改良。到了现代,工笔人物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汲取了世界范围绘画及现代绘画流派的艺术养分,而形成了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手法的新工笔画。  相似文献   

6.
线描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中国人物画的基本表现手段,也是传统人物画的基础,更是学习传统人物画的重要步骤和基本功。本文拟对线描人物的形式美进行探讨,寻求其艺术规律。 美学是以哲学的认识论为依据,以方法论为指导。我国的传统艺术中,包括绘画均以传统哲学的“朴素辨证法” 为指导。如“一阴一阳谓之道”指出统一物由两个对立面组成,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随”即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著作中,《道德经》在德国广泛传播,印迹深厚。《道德经》在德国的传播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德国学者对它的诠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19世纪的基督文化框架内的诠释,到20世纪早中期西方文化语视角下的诠释,再到20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诠释。随着德国学者对《道德经》认识的深化,《道德经》不再是依附于西方基督文化的宗教典籍,而是彰显中国道家思想和智慧的哲学著作,并对西方文明产生深远的厘革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墨动画的美术风格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水墨画。在中国传统水墨画中,把淡泊、飘逸、虚无、清雅、恬静、缥缈、萧散、冲融、简远、空灵、疏旷、寂寥的意境发挥到了极境。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绘画在邈远意境达到的高度、深度上能够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比肩。水墨动画正是试图继承中国绘画的这种意境表述体系,展示另一个面貌的动画语言。  相似文献   

9.
王一楠 《美育学刊》2022,13(1):69-74
迈珂·苏立文的著作《山川悠远》是一本面向西方的中国山水画简史,贡布里希围绕山水画与自然和真实的关系对此书提出质疑。但二人对该问题的认知均存在偏差。其一,《山川悠远》基于线条艺术的抽象性将山水画视作微缩自然,而中国传统画论认为山水画中具有整全自然,自然通过绘画得到了更充分展现。其二,《山川悠远》认为宋代之后现实主义与复古风格此消彼长,程式化的文人画不再追求自然的真实。但受心学和新儒家的宇宙发生论影响,山水画重在从心灵境界中探寻绝对真实,仅将自然的真实视作表象。这一艺术史事件折射出20世纪海外学者以扩张性的西方视角观察全球艺术的倾向,以及将中国传统美术纳入西方现代学科与知识体系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支分流。古往今来,“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黄宾虹画语录》)的壮丽风光,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他们在这里吸收生活的营养,吐纳天气之灵气,陶冶性情,把自己对天地自  相似文献   

11.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美国文学中一部极具思想深度与文学价值的经典作品。作者采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又融合了一些现代叙述技巧,加强了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叙述,使之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就书中主要人物和其代表的原型人物进行比较和分析.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此作品。  相似文献   

12.
文学创作方法是作家艺术地认识和反映现实生活的基本方法,它客观地存在于文学创作实践的过程中,并通过文学作品反映出来.这些作品无论怎样充满了独特的个性特征,但却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一些共同性的创作规律.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学,其创作理论的形成绝非偶然,绝非一成不变,尤其是现实主义精神的贯通与传承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古典传统现实主义、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毫无疑问地构成了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三大理论渊源,并由此推动了"五四"现实主义文学、建国后十七年现实主义文学和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三次高潮.  相似文献   

13.
奚林元 《职大学报》2015,(3):119-121
王齐翰是五代南唐著名画家,《勘书图》又名《挑耳图》是研究他绘画艺术的唯一可靠资料,图中描绘的是一幅贵族文人悠闲自得的日常生活人物画,人物动态极其生动自然,神情放松而闲情雅致,充分体现出道家随心所欲、悠闲轻松的乐观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17年时期”《人民文学》的审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程来考察,从1949年建国到1966年文革爆发前的17年时期,是《人民文学》最具权威和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它寻求政治与文学平衡点最有效、同时推出文学新人、塑造文学经典最辉煌的时期。由于《人民文学》所担当的历史重任,它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其审美气质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如同当代文学在建国初期的发展一样,现实主义在《人民文学》上经历了一个从革命现实主义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再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演化过程,它所期待的批判现实主义或者是干预现实的现实主义的实践仅是昙花一现。它不仅见证了17年时期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也在实践着自己确立的文学观念、文学范式,引导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潮流。而它在审美气质上表现出的特殊性,对艺术的坚守为其审美带来的影响,仍能给我们很多的启迪,仍然值得加以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的最后15年,俄罗斯文坛出现了一位名叫布宁的年轻作家。他以优美的语言、忧郁的笔触引起了众多读者的注意。20世纪的第一个15年,一部《旧金山来的先生》举座皆惊,人们称他为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作品尤其是《旧金山来的先生》并不能仅仅说它是一部完全的现实主义作品,因为笔者认为这部作品的现实主义光环,遮蔽了它本身所具有的现代主义因素。这反而限制了如何能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因而是不恰当的。笔者认为布宁本人虽然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但在他的这部作品中有很多布宁在现代主义创作方面所做的尝试。布宁本人更广义地理解了现代主义,并把它融合到自己的这部作品中。  相似文献   

16.
《贵州山民图》是庞薰琹抗战时期所创作的民族主题系列组画。《贵州山民图》以庞薰琹在贵州苗族地区的民族学考察为创作契机,以苗族人民的生活劳作为题材,详细描绘了苗民的衣饰花纹,从而突出了苗族较汉族的“异质性”。但在表现形式上,庞薰琹采用中国传统水墨笔法表现苗族群体,为苗民形象增添了文人意味,使汉、苗两族的艺术风格得以有效结合,反映出民国时期民族边缘的重构过程。因此,《贵州山民图》既强调了汉民族的主体地位,又折射出少数民族的汉化历程,是民国时期整体国族观念下的产物。庞薰琹以绘画的形式将民族研究成果直观化、视觉化,为中国近代民族学发展提供了与艺术相关的新思路,使此时的民族学研究更为全面多样。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人物画是最早成熟的画科,它发展到唐宋时期达到鼎盛状态。但是人物画的发展并没能持久,北宋后期,随着文人画对画坛的占领,人物画开始渐趋衰落,元以后的人物画便跌入低谷。造成人物画衰落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宋元文人画兴起后文人画家的出世态度和创作主张。文人画家消极逐世、脱离生活和轻视造型、“游戏三昧”的创作态度,直接影响了人物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只注重工笔画形式上的工整性,而忽略了其内在的写意性。不仅是工笔画,就中国画整体而言,它都是写意的艺术。文章从写意性的角度探析工笔人物画,"写意性"作为一种绘画观念蕴含于工笔人物画艺术之中,体现着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意趣,赋予了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1973年发表的《万有引力之虹》是品钦的第三部作品,它是一部有轰动效应的作品。有人认为它臃肿繁杂,也有许多作家认为它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在《万有引力之虹》中,品钦渗透了其现实主义思想,将现实世界刻画得入木三分。本文尝试研究现实主义思想在《万有引力之虹》中的运用,希望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工笔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发展进程中,曾经有过举足重轻的作用和位置。“工笔重彩与绘画俱生,工先放写,彩光放墨”。(潘¥兹语)经过二千多年的历史沉淀,集无数画家理论和实践之大成的传统工笔人物画语言,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结晶,是古代艺术家们创造的积累。传统工笔人物画从内容到形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协调,从造型到艺术语言的运用,形成了相对的系统性。其对设色。用线之内在的审美要求,更加深了艺术形式语言所包含的文化意蕴。但是,传统的艺术形式语言再好,也只能用于传统程式的表现上,我们知道,从顾倍之到任伯年,基本上沿袭着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