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科学前沿     
《科学中国人》2012,(11):14-17
Nature最新内容精选新发现:中国早白垩纪长羽毛的大型暴龙类恐龙在过去10多年中,我国辽西地区发现了大量保存有精美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使科学家们相信羽毛并不是鸟类所特有的结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暴龙类恐龙,命名为华丽羽王龙,其化石上保存了精美的羽毛印痕,这是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大的带羽毛恐龙。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网北京4月5日电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领导的小组在辽宁省西部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暴龙类恐龙,这种被命名为华丽羽王龙的食肉恐龙是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迄今发现的体型最大的带羽毛恐龙。其化石上保存了精美的羽毛印痕,这一发现为带羽毛恐龙家族再添一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最近一期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3.
季强 《中国科学基金》2001,15(4):225-227
我国辽西是中生代化石宝库,素以产有丰富多彩的热河生物群闻名 于世。特别是近几年来,辽西大量长羽毛的恐龙和原始鸟类的发现更加引起了国际科学界 的 极大关注。2000年冬天,辽西凌源大王杖子地区发现了一块全身长有羽毛的奔龙化石。整 个身体完全披覆羽毛的恐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发现。这块化石的发现不仅在鸟类起源研究领 域,而且在羽毛的发生和演化和飞行起源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3):350-350
羽毛的起源和演化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难点问题。近年来在我国中生代中晚期形成的地层中发现的带羽毛恐龙化石为研究羽毛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提供了大量信息,相关研究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关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徐星研究员、山东大宇自然博物馆郑晓廷馆长和地科院地质所尤海鲁研究员等.观察和分析了保存于不同种类的恐龙和早期鸟类化石标本上的羽毛形态,  相似文献   

5.
科苑集粹     
中生代哺乳动物居然吃恐龙!日前,中科院在我国辽西地区发现两具爬兽化石。在其中一具的胃中,科学家们找到了尚未消化的鹦鹉嘴龙骨骼,这表明一些体格健壮的哺乳动物不仅能和恐龙分庭抗礼,更可以把恐龙当成“盘中餐”。在这两具化石发现之前,专家根本无法想象。此次新发现的化石,  相似文献   

6.
《大众科技》2010,(5):6-6
一个由我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联合古生物学考察队在内蒙古发现一件保存完整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这件被命名为“精美临河盗龙”的化石被确定为驰龙类的一个新属种,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白垩纪晚期小型肉食龙类标本之一。科学家表示,对这一类群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对鸟类起源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杨孝文 《百科知识》2013,(16):26-27
随着发现的恐龙化石越多,科学家对恐龙家族的了解就越深入。新的研究发现,恐龙家族拥有令人吃惊的多样性:它们有的庞大,有的小巧,有的食肉,有的食草,有的会飞,还有的虽长有羽毛,却只用来炫耀求爱……1.非洲厚颚龙非洲厚颚龙学名Pegomastax africanus,直意为"来自非洲的厚颚"。这种恐龙的化石是20世纪60年代在非洲南部的岩层中发现的,2012年,科学家对保存在哈佛大学的这些  相似文献   

8.
科技博览     
我国首次发现会飞的“恐龙”鸟类起源是国内外古动物学界一直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7月22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该院地质研究所季强博士的一项新成果,在对辽宁义县产出的一块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的研究中,发现这只“恐龙”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今年春天,辽宁锦州义县境内早白垩纪地层中产出了一块保存完整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季强博士等人根据新化石肩带、腰带、四肢、羽毛发育等特征,认为新发现的“恐龙”真正具有了一定的飞行能力,应归于初鸟类,并正式将其命名为中华神州鸟(新属、新种)。研…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7):I0018-I0019
光明日报北京3月24日电(记者周华通讯员王焕全)你见过动物化石、植物化石、蛋类化石,但是你见过卵泡化石吗?3月18日,世界著名科技期刊《NATURE》杂志刊发了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所长郑晓廷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团队撰写的《早白垩世鸟类卵泡的精美保存对研究恐龙繁殖行为的意义》,对距今1.2亿年前的一件长尾热河鸟化石和两件反鸟类化石进行研究,发现了罕见的保存在卵巢中的滤泡化石,这也是世界古生物界首次对保存完美的早期鸟类卵泡的成果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热河生物群的兽脚类恐龙化石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恐龙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类史前动物 ,最早出现于 2 .3亿万年前的中三叠世 ,繁盛于侏罗纪和白垩纪 ,绝灭于 6 5 0 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作为爬行动物中的一大类群 ,恐龙一直是古生物学家们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之一。最近几年 ,我国辽西北票市四合屯及其周边地区下白垩统义县组下部发现的兽脚类恐龙化石 ,不仅为兽脚类恐龙的形态学和系统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也为当前古生物学界的几个热点研究问题 ,即恐龙温血论、鸟类起源和羽毛起源等问题 ,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信息。我国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已经在《自然》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 ,并在世…  相似文献   

11.
最原始的羽毛什么样?中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白垩纪早期的一件恐龙化石标本上找到了答案。这件化石上的羽毛都是由单根细丝组成的,不同于后来恐龙和鸟类身上由多根细丝组成的复杂结构。这种原始羽毛非常僵硬,在头部、颈部和躯干上都有分布。  相似文献   

12.
"我把辽西的化石介绍给世界,辽西的化石把我推向世界."这是季强在中央电视台最后一期《东方之子》上所说的一句话.今天,他之所以名声远播,是因为对恐龙化石的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正如他所说,是辽西的化石把他推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13.
先有羽毛还是先有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辽宁发现了带两对翅膀的恐龙的化石,为鸟是从恐龙进化而来的论点提供了证据,颠覆了关于羽毛进化传统观念,解决了空间是先有鸟还是先有羽毛的历史难题。  相似文献   

14.
鸟类兽脚类恐龙起源说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化石证据的支持,而对公众产生最大影响的证据则来自中国带羽毛或者类似羽毛结构的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15.
绝大部分恐龙的化石都只是恐龙的骨骼,但是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恐龙身体上的其他部分也会保存下来,让人们对恐龙有更多的了解。最近,南非科学家在中国辽宁的一具恐龙化石身上,发现了石化了的皮肤。以前,科学家也曾找到过恐龙皮肤的化石,但那些都是皮肤的表层,这次的发现不仅包括了表层皮肤,还包括了真皮组织。于是人们终于对恐龙皮肤的厚度有了了解。  相似文献   

16.
《发明与革新》2010,(5):26-26
目前,我国科学家在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点发现了一个单爪龙类恐龙的新属种。这个被命名为张氏西峡爪龙的恐龙化石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单爪龙类恐龙,对于研究这一类群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众科技》2010,(5):2-2
近期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了解到,我国科学家在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点发现了一个单爪龙类恐龙的新属种。这个被命名为张氏西峡爪龙的恐龙化石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单爪龙类恐龙,对于研究这一类群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生物学家已经知道,今天的鸟类起源于那些小型的带羽毛恐龙。不过,带羽毛的恐龙可不都是小型的。 中国科学家在辽宁省西部发现了一种新的暴龙类恐龙化石,命名为华丽羽王龙。据估计,成年的华丽羽王龙身长9米左右,体重1.5吨。为什么这么大的块头会长着羽毛?科学家猜测,这种恐龙生活的早白垩纪时期,气温比较低,羽毛能够帮助华丽样。但是也有专家指出,大型动物的巨大体积,本身就可以有效地维持体温了,所以华丽羽王龙为什么会长羽毛,还是个谜团。  相似文献   

19.
恐龙与鸟,这似乎是易于鉴别的,因为通常恐龙又大又笨;而鸟又小又灵活,身上还有羽毛,两者属很不同的两大类生物。因此,70年代当美国耶鲁大学奥斯特洛姆教授提出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时,立即引起很大争汉,有些学者共至嗤之以鼻。没想到1996年在我国发现的一块化石,究竟是恐龙还是鸟,不仅在国内引起争议,而且引起国际学术界瞩目,国内外报刊也纷纷发  相似文献   

20.
现代的人和家畜等动物体内都有寄生虫,那么远古的恐龙体内是否也有呢?2000年,科学家在美国的蒙大拿州发现了一具保存完整的鸭嘴龙化石,它大约生活在7500万年前的白垩纪。科学家仔细分析了这只恐龙化石肠子里的物质,在其中识别出了200多条洞穴痕迹,这些洞穴非常像小型寄生虫制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