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之前,由于英美对日本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及对苏联与中国革命的偏见和相互之间的猜忌,无视中国抗战的战略地位,英美对日本没有采取强硬的措施,未能组建远东集体安全体系,丧失了阻止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机。这是英美在战略上的短视和对形势的错误估价而做出错误的决断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2.
豫湘桂战役是二战后期日本在中国战场发动的一次空前规模攻势。当时 ,盟国已夺得战争主动权 ,分别在太平洋战场、印缅战场展开大反攻 ,威胁日本“绝对国防圈”,危及日本帝国生存。日本不是集中力量阻止盟军的突破 ,而是占用几乎全部机动兵力“不合时宜”地发动豫湘桂战役 ,赢得了战役却失去了战争。这样 ,中国反而收到“失车得帅”之效 ,不胜而胜  相似文献   

3.
文章叙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之背景、经过 ,阐明远征军入缅作战是国内抗日战争的继续和延伸 ,是适应远东抗击日本法西斯战争的战略需要 ,远征军在缅作战的态势 ,直接影响国内战场及东南亚战场的对日作战。揭示中国远征军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作出的巨大贡献 ,昭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牺牲的民族精神。远征军入缅作战 ,为抗战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北非战事,从1941年3月德国法西斯参战,到1943年5月以德意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时间仅为两年.较之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结束;较之1945年8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凯歌声中日本无条件投降,亚洲战事的结束,非洲之战可谓速战速决.表面上看来,北非战场是以英美为一方,德意为另一方的战争.基于这点,某些西方学者极力夸大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是对中日两国近代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一次战争。分析这场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可以得出值得后代中国人永远记取的教训。从战争的性质、力量对比、战场特点看:中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中朝人民和广大将土都有反抗侵略的迫切要求;中国的财政收入高于日本,陆军人数多于日本,北洋海军舰艇在吨位、速度、火炮力量方面稍劣于日本;战场地处朝鲜和我国境内,军需补给线短,有利于国内支援。然而,中国战败了。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不认真备战,已预伏了战败的可能。1894年,清军最初出兵朝鲜,是应朝鲜政府的…  相似文献   

6.
早在1936年8月,日本政府就把“确保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确立为“根本国策”。日本不仅要征服中国,还要“消除北方苏联的威协”,同时排除英美等国在东南亚的势力,由日本充当在东亚大陆和太平洋的霸主。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妄图在几个月内灭亡中国,然后以中国为基地,向北进攻苏联,向南与英美开战。但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迷  相似文献   

7.
诺门罕战役是日本、伪满洲国军队与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军队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战争.诺门罕事件的爆发不是孤立的,应该从日本侵华战争的大环境中来看.诺门罕战役使日本政府颜面尽失,政治上输的精光,军事上一败涂地.诺门罕战争对欧洲战场是一种支援,而且极大鼓舞了正在艰苦抗战的中国军民的士气和斗志,对远东战局也有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904年2月—1905年8月,日本与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以中国东北为主战场进行了长期的厮杀,结果是日本打败俄国,在美国的调停下,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这场战争是一场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对日本、俄国、中国、朝鲜以及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对日本的影响1.使日本获得了更多的侵略特权通过《朴茨茅斯和约》日本从中国取得辽东半岛;从俄国取得库页岛南部;还取得对朝鲜的独占权。至此,日本夺取了相当于本土面积76%的殖民地,为日本以后完全霸占朝鲜和在中国东北实行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兵法》中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样一句名言。这句名言指出了战争中了解敌我双方实力的重要性,在实际战场上,区分谁是敌谁是友也属“知已知彼”的范畴。 日本的一位史学家曾说过:“战场是人类美与丑、善与恶本性的赤裸裸的暴露,是错误的积累,是一个不合理的世界。在战场上,战局瞬息万变,难以预测。” 战争和体育、竞技有着本质的区别。战场上交织着混乱与兴奋;充满着危险和紧张,要在瞬息之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它经历了由局部战争到全面战争的发展过程.随着战争面的逐步扩大、形成了几个大的战场:欧洲和大西洋战场(它又可分为苏德战场和第二战场);北非和地中海战场;中国和太平洋战场.中国抗日战争从9·18事变开始.就一直具有反对法西斯侵略和殖民地化政策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不可分割的重要一环.中国战场既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主要战场,也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战场.中国抗日战争由独立抗战发展到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合.联合同盟国继续坚持持久作战.始终把日本的陆军主力牢牢地牵制在中国辽阔的战场上.并先予日军以重大创伤.中国人民不仅是战胜日本帝国主  相似文献   

11.
一正当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在中国战场上泥足深陷的时候,1940年8月1日日本外相松冈洋右抛出了臭名昭著的"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妄图以日本为核心,以"日满华的牢固结合为基础",建立一个囊括东南亚和大洋洲广大地区的、"自给自足"经济体系的亚洲殖民帝国.这些地区是英美等国的势力范围,日本如果摧毁英美在新加坡和马尼拉的海空军力量,夺取马来亚和菲律宾群岛,那就基本上控制了这个广大地区.因此,日本夺取英、美、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距今已结束50年了,战争的硝烟早巳散尽,但日本方面对待战争的态度,不是吸取历史教训,而是推卸战争责任,掩盖侵略和殖民统治罪行,美化侵略者,哄骗国际舆论。他们把战争改为“终战”,把侵略改为“进入",把太平洋战争说成“自卫”,把侵略亚洲国家说成是“解放”英美殖民地,并且将这种侵略“有理”、“有功”的谎言写进历史教科书。但世人皆知,日本建设“大东亚共荣圈”发动大东亚战争,目的是灭亡中国和亚洲各国,建立东亚大帝国,并进一步利用亚洲各国与英美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曾经在缅甸战场和英美盟军合作,同日本侵略军进行了为期三年多的作战。中国官兵历尽艰辛,饱受磨难,在付出重大牺牲之后凯旋归国。近年来,尽管有一些文章对这次作战进行过评述,我们认为仍然有必要进一步研讨缅甸战争的发展规律,总结它的经验教训。 (一) 缅甸是亚洲中南半岛的大国,在太平洋战争中,它是同盟国在亚洲大陆的南翼屏障,时有“盾牌”之称。1941年12月,日本在偷袭珍珠港成功之后,即以重兵向东南亚各国和西南太平洋发动进攻。在开战前,日本大本营鉴于陆军兵力的分散和不足,曾对南方军作如下指示:“南方进攻作战期间可相机夺取缅甸的空军基地,作战告一段落之后,如情况允许,再进行缅甸的作战”。到1942年3月,日军相继占领香港、马来亚、新加坡、泰国、印尼和菲律宾  相似文献   

14.
日本佛教的战争责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以净土真宗东、西本愿寺为首的日本佛教各教派追随日本政府对华侵略、在中国各地开教立寺,传教布道,在宗教输出的同时,从甲午战争经八国联军战争、日俄战争、武装干涉西伯利亚战争、直至30年代全面侵华战争,均配合日本的军事侵略进行了诸如派遣随军使、战场布道、鼓励杀人甚至直接上战场参与进入南京的战争等大量的侵略活动。自古以来的“镇护国家”、“王法为本”的“入世”、“附政”精神传统成为其处理与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始终与政府的侵略国策紧紧地绑在一起,充分显示了政教一体的特征。其重大的战争责任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革命政党,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组织和领导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建立了大批抗日根据地,把解放区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立下了丰功伟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反法西斯盟国制定和实施的“先德后日”战略对战争的胜利进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学术界对此一般都作了肯定评述。但中国抗战与该战略的联系还需作深入考察 ,这有助于了解和认识中国抗战在战争中的战略贡献 ,中国战场与其它反法西斯战场的战略依存关系。中国的战略位置与战略牺牲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 ,美国、英国军政首脑根据对法西斯轴心国家战争能力和野心的分析 ,确立了“德国第一”的战略原则。这一原则确定了中国战场在美英盟国全球战争战略中的基本位置 ,即战略牵制 ,也规定了中国须为该战略付出牺牲与代价。1 94 1年…  相似文献   

17.
“七七”事变既是法西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标志。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是二战中抗击日本的唯一战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仍是二战中抗击日本的亚洲主战场。中国战场牵制、歼灭和接受日军投降人数最多,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和配合欧洲反对纳粹德国、太平洋地区反对法西斯日本的侵略战争;中国自力更生打败日本侵略者,为彻底打败法西斯日本作出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也承受着巨大的民族牺牲。  相似文献   

18.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于法西斯国家对中国、埃塞俄比亚与西班牙等国人民的进攻,到1939年九月初希特勒德国进攻波兰与英、法对德宣战时,欧洲的战争全面爆发了,成为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战争。1941年六月,希特勒德国背信弃义地进攻苏联与同年十二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引起了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苏联与美国参战后,西方战场与东方战场互相连接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为扩大了。战争的一方面是以希特勒德国为首的轴心国;另方面是以苏联为首的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  相似文献   

19.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世界的毁灭,日本作为战败国深陷废墟和荒原之中,野间宏的作品《脸上的红月亮》既是战争罪恶的忏悔书,也是男性作为战争直接受害者的心灵自白,更是对以堀川仓子为代表的战后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生存现状以及精神世界的关注,未奔赴战场的女性成为了战争最大的受害者,战时和战中女性承载着男性的精神依托,战后女性面临着比男性更为残酷的生存和精神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井上靖是一位与中国关系非常密切的作家,他以中国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与诗歌。其中以中国为题材的战争诗歌《元氏》、《落日》与《分别》均取材于作者在中国战场的亲身经历,批判了战争的残酷性,也表达了诗人希望逃离战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从中也反映出诗人因为自身民族身份的局限,不能很好地正视与认识这场侵略战争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