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以这种方式学习呢?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  相似文献   

3.
练长城 《陕西教育》2009,(11):37-37
《普遍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联系,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下面笔者就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设问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谈一些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1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引下的“再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有这样一段话:“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解读这段话,其核心是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中,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使学生做到这一点呢?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国际上享有盛名的荷兰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HansFreudenthal)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再创造”数学教学基本原则,他认为数学教育是一个活动过程,学生的再创造学习是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新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理念中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可见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学习已成为当今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再创造学习方式决定了再创造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如何让再创造学习方式融入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师需要回答的实践性问题.培养学生再创造学习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数…  相似文献   

8.
孙年爱 《考试周刊》2009,(27):73-74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数学学习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探究,其活动方式是通过问题研究来体现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积极倡导"再创造"数学教学理念,它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因此,在新课标下研究和学习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原理对今天的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这充分说明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既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又要注重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因而,“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成了当今数学课堂改革的主要形式,而“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引导讨论,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则构成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理念之一.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必须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为此,《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各个部分都特别重视数学内容的展开方式  相似文献   

14.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是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应用数学的过程。实践、体验、感悟、应用是数学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5.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探究,其活动方式是通过问题研究来体现探究过程,实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经历数学知识“再创造”过程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地证明事实,而是努力让学生有所发现,获得体验,培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老师的教学方式,把观察、实践、猜测、交流、反思纳入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和力量。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提倡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渎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只有当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才能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9.
1背景介绍 解读大纲,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我们不难发现数学教学“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要“设立‘数学探索’‘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也许我们通过传授和操练能够达成知识和技能目标.但是看看大纲便知这样做差之太远.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利用课堂这一教学的主阵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构建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余知才 《新疆教育》2013,(16):60-60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履行好自己的课堂主导者责任,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