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英语动词进行体除了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或事件”之外,还有许多特殊意义和用法。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分析英语动词进行体的多义性,进行体的各种意义构成了一个原型范畴,具有原型效应。隐喻化是进行体多义性的拓展途径,而图形背景理论则解释了进行体的过程性实质。对进行体进行认知语言学分析,有助于理清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2.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英语进行体的本质意义;在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的理论基础上,构建英语进行体的原型图式及其变体,以期更好地认识英语进行体的本质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3.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具有互相联系的意义。英语言语行为动词同样具有一词多义现象。本丈通过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隐喻、转喻的认知手段及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言语行为动词的多义现象进行了语义认知结构分析。通过分析讨论,我们发现英语言语行为动词的多义结构是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或辐射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李艳丹 《文教资料》2013,(29):124-125
“宁可”的词性问题是颇有争议的。本文从认知范畴理论的角度,归纳出原型“宁可”、原型副词、原型连词、原型情态动词的属性,对比发现,“宁可”同时呈现出副词范畴、连词范畴的某些特征,它处于副词范畴和连词范畴相互渗透的部分。当“宁可”单独使用时,主要呈现出副词的特征,当“宁可”与其他词关联使用时,则主要呈现出连词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表示移动动词起点的格助词“を”和“から”表面上看起来其意义相同,但是由于这两个格助词的原型意义不同,导致它们之间不可自由替换。以往的研究以分析“を”与“から”的具体语义和用法居多,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两者区别的较少。本文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考察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解释出现这种差异性的原因,以求增进日语学习者的理解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李慧 《考试周刊》2009,(28):95-96
本文从语义功能和认知语言学功能的角度来分析和解释英语进行体体义的“多义性”现象。从原型范畴理论来探究进行体体义深层的认知理据.以揭示语言背后所隐藏的认知规律。同时,从认知角度得出其话语经济原则、话语凸显意义及语用言外之力等意义。  相似文献   

7.
「おろす」是由动词原型「おる」派生而来,属于使役移动动词,汉字用[降ろす、下ろす、卸す]表示。作为他动词的「おろす」的意义用法非常复杂而且具有多样性,这个动词的原始意义是[由于外力的作用,使物体从上面的领域移动到下面的领域]。像日本学者国広指出的那样[多义的分歧并不是无原则性产生的,普遍来说这些分歧总是会存在某些在心里上或认知上的契机。]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动词认知的方法,对这一日语动词做出分析,旨在为初级日语学习者提供一种强记词典义项之外的、系统简洁的学习方法。原型是指在范畴的成员中,位于中心位置且更加典型的事物。「おろす」的最基础的意义是用法1的[由于外力的作用,使物体从上面的领域移动到下面的领域]这就是「おろす」的原型意义。在这片文章中,「おろす」是如何从原型意义转变为各种各样其它的意义的,在「おろす」意义扩张的进程中,人们的认知起了怎样的作用等问题进行研究。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从认知的视角来整理一下「おろす」的意义用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一步考察「おろす」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8.
在俄语学习实践中,动词是最丰富、最复杂的一种词类。俄语动词分为完成体动词和未完成体动词两种形式。动词体是零起点学生最难理解和掌握的一项语法知识。从动词体的概述及体的对偶,两体的基本意义和一些实践用法四个方面对动词体进行全方位、详细的介绍,以帮助零起点学生对俄语动词体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与了解。  相似文献   

9.
体是俄语动词的核心语法范畴,其语法意义是通过完成体和未完成体两类动词表达的。在动词命令式中,未完成体命令式具有具体过程意义,无限次数意义,概括事实意义,它们的用法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整”在东北方言中,尤其在沈阳话中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意义范畴极宽泛、句法功能极强且极富特色的泛义动词。因而有必要从语义、语法、语用三方面对动词“整”进行分析,对“整”的用法进一步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11.
“体”是现代俄语每个动词都具有的语法范畴,而且它的意义还贯串在每一个动词所能具有的全部语法形式中.也就是说,每一个动词的全部语法形式都具有“体”的语法意义.俄语动词体范畴的语法意义是什么?经过语法学界长达一百余年的争论,目前已获得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尽管其表达角度和方法不尽相同,但语法学界一致地认为:体范畴表示说话者所确定的动作对其内在界限的关系:完成体表示动作受其内在界限的限制,达到了自己的内在界限;未完成体表示动作不受其内在界限的限制,与内在界限的概念无关.“体”的语法意义与动词的词汇意义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动词的词汇意  相似文献   

12.
日语词汇的多义现象十分普遍,多义词的语义范畴中包括中心意义和其他义项。依据原型范畴理论,从认知角度对多义词词义变化作原型性解释,有利于学习者掌握日语多义词的语义扩展机制,通过促使学习者对模糊语义动词的共起关系范畴化,加深对模糊语义动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文科爱好者》2004,(9):76-77
能以“邀请参加某项活动”为话题进行对话,掌握发出邀请,接受邀请和谢绝邀请的基本句式。能以“义务”为话题进行交谈。掌握情态动词can表达邀请的用法。掌握情态动词have to 动词原型用来表达“义务”的用法。  相似文献   

14.
动词体是俄语语法中有争议而又最复杂的问题。本文提出体的划分和使用应以语义、语境为标准;体的实质是一种词汇-语法范畴;体的用法分为一般用法和转义用法;绝对用法和相对用法;变体用法等。语言学界流行的所谓“内在界限”的标准不能作为体的划分和使用的唯一理据。对体的研究应以动词词组、句子及上下文为整体对象。  相似文献   

15.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核心理论之一。为语言研究及语言教学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将以一般过去时为例,探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和英语时态教学的关系,运用原型理论对一般过去时态的各种用法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对英语时态教学的发展有所帮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对英语词汇教学有较强的解释力。从认知角度重点探讨原型范畴理论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英语词汇有范畴等级之分;基本范畴词是构词的基础;基本范畴词的原型意义是理解多义词的关键;基本范畴词的隐喻用法多,使用频率高。重视基本范畴词汇教学符合词汇认知规律。掌握基本范畴词汇对语言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研究者通常认为,英语动词不定式中的to只是一个标记,只有语法功能,并无词汇意义。这种观点没有弄清to在英语非限定动词系统中的意义,也没有廓清英语介词to与其之间的认知联系。英语介词to的原型意义为动体对界标的空间趋向性,这种空间趋向性通过隐喻投射表示动体时间对界标时间的趋向性,表示将来时间。通过系统分析英语动词不定式中to的用法、对比英语非限定动词形式to+V、V-ing和V-ed在英语语言中的系统作用可以发现,英语动词不定式中的to既有表示"相对将来时间"的意义,也有无意义的情况。由此可以得出英语to的意义的认知扩展路径:动体对界标的空间趋向性→动体时间对界标时间的趋向性→相对的将来时间→无意义/0,该路径是Hopper&Traugott的"语法化斜坡(cline of grammaticality)"1在英语语言中的一个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动词的“体”这个语法范畴表示动词所指动作进行的状况、特点,诸如动作的开始、进行、完成、未完成、持续、反复、节律、短暂,等等。各种语言各有自己特色的动词的“体”系统。俄语的动词大部分有未完成体和完成体两种形式,英语有与时态、式相重叠的两种体,即完成体和进行体,日语主要用动词的“连用形”加“接续助诃て”再加“补助动词”来表示各种类型的“体”。蒙古语动词的体的构成借助于两种方式。即综合法和分析法,综合法是指动词的词汇词干上接加一定的语法后缀来构成体词干的方式,分析法乃是主要动词的副动词形式与赋予它以补充意义的辅助  相似文献   

19.
一词多义是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英语中除了术语以外,单义词是很少的,多数的词都是多义词。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视角,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以及"基于理论的多义词分析法"对动词make进行认知研究,探索构建make一词多义的意义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20.
范畴化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认知基础,范畴化过程中既形成原型范畴又形成文化定势。因此人类对意义的认知与原型、定势都有关。原型被称为是一类事物中的“最佳样板”,是人类对意义认知的基础和核心部分,有助于我们对意义的认知范畴化。而文化定势是人类思想范畴化的一种复杂形式,它局限于特定社会中的人群,使他们对意义的认知在主观上产生固化。如果用认知的观点审慎地看待范畴,就会发现原型是人的思想表现的认知参照点。所以对不同语言社团的人来说,同一范畴中意义的认知可能会产生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