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教育创新的实施需要多方面的支持,而实施教育创新的前提应该是开启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因为创造性思维活动具有明显的求异性、主动性、顿悟性、互补性特征,是人特有的思维活动形式之一,是人在进化过程中的主要支撑点.因此,开展创造性思维的教育与培养,将促进各种教育创新观念产生,完善教育创新的实施过程,合理评价教育创新的结果,使教育创新不断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体验—领悟是人的智慧和品格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是人进行深入学习、开展实践。活动和创造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体验一领悟是头脑中对事物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是人的智慧和品格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是人进行深入学习、开展实践活动和创造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主体教育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它的潜隐性和长期性常常被忽略,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几乎没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班级活动是在班级内有组织地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班级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集体教育的经常性形式。活动和人的发展关系已为心理学所证明,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对促进学生发展,加强班集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都提出了各自的人性假设,这些人性假设尽管被作为学科理论的逻辑前提,其自身却未得到严格的证明,只能在实践中接受经验的检验."人性是可以改变的"这一假设是人类教育活动得以开展的必要前提,"人具有主体性"的假设则是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充分依据.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创造的"经验关系"抽象出来的这两条人性假设,可以作为教育学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前提.凡是以某种"应然人性"作为人性假设的,都会在对教育实践的解释中陷入困境;凡是没有提出"应然人性"的,也都不是完整的教育理论.教育学能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而不至于被"终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有自己独立的学科立场和视角,其中包括是否有自己特定的人性假设.  相似文献   

5.
保险意识教育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具有良好保险意识的现代公民为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有其理论和现实依据。开展保险意识教育,对于保障人的生存需要、提升人的生活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有没有对作为终极价值的人的尊重,不仅是一切教育活动的起点,而且也是教育得以实现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劳动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活动,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是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造型劳动大军的有效举措,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劳动观的切入点.不过,由于部分高校对劳动教育不重视,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存在巨大的局限性.本文从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本质入手,探索推进...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与人的生活同构的活动。教育研究直指并服务于人生,具有鲜明的实践智慧色彩。以往,受西方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影响,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个别化理论被宏伟叙事的话语所掩盖并被学科化,完整的教育被割裂,创造性被扼制。要恢复教育研究的学术传统,就要关注教育活动的草根性,这是教育科学创新和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浅谈高校创新教育的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创新就是过去没有的、现在经过努力创造出来的、或者是将过去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加以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或新的能力,这种活动叫做创新。创新教育就是将这种创新能力开发出来的一种活动。这种开发人的创新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受到许多外在因素 (即环境 )制约的,尽管这些因素是影响创新教育的外在因素,但也能影响创新教育的进程。因此,我们为开展创新教育创造出良好的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创新活动首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愿望,有了创新的愿望才能去创新,这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前提,同时,创新活动还要有宽松的心态,…  相似文献   

10.
教育目的:培养现实活动的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研究教育目的时要注意思维方式的变换。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现实活动,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现实活动具体指学校组织的各种实践及交往。现实活动中的主体是具有一定权利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