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笔者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白居易思想转变发生在卸拾遗任之际的观点。傅先生著文指出,卸拾遗任的说法是常识性失误。本文根据白氏诗文,论证这一说法有事实依据,指出白氏自己已经把担任拾遗与自己的思想和创作联系在了一起,认为讨论白氏思想转变,只有把这种转变与他担任拾遗、卸去拾遗的经历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说得清楚。文章的结论是:卸拾遗任的说法能够成立。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思想丰富,创作成就巨大,一直以来是唐代文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白居易论稿>一书作了全面而中肯的评价.认为此书对白氏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守正以出新,以接近其时文学文化之原生态,细密梳理,抉发隐微,阐释其丰富的蕴含,涉及到了其时的社会文化生态、白氏的思想情感、艺术成就等,是专精与博约的高度统一,能够全面把握白居易的成就,注意将作品与作家及其所处时代的紧密联系,注意文史哲的兼顾与融通,体现了很好的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对疾病的体认深刻,其诗歌中的疾病种类多样;除涉及各种生理疾病外,也有对各种社会现象的隐喻。疾病对白居易诗歌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诗人的创作心态及其前后期诗歌风格的变化;白诗中的疾病隐喻内容丰富,蕴涵深刻的社会思想。白氏大量写作疾病诗有自身多病、注重养生、关心民疾几方面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创作成就卓著,美学思想独特。本文就其美学思想的特点及其成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把握他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5.
北岛前期的创作——朦胧诗中充满着矛盾痛苦的思想探求,给人一种冷峻的沉重感,本文试从其生平经历以及其具体的文本中去找寻造成这种创作风格的创作思想,并简略归纳出北岛前期自我冲突、自我斗争的矛盾思考心态。  相似文献   

6.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它完美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技巧。本文主要从其叙事角度、叙事结构和人物刻画几方面分析了它所体现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杨晓琳 《文教资料》2007,(16):102-104
弗吉尼亚·伍尔芙首次提出了女性写作有别于男性的“性别写作”,她主张的“书写的自由”主要源自于她主张的“女性生活、思想、精神的自由”,并将其充分地反映在她的具体创作和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春的音画》是我国青年作曲家刘丁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作品在思想内涵、音乐形式和创作手法上都充分体现了作曲家的创作才华。本文通过对《春的音画》的曲式结构、旋律形态、词曲结合、和声技法、钢琴伴奏等方面的分析,对其创作特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一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同中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现行的几部文学史,之所以把他称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或“继杜甫之后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主要是因为他以自身的文学实践,为继承和发展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白氏同元稹一起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以及他所创作的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饱含着悯怀疮痍、关心民瘼的激进民本主义思想的讽谕诗,无疑是标志  相似文献   

10.
路遥用六年的时间创作出《平凡的世界》,三部书以其恢宏的气势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作品散发着浓厚的悲剧美的气息,细致入微地描绘出真真正正的"平凡的世界"。作品当之无愧地处于"经典"的地位,其影响将持续升温。  相似文献   

11.
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在用词上具有夸张艺术特色,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及盛唐繁荣恢弘的时代气势浸染是他采用此修辞手法的主要原因,本文拟就他诗歌中主要运用的数字化夸张、对比性夸张、比喻式夸张、动作性夸张等四种类型的夸张修辞方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离开长安后经常提及长安,白居易也是如此。白居易离开长安后,诗中承载着其对长安的追忆和怀念。白居易长安情感的表达和政治理想的寄寓是紧密相连的,这种政治理想的抒发是复杂而矛盾的。白居易对长安的情感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历了巨大变迁,并经由变迁折射出其思想情怀的变化。这种长安情感和思想情怀的变迁异于唐代的其他诗人,是白居易人生选择的结果,也展现了其个人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3.
同历史上许多杰出的诗人一样,盛唐大诗人李白的整个人生历程中不仅没能拒绝或逃脱孤独体验这一人类精神的樊篱,而且对孤独的生命体验独树一帜,这充分体现为李白诗歌所衍射出来的诗人多层复杂而又相互纠结的孤傲、孤愤、孤寂、孤苦之孤独心理。  相似文献   

14.
同历史上许多杰出的诗人一样,盛唐大诗人李白的整个人生历程中不仅没能拒绝或逃脱孤独体验这一人类精神的樊篱,而且对孤独的生命体验独树一帜,这充分体现为李白诗歌所衍射出来的诗人多层复杂而又相互纠结的孤傲、孤愤、孤寂、孤苦之孤独心理。  相似文献   

15.
李白酷爱月亮,月亮伴随他终身。在他的诗歌中,以月亮为题材的诗占相当比重。他不仅视月亮为最美的物象,还视之为最亲近的物象。明月是他心灵的寄托,情感的寄托,也是一生的伴侣。  相似文献   

16.
朝鲜朝建立之初至16世纪末主要诗人的汉诗创作,李胄、金净、朴淳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宗唐先驱。李胄像中国晚唐苦吟诗人一样继承了王维、孟浩然和大历诗人平淡清空的诗境传统,其诗歌多写羁愁离恨。金净在继承融合唐代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清新淡雅的诗风,其诗歌题材以写景抒怀、酬答赠别为主。朴淳将盛唐王孟的淡远清新及中唐元白的平易浅切融于一已,诗风清新淡远,其抒怀写景之作尤佳。  相似文献   

17.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诗对后世影响巨大,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接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宋代则是一个关键时期。他的诗在唐末五代已颇有影响,到宋代则形成了一个学杜的高潮。通过《旧唐书.杜甫传》和《新唐书.杜甫传》的比较,可以看出杜甫诗歌接受从唐末五代到宋代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李白是盛唐时期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大多不拘于格律的束缚而追求创作的自由,因此他的格律诗历来备受诗评家的争议。本文从诗词格律的角度出发,分析李白格律诗的一些特点,并探讨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千古诗仙唯李白,李白在中国诗坛旷古绝今,遗作九百多首,诸体皆备。李白乐府诗是成就最高的重要部分,其一生诗作精华尽付于此。李白的乐府诗和汉乐府颇为不同,朴实而又奢华,飘逸而又瑰丽,通俗而又典雅,豪放飘逸、壮浪雄奇,本文将从唐代乐府对汉乐府的接受和传承入手,重点对李白乐府诗与汉乐府诗的语言风格进行比照,并在此基础上对李白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伟大的胸襟,顽强的生活态度,关注现实有感民生的思想,为世人所称道。他的诗歌创作多样化,艺术上是集大成者,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尤其他在艺术技巧上具有独创性。为后来许多诗人所继承和效法,他诗中的视觉反差,体现了他沉郁顿挫的诗风,给人们呈现出一种巨细兼容、混茫一体的美感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