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源立 《百科知识》2012,(18):21-22
正科学家在3000米以下的海底工作、生活,是好莱坞大片里曾出现过的场景,但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幕也可能在我国实现。在陆海空天四大空间中,海洋是地球上远未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下五洋捉鳖"的难度不亚于"上九天揽月"。"蛟龙"号下潜7000米2012年6月27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再创中国载人深潜记录。"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  相似文献   

2.
7月16日上午,随着"向阳红09"船顺利返抵青岛,为期44天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任务圆满完成,这也标志着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持续支持下,"蛟龙"号历时10年的研制和海试工作圆满结束。在此次海试任务期间,"蛟龙"号共完成6次下潜试验,其中3次超越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对潜水器  相似文献   

3.
“蛟龙”号在下潜时拍摄的粉色海参 紧随“蛟龙”再探海科技日报“向阳红09”船北京时间8月13日电继昨天完成第65次下潜后,“蛟龙”号今天紧接着实施了第66次下潜,进行了海底“登山”。它在我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内的魏源海山斜坡上攀爬了2公里左右,爬升高度超过500米,沿途进行了生物和环境综合观测,科学家王春生再次参加下潜任务,兴致高涨,全程只吃了一个苹果.  相似文献   

4.
紧随"蛟龙"再探海科技日报"向阳红09"船7月5日电"蛟龙"号今天取得了在海山区的最大成果,获得了各种生物与岩石样本。下潜人员为傅文韬、张同伟、冯东。"蛟龙"号今天最大下潜深度为3616米。本次下潜,"蛟龙"号在古火山口内部巡航作业,不仅拍摄到了火山熔岩、铁锰结核分布区和大量深海生物,而且采集到了  相似文献   

5.
唐承革 《百科知识》2013,(15):26-27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2013年6月10日,搭载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试验母船又起航了,它将执行为期113天左右的航海任务。自2009年8月开始,"蛟龙号"已先后进行了1000米、3000米、5000米级的海试,并获得圆满成功。2012年6月,"蛟龙"号成功下潜至7062米深度,打破了日本深潜器6527米的世界纪录,成为目前  相似文献   

6.
科技动态     
《今日科苑》2011,(15):6-7
<正>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突破5000米海深可以到达全球超过70%的海底 2011年7月28日,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北京时间13时02分下潜至5188米,顺利完成本次5000米级的海试任务。这是继2010年创下3759米的下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1):I0012-I0014
紧随“蛟龙”再探海 科技日报“向阳红09”船7月5日电“蛟龙”号今天取得了在海山区的最大成果,获得了各种生物与岩石样本。下潜人员为傅文韬、张同伟、冯东。“蛟龙”号今天最大下潜深度为3616米。本次下潜,“蛟龙”号在古火山口内部巡航作业,不仅拍摄到了火山熔岩、铁锰结核分布区和大量深海生物,而且采集到了5块火山岩石、3只不同种类的海参、1只苔藓动物、1只海百合,1只深海海绵和8只共生虾,以及6粒铁锰结核,全面完成了下潜任务。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I0010-I0010
"蛟龙"号第71次下潜采集到几根死去海绵的茎,令科学家称奇"蛟龙"号第70次下潜在海底捕捉到的海星吃珊瑚的画面紧随"蛟龙"再探海科技日报"向阳红09"船9月6日电(特派记者付毅飞)今天",蛟龙"号在采薇海山完成了第71次下潜作业。作为本航次第2、3航段首位执行下潜任务的地质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8):I0004-I0004
“蛟龙”号在冷泉区拍摄的白色毛瓷蟹和褐色贻贝科技日报“向阳红09”船6月17日电(特派记者高博)今天“蛟龙”号首次试验性应用下潜,就找到了冷泉区,拍摄了“黑暗生物世界”的繁荣影像,并采集上来一些样品。科学家和现场指挥部大喜过望。今天上午,“蛟龙”号入水后,先下潜到目标海山的一处山谷,爬了2公里长的山坡,上升了350米的垂直高度,在山顶找到了冷泉区。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南海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6月18日和19日分别搭乘两名科学家下潜,取得了了丰富的海底生物和矿物样品。随船科学家认为大量的样品是给他们的一场"盛宴",可供他们做很多科学研究。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周怀阳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首位"乘客",这位海洋专家18日在南海海底见到了一种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6):684-684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参与研制的我国首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3000米级海上试验获得成功。此次海试中,“蛟龙”号4次突破3000米深度,最大下潜深度达3759米,已经超过了最新公布的世界海洋平均深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5):588-588
8月18日,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和声学所参与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000米级海试返航炊迎仪式在江苏江阴举行。“蛟龙”号本次海试自2011年7月11日出发,历时49天,航程万余海里,共进行了5次下潜,下潜深度分别为: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9):I0015-I0016
当日,正在南海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搭载首位女“乘客”——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杨群慧下潜,这个潜次的主要任务是在海底冷泉区取水样、海底地形测绘和高清视频记录等。  相似文献   

14.
《科学生活》2011,(10):50-51
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探测器——“蛟龙”号连续突破下潜记录,并带回一些具有科研甚至药用价值的海底矿石,让世人将目光转向浩瀚的大洋和绚丽的海底世界。这其中包括一些生物学家和药物学家,他们试图从海洋微生物中为人类寻找治病的良药,让海洋成为我们人类未来的大药房。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中国人》2011,(15):39-39
“蛟龙”号在完成5000米级海试任务后,随母船“向阳红09”船正在返航途中,预计8月17日-18日间抵达江苏江阴苏南国际码头。相关人士表示.“蛟龙”号投入应用后.将在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科考、资源环境调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次海试共选择了三个区域作为潜水器下潜的试验海区.  相似文献   

16.
自1964年美国"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研制成功后,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相继开发了各自的载人潜水器并投入使用.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的载人潜水器已搭载几万人下潜至深海海底,完成了万余次的下潜作业,载人潜水器已成为世界海洋科学研究领域中不可替代的先进技术手段.我国的载人深潜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2012年以来,"蛟龙"...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众》2011,(10):10-11
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分别于2011年7月21日、26日、28日、30日完成了四次下潜试验。其中,第三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188米,这不仅是中国载人深潜新的历史纪录,更意味着中国在深海探测能力上有了重大提高,这可使中国深海活动范围覆盖世界70%以上的洋底。  相似文献   

18.
杨冬 《百科知识》2024,(5):24-28
<正>2023年6月18日,美国海洋之门探险公司组织了一次商业海底观光活动。三名付费乘客乘坐一艘名为泰坦号的深潜器,下潜到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沉没的位置附近,从而近距离观看海底泰坦尼克号的残骸。然而,不幸的是,泰坦号潜入约3900米的海洋深处时,突然与海面失去了联系。后续调查发现,泰坦号没能承受住海底巨大的压力,发生了内爆,化为了一堆碎片,所有乘员均不幸遇难。  相似文献   

19.
由两院院士评选的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1月19日在北京揭晓。"神九"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蛟龙"号下潜、"好奇"号火星着陆、科学家发现"疑似"上帝粒子等分别入选。  相似文献   

20.
田艳 《知识窗》2006,(4):59-59
1964年8月29日,“艾尔塔宁”号科学考察船航行到智利合恩角以西7400公里抛锚停泊。按照南极考察计划开始工作。他们把一台深水摄像机下潜到4500米深的海底,进行水下拍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