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的描述和对火力发电厂热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采用热电联产可以提高整个火力发电厂热效率的有效举措,阐述并分析了热电联产的原理、方式及其各种方式的热经济性,就目前普遍采用抽汽供热方式的热电联产机组,分析、研究了热、电负荷分配对热经济性的影响,同时从电、热价格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热电联产的经济效益,总结、提出了热电联产机组提高热经济性的指导性措施。  相似文献   

2.
热电联产电厂热电比费用分摊方法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热电联产电厂热电比费用分摊方法,认为,热电联产电厂的成本宜采用"品种法"进行核算,成本的分摊主要是电和热产品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相似文献   

3.
陈勇 《内江科技》2013,(12):141-141
<正>热发电应用目前主要在太阳能热发电领域,其原理是利用集热器把太阳辐射能转化成热能,然后通过汽轮机、发电机来发电。但是将获得的电流提高到能胜任现代科技的需要一直是个巨大的挑战。现在,瑞士科学家设计出了一种新奇的模型——"冷原子热电系统",有望大幅提高热电材料的电流强度。这一最新研究也将有助于科学家们模拟并设计出新的热电材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不同种类热电材料的结构特征和热电性能。归纳了提高热电材料的热电性能的方法、途径以及热电材料在温差发电和制冷等方面的应用,并指出热电材料作为能源的转化方式必将成为材料界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
热电材料也叫温差电材料,是一种能够实现热、电能量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它在热电发电和制冷、恒温控制与温度测量等领域都有极为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测试了不同热压温度下镥掺杂碲化铋基块体样品的塞贝克系数,发现塞贝克系数随着热压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在建国初期就开始大力发展的热点事业,现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起初大规模兴建热电厂到现在已形成产业化,中国热电技术已经走向了世界的前沿,但随着中国建设的蓬勃发展,城镇人口逐年增多,城市大规模建设,热电产业步伐已经追不上建设进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的需求。随着社会多元化,种类多样化新兴产业的兴起,城市的发展路线和规划都在不断的变化,新形势下必然会形成很多因素影响产业的发展,热电产业也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热电联产发展与实施受到了许许多多问题的制约。而要突破这些因素的制约首先就要找到热电产业存在的若干问题,然后找到突破口逐个解决,这样才能使热电产业得到更好更稳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层状电磁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与力学行为"采取力学与材料学相结合的手段,抓住含界面/尺度效应的本构关系与设计方法、动力学特性以及多场耦合的失效机理与破坏准则这3个关键科学问题,对层状电磁复合材料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项目组经过4年努力,在力-电-磁耦合理论和方法、材料多场耦合性能表征方法和仪器研制、新材料与新结构的设计和制备三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提出了双非线性磁电耦合本构理论和多场耦合表面理论,研制了多场耦合微纳米压痕仪和鼓泡仪,设计制备了新型磁弯矩效应的磁电复合材料和低噪声弱磁传感器。本项目的研究,对促进我国电磁功能材料及器件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高 《科技风》2013,(9):108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能是不能缺少的动力资源,同样它也是人们所需能源中最为干净的一种能源。但是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需要的电能源也越来越多,因此电能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有时造成在用电高峰期时限制用电的情况。所以,为了保障城市供电以及产业发展,务必要加大发展热电能源的利用效率。过去的热电企业在进行发电时只注重了发电而忽视了发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能,因此目前热电厂都在完善其设备来改变这种状况,实现热电联产更大经济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多铁电材料是一种同时具有铁电、铁磁及铁弹两者中或两者以上耦合性质的多功能材料。其独特的磁电耦合效应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一个跨学科、非常热门的前沿研究领域。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器件的小型化、集成化和多功能化的需求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尤田Su 《科技通报》1998,14(3):149-152
介绍一种测定不能用机械方法加工到所需精确尺寸的“固体材料”(农产品或矿物)介电特性的新方法.将这类已知“固体密度”的材料研碎,成为“空气粒子”混合物,在几个不同的“松密度”上测量其介电特性.利用“空气粒子”混合物的“松密度”和它的介电常数及损耗因子的线性函数关系,外推到“固体密度”,从而获得“固体材料”的介电特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PEST模型(其中:P是政治、E是经济、S是社会、T是技术),针对内蒙古地区热电联产项目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与行业及企业有重大关系的宏观环境因素发生的变化将会给行业及企业带来的影响做出了评价,以便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奠定基础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深圳特区科技》2004,(10):199-199
铽镝铁大磁致伸缩材料(简称GMM)是一种新型的电(磁)/机械(声)能换能材料。该材料在磁场作用下可发生位移而做功或反复伸张与缩短,从而产生位移或振动,将电磁能转换成机械能或声能,同时该材料还具有传感功能,即将机械能(如位移、压力、冲击等)转换成电磁能。该材料具有以下特性;伸缩系数是传统伸缩材料的40倍,响应速度快,达到毫秒级(快于人脑反应速度):控制精度达微米级;能量转换率高达70%(传统材料为30%左右);  相似文献   

13.
国外以大电厂、大电网为代表的第一代能源工业,由于效率不高,在生态和环境的巨大压力下,正面临以小型、清洁热电联产为代表的第二代能源系统的严重挑战。热电联产以高效、环保有望成为21世纪能源工业发展方向之一。为此本文分析了热电联产如何打破垄断,以“效益定规模”而不是盲目追求“经济规模”问题,探讨了热电联产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以及影响热电联产经济效益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生物质能是一种绿色能源,生物质能热电工程是当前生物领域研究的重点,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生物质能热电工程设计中应用了很多新技术,这些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还具有节能环保的特性,可以促进热电工程更好的发展。生物质能热电工程与常规燃煤电站有着较大的区别,而且生物质能热电工程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其有着较多的特性与优点,尤其是在应用新技术后,效用价值大大提升了。  相似文献   

15.
《发明与创新》2004,(4):25-25
西安交通大学多学科材料研究中心主任、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任晓兵博士,通过多年研究,发现了基于全新原理的巨大电致变形效应,同时研究开发出对环境无污染的无铅压电材料。这种效应是普通压电效应的40倍,能使电致应变效应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国际学术界和业界人士认为这  相似文献   

16.
我国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纳米材料从广义上讲是指三维空间尺寸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的材料。通常分为零维材料(纳米微粒),一维材料(直径为纳米量级的纤维),二维材料(厚度为纳米量级的薄膜与多层膜),以及基于上述低维材料所构成的固体。从狭义上讲,则主要包括纳米微粒及由它构成的纳米固体(体材料与微粒膜)。纳米材料的研究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新层次,是交叉学科跨世纪的战略科技领域。纳米材料科学的研究在国际上亦仅是在近十年来才得到迅速发展,正在深入研究有关的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的基本问题,完整的科学体系正在形成,应用领域正在积极开…  相似文献   

17.
冷热电三联产是在热电联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可向用户供电,而且还可供热、供冷。从技术、经济等方面分析了发展冷热电三联产的可行性,以及冷热电区域三联产的发展前景。认为发展冷热电三联产是解决用电紧张、缓解污染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热量的产生、储存及传递是我们周围常见的现象,也是现代能源动力、社会生活的基础.热物理学是航空航天的基础学科,和燃烧、推进、气动设计、能源管理等紧密相关.随着飞行速度的提升,其在飞行器设计及动力推进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比如高速飞行时所遭遇到的"热障"就一直是制约飞行器发展的瓶颈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国际通用工程学院院长文东升教授多年来深耕热物理学领域,交叉创新,创造性地把热 / 热力学和材料、化学、物理等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微观与宏观的结合、材料化学与工程的结合、实验和模拟技术的结合,系统研究揭示热量的产生、储存、传递机理,以及在能源、化工、航空航天中的应用.在微纳材料设计及制备、多尺度模拟计算、高超声速力热耦合、高效防除冰技术、纳米流体、纳米燃料等方向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华电哈尔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台300MW热电联产汽轮机组在冬季供热期间的运行方式及调整,检修维护进行了分析。对一些存在弊病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设备进行了改造,对于一些运行措施进行了细部调整,优化了机组的能耗指标,从而提高了热电联产机组供热期间安全性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双碳”目标为化工行业低碳转型提出了挑战,清洁能源将逐渐替代化石能源成为能源供应主体,化工过程电气化成为必然趋势。但以风力和太阳能为主体的清洁能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而化工过程无论是“供能”还是“撤能”,都必须保障全过程的连续、稳定和安全。因此,如何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热电供应与化工生产过程的灵活匹配和稳定衔接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科技难题。以太阳能塔式发热/电为例,将供能系统与原油催化裂解、化学品生产相集成,需重点开发高效储电/储热材料及系统、换热器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电、热负荷协同调控系统,实现“产-储-调-用”全链条的能量高效利用和智慧化管理,为未来低碳负碳化工过程提供新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