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优秀男排选手扣快球技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维高速录像分析 ,揭示了中外优秀男排选手扣快球技术的运动学特征 ,中国选手郑亮具有起跳节奏快 ,腰腹动作幅度小 ,但击球点低的特点 ;古巴选手约斯瓦尼具有起跳节奏慢 ,腰腹动作幅度大 ,但击球点高的特点。笔者认为高点快球在现代排球比赛中效果显著 ,值得我国选手借鉴  相似文献   

2.
一传到位率偏低和失误率较高是新一届中国女排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三维高速录像分析,揭示了我国4名优秀女排运动员接跳飘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周苏红和张娴的动作具有移动判断准确,击球点在体前低于身体重心,下肢蹬伸用力幅度小,手臂上抬幅度较大的特点;杨昊和殷茵的动作具有移动判断不够准确,击球点在体侧高于身体重心,下肢蹬伸用力幅度大,手臂上抬幅度大的特点。研究认为移动判断准确,击球点低于身体重心,上下肢协调蹬伸用力有利于提高接发球的到位率。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02,(5):32-33
挡接是回击弧圈球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初学者或业余爱好者最常用的接弧圈球技术。它的特点是,以借来球的力量回击为主,动作幅度较小,击球点和击球时间比较灵活,手腕、手臂相对固定,所以稳定性比较高,很适合水平不是很高的选手或水平较高的选手在比赛的关键时刻运用。  相似文献   

4.
中外优秀男排选手前排扣球技术的三维运动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通过三维高速录像研究表明 ,中国选手具有起跳时间短 ,两脚同时蹬地的起跳特征 ;外国选手具有起跳时间长 ,两脚依次蹬地的起跳特征。扣球是以转体、伸肩和收腹带动挥臂击球的三维动作 ,转体和伸肩动作占有重要作用。击球瞬间肘关节呈 15 0 (°)左右略屈肘击球能充分发挥前臂旋内加速功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运用三维运动学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现役4名优秀男子跳高选手的起跳技术进行研究发现:我国选手普遍存在H1值偏低,H3值偏大的现象;胡桐和徐欣过杆技术差;张树峰起跳腿缓冲幅度大、腿部肌肉的爆发力好,蹬伸能力强,摆动腿在起跳过程中摆动速度快,摆动腿和摆动臂整个摆动动作比较协调;徐欣倒一步的步长短,有倒小步的现象,上体过早抬起。  相似文献   

6.
<正> 一、前言起跳是扣球的关键环节之一。起跳是为了获得最大的高度,抢占空中比势,保持在最佳击球点击球,从而增加击球的威力。为了争取最大的空中优势,在最佳击球点击球,扣球者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弹跳高度。影响弹跳的因素很多,但从射高公式H=vo~2Sin~2α/2g看,人体离地后影响弹跳高度的主要因素是起跳角和初速度,理想的起跳角度为90°,但扣球实际的起跳角一般都小于90°;在起跳角一定情况下初速度越大则高度越高,但决定初速度除  相似文献   

7.
我国跳台跳水优秀选手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择我国跳台跳水的优秀选手,在11和12两届亚运会,巴塞罗那、亚特兰大两届奥运会上的跳水大赛中从1组到4组动作的起跳技术,进行三维和二维的摄影、摄像记录。经过对运动技术图片的解析和力学分析,提出对我国选手起跳技术的看法和建议。例如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提出对增大起跳高度的利弊;从人体的肢体转动,摆动能量的变化研究,提出增大1组动作起跳翻转角动量的起跳新技术的建议。以及3组起跳动作的技术缺陷所在。  相似文献   

8.
对新老女排主攻手扣球挥臂动作的生物力学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新老国家女排主攻手四号位扣球技术的测试数据的比较,以及生物力学分析,找出现役女排选手技术的特点和不足。结果表明:新女排在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方面强于老女排选手,而腰腹爆发力和挥臂动作有较大潜力可挖,并对孙玥技术动作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正> 扣球对许多中学生来说是一项很难掌握的排球技术。与其它排球技术不同,扣球动作主要是在空中完成的,它要求学生在最佳的时刻,最适宜的位置上将球迅速、准确击出。扣球技术这一特点对学生的技术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故而使得这项技术对中学生而言有效高的难度。根据我多年的排球教学中的观察和总结,有许多学生之所以完成不好扣球动作,关键是对扣球时机、位置把握不好。在扣球中学生最常见的错误如:上步起动和起跳过早或过晚;挥臂不及时、击球点不高;助跑起跳前冲、击球点靠后;起跳点离网太近造成触网或过中线等等都属于这一类范畴。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在完成扣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部分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后的一些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三维高速摄像系统对我国参加 1998年亚运会选拔赛达到健将以上水平的 7名女子跳高选手起跳前后的一些技术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选手在起跳瞬间的垂直速度有一定提高,H_1、H_2 与世界选手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差距在于:起跳离地瞬间踝关节、膝关节及髋关节的蹬伸不够,起跳前一步至蹬摆幅度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