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的公式     
一次,有一个画家问爱因斯坦,人应该怎样生活。爱因斯坦回答:“A=X+Y+Z”“这是什么意思?”“X 是工作,Y 是适当娱乐。”“那么 Z 呢?”画家继续追问。  相似文献   

2.
踏上泰国的土地,与东南亚的潮热空气一起扑面而来的是高速路、商业街、摩托车、广告牌、私家车……。似乎这些是走向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标准的街道场景,似曾相识,甚至让人觉得这里是在中国广州。这一度让我的相机失去了拍摄的兴趣,然而,就在街的拐角,她发现了一个真正的泰国——一尊佛像前一个小伙子手持一柱香虔诚地跪拜……  相似文献   

3.
评论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书籍和文章究竟有多少呢?只要你在学校里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并且到图书馆去查阅过和它有关的资料,你就会很快地得出结论。这部长篇小说早已成为经典著作。看到书架上一排排地放着评论和研究这本书的文集、普及性的小册子,你大概不会觉  相似文献   

4.
看了达·芬奇的电影等,我们就可以知道那个时代的房子不隔成一个个单独的房间,而全都是穿堂屋。那么,怎样吃饭呢?吃饭的地方不消说是在有火的地方,但是和现在看到的样子则是完全不同的。两头有支架,上面横着一根大棍子,在正当中的地上燃起一堆熊熊的火焰。好象烤串肉似地把大块肉串起来烤。父亲手里拿着大餐刀和菜刀,菜刀是从过去一直沿用下来的东西。用刀子刷地切下一块肉来,再用手抓着放到孩子的盆子里去,这样分给孩于们。孩子们得到肉后,便连忙端着它跑到房间的角落去吃起来,一般是用手抓着吃。现在,有许多日本妇女去巴黎旅行,当有  相似文献   

5.
华夏第一佛     
重庆市丰都发现的东汉安帝延光四年(公元 12 5年 )铜佛像 ,是目前已知有明确纪年最早的佛像 ,该佛像的年代还早于文献有关佛像铸造的最早年代记载 ,因此 ,可谓华夏第一佛。为配合三峡水利工程建设 ,自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月 ,重庆市博物馆、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在丰都县文管所的积极协助下 ,对丰都槽房沟墓地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勘探发掘。华夏第一佛发现于该墓地的一座东汉时期古墓中。该墓地位于重庆市丰都县镇江观石滩 (梁家湾 )村东北约 70 0米处的长江北岸小山梁上 ,南距长江 2 0 0米 ,丰都至镇江公路从其南端经过。此墓为刀把形洞…  相似文献   

6.
乐山看佛     
佛教雕塑艺术在中国逾千年而不衰,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精湛的技艺,卓越的成就,广大密集的分布而著称于世。中国仅千佛洞、千佛塔、千佛岩、万佛堂、万佛崖、万佛石窟就达37处之多。四川广元千佛崖石刻造像,绵延长达半里以上,全崖石刻佛像多达1万7千余尊,令人遗憾的是,因修公路造像被毁过半,现仅存7千余尊;古都洛阳龙门山有万佛洞,洞内南北两壁刻有1万5千余尊佛像,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穴53个,造像多达5万1千余尊。大佛最高的达17米,最小的仅有几厘米。敦煌莫高窟南大佛高26米,北大佛高33米,…  相似文献   

7.
近来在读者来信中经常碰到这一问题:在苏联,对未来的艺术家该教些什么,应当怎样教?为此,我走访了苏联首都的艺术中心之一,于1905年命名的莫斯科艺术学校,试图对以上问题作一个回答。绿色庭园深处有两座不高的楼房,中间由玻璃屋顶的通道相连接。在铺满明亮的大理石的前厅里,  相似文献   

8.
一、劫后余生的佛教资料 据宾川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鸡足山志>等资料介绍,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鸡足山被当作"封建堡垒",成了革命的对象."红卫兵"在"捣毁鸡足山指挥部"的率领下,杀上鸡足山,进行肆无忌惮的野蛮破坏,捣毁了上千尊泥塑佛像和击碎了数百尊铜铸佛像,炸毁了尊胜塔.只有山顶的楞严塔幸免于难.铜佛像等佛教文物被当废铜处理,卖了50000多公斤.几千件字、画、匾、楹联、器皿等文物被烧毁.全部和尚、尼姑被赶下山,庙宇被拆毁,给鸡足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距今八十余年前,1900年春,有一个日本人从位于印度一侧的尼泊尔王国,朝着人称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走来。他身后跟着两名背行李的随从。这个人就是河口慧海。不用说当地的人们,就连两个仆从也没看出他是日本人。慧海身穿喇嘛的僧衣,口操当地的藏语。路上有人问他从哪里来时,他就回答说,“我是回拉萨的。”然后,学着西藏人的样子,规规矩矩地行了一个吐舌礼。慧海很早就向往去西藏。可是,当时西藏顽固地封锁门户,绝对不允许外国人入境。有谁胆敢违反这一法令,除当事者必死无疑外,为当事者提供方便的人也要立即被处以死刑。所以,在当时西藏仍然是一个神秘莫测之境。昔海想要去如此难以进入的地方,究竟为了什么目的呢?是探险吗?不是。慧海是一个和尚,和尚为什么想去西藏呢?原  相似文献   

10.
德累斯顿附近的小镇莫里茨堡,以一座古老的建筑物而驰名。这座建筑物使所有初来此地的游客惊诧不置。这是……一座真正的灯塔,它矗立在一个小湖的岸边。它是怎样出现在这个距波罗的海沿岸数百公里的地方的呢?原来,十八世纪末统治萨克森的侯爵,是个航海迷。其实,他只是一心想成为航海家而已,因为萨克森并没有通到海上的水路。于是,这位统治者用一种异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的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公元708年(和铜元年)铸造的“和同开珍”。中国早在公元前就有名为“布币”、“刀币”的金属货币。而日本,在“和同开珍”面世以前,是拿稻米、布匹(绢、麻)当钱来用的。为何日本货币出现得这么晚呢?其原因是用以铸造货币的铜太少。到了公元708年(庆云5年),忽然在武藏的国秩父郡开采出大量的铜,日本才得以铸造出最早的货币。当时的铸铜技术不熟练,锕币直径有长有短,很不整齐,约有24毫米。围着圆形铜币中间的方孔,铸有“和同开珍”四个字。当时为纪念发行铜币这  相似文献   

12.
<正>加强国学教育,背背三字经、弟子规,自然有好处,问题是怎样在很多课程里,把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贯穿进去,而不是单独列出来而已。比如在历史、地理、语文课程里如何体现出来?通过这些课程,应该贯穿一个思想,就是如何培养出色的后代。教育学生,从书本中、课堂上学得,是一个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一、佛教造像的引进和中国化的开端中国佛教造像的最早出现是在东汉时期。这时人们对佛教的理解只不过是一种外来的神仙方术而已,佛陀也只不过是个传说中的“神人”罢了,往往将其与中国的黄老视如一家,其形象也只是作为中国的一种神而被奉祀。目前可见的东汉时期的佛教图像有:四川乐山麻浩享堂横梁上所刻一尊坐佛像,头有圆光,通肩大衣,结跏趺坐,手施无畏印;四川彭山崖墓出土的陶钱树座底部的一坐佛二立侍像,头有肉髻,着通肩大衣,结跏趺坐;还有山东沂南画像石墓中的立佛像,作头饰圆光的童子状,有的肩生双翼。另外,江苏连云港…  相似文献   

14.
初春的夜仍有一些寒意,喧嚣的城市已渐渐平静。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大多回到了自己的小屋。然而在一个叫作网吧的地方,有一群人却迟迟不愿归去,他们已被那一闪一闪的屏幕引到另外一个世界,在那里,他们正尽情编织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梦。据了解,本市现有注册网吧777家。这些大大小小的网吧可以说遍布了城市的每个角落,其中又以市中心和高校周围最为集中。而这些网吧大多是24小时营业的,夜晚正是网吧生意兴隆之时。网吧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究竟是什么吸引着人们在那里流连忘返呢?让们走进这群都市网吧人,跟他们—道经历一次网吧之行吧。上网只是为聊天。  相似文献   

15.
精彩的表演 1806年,在江户(今东京)音羽的护国寺庙会上,有各种表演,供香客游人观赏。其中有一项精彩表演轰动一时,使观者大开眼界。一位画家当众在一块足有一百二十张榻榻咪(日本人屋内铺的草席)大小的布上画了个达磨像。画家用的是“曲画”的画法。所谓曲画,是一种特殊的绘画技艺,画家倒着横画,不用画笔而用手指或树枝作画。人们只知道做这精彩表演的叫足和斋,其实足和斋不过是他用过的一个号,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他身怀这曲画的绝技,能画巨幅的佛像和山水花鸟。以前也曾在一百张榻榻咪大小的布上画过佛像等,人称一绝。江户幕府的将军德川家齐久  相似文献   

16.
小泉八云在日本文学史上是独放异彩的一株奇葩,特别是他的志怪小说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这位理应是日本人的小泉八云却是个英国人。一位外国人怎能对日本文学有如此贡献呢?这位作家的生平及其在日本的创作活动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史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部分,我们有责任研究它、守护它,使它的精神魅力更出色地展现在世人面前。那么,我们怎样来认识这个精神家园呢?  相似文献   

18.
陕南汉水流域,定居着一个庞大的吴氏移民家族,其后裔分布在汉阴、石泉、紫阳、镇坪、岚皋等地,遍及城乡.这一家族居住在山区的部分庄户,很多老人至今还保留着浓厚的湖南乡音,他们自称为“湖南吴氏”.湖南吴氏家族是怎样迁入陕南的呢?我曾在吴氏后裔居住最为集中的汉阴县堰坪乡考察一年之久,走访了数十位高龄老人,抄录了大量碑文石刻,并获得咸丰十年编修的《星沙善邑冷木冲吴氏族谱》一部,终于弄清了吴氏迁陕之来龙去脉.吴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姓氏,由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直系后裔发展而来.吴姓人的远祖最早活动在中原地区,后来迁徙到江浙一带,受姓命氏,建立吴国.公元前473年,吴国的最后一位国君夫差做了越国的俘虏,吴亡,其国室宗亲和黎民便以国名为姓氏.从此,在中华民族姓氏大家庭中,便正式有  相似文献   

19.
童年,我是在剑川度过的,曾多次登上石宝山.山中的绿树流云、小花小草、猴啼鸟鸣,曾深深地留在我幼年的记忆中.特别是那巨型蘑菇一样的石头,石头上像刀刻般的裂缝;还有那悬空的寺庙,崖洞里的一尊尊石佛,曾使我十分地好奇:是谁的巨手造就了这般美景呢?是的,孩提时读石宝山,就如启蒙时背诵唐诗,虽能倒背如流,但却不懂.  相似文献   

20.
书的趣事     
试想我们今天的生活里没有书,那会是怎样的呢?多亏了这些知识宝库把前人积累的一切财富保存下来。不然的话,我们实在是一贫如洗。如今书到处可见,家中、学校、图书馆,到处都有。书是怎样逐步发展来的呢?请看下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