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晶 《浙江档案》2003,(8):20-20
近年来,中央和一些地方的档案部门与影视机构合作,以档案为基本素材拍摄的影视作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利用档案资源创作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精品,如:国史《共和国脚步》,党史《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自从有了共产党》,军史《新四军》等。创作保持原汁原味,维护历史本来面目,非常震撼人心,使人仿佛一下子进入到历史的时空隧道,唤起了人们很多感想,得到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观众的认可,且都在期盼伟人史《百幅手迹怀伟人———毛泽东的110个故事》的播出。这一切都传递着一个强烈的信息:多年深藏在“石…  相似文献   

2.
档案行业标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 2——— 2 0 0 0 ) (以下简称《规则》)的颁布实施 ,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和争论。利大 ?弊大 ?孰大孰小 ,已有定论 ,不应成为推广实施《规则》的障碍。为实施《规则》 ,全面推动惠水县档案工作 ,惠水县档案局对《规则》进行了学习讨论。笔者在学习《规则》的过程中 ,对分类方法、装订方法、装盒等方面有些不成熟的认识 ,现提出来仅供参考 ,且当抛砖引玉。一、对分类方法的初步认识《规则》要求 :“归档文件可以采用年度———机构 (问题 )———保管期限或保管期限———年度———机构 (问题 )等方…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工作》2006,(3):F0003-F0003
由安徽省图书馆与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新闻文化处联合举办的“美国黑人文化艺术图片展”,于2006年起在省图书馆西楼一楼大厅免费对外展出(展期一个月)。  相似文献   

4.
楚焰辉 《浙江档案》2003,(10):26-27
一、特藏室建设的由来和现状特藏室最初是一种“舶来品”。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档案工作者在美国国家档案馆看到这样一幕:美国人把他们的国宝——《独立宣言》放在一个专门的装置里,抽掉其中的空气,充入氮气然后将这一装置放在国家档案馆展览大厅的一个可以升降的展览台上,供来人参观。待升降机降入地下层后,专门装置里的《独立宣言》也就进入了收藏室。美国档案工作者对珍贵档案是以如此精良而独特的方式保管着,给当时中国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愈来愈多独特的档案保管方式,激起了人们对新型保管模式的尝试。在一些省市档案馆中渐渐出现了…  相似文献   

5.
新闻视点     
正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展出的《做时代先锋,为党旗增辉——建国以来上海市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档案文献图片展》吸引文艺工作者前来创作。图为“东方戏曲大舞台”在展览现场拍摄上海说唱:《赞劳模》,并在东方电视台戏剧频道播出。  相似文献   

6.
讨论《文心雕龙》中的“经典”问题的前提有两个:一是经典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正如佛克马、蚁布思所说,“没有任何地方像中国那样拥有如此严格地、如此长期地被尊崇的经典:维持了两千多年一直到本世纪的儒家经典。这些经典包括《易经》、《尚书》、《诗经》、《春秋》和《礼记》。”1经典及对经典的研究——“经学”构成了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宝库。二是《文心雕龙》中对经典的重视。“经典”一词在《文心雕龙》中的出现频率是相当之高而且其地位作用也是相当重要的。吴林伯在其《〈文心雕龙〉字义疏证》中指出…  相似文献   

7.
2001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我国机关档案工作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新时期规范、高效地进行归档文件整理,科学地管理档案和有效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盘锦市推行立卷改革工作迄今已整整两年时间,实践中感受颇多。一、科学地进行文件分类《规则》要求归档文件可以使用“年度———机构(问题)———保管期限”或“保管期限———年度———机构(问题)”等方法进行分类,重点是掌握机构或问题分类法。1.凡内部机构比较健全稳定,职能分工明确,年度内…  相似文献   

8.
从新闻记者到“地球公民”,一不小心便“误入歧途”人生的路往往就是胡同前的一个拐。1995年元月,时任湖北《荆门日报》新闻部副主任的董玉清,怎么也没想到,一张新近出版的《人民摄影报》上“侯一民‘保护国宝,为大熊猫献爱心’摄影作品展在京举办”的一则小消息,会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北京卫视和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的两档《档案》栏目、CCTV-4《国宝档案》等节目的播出,“档案”似乎成为电视媒体的新宠.档案类电视节目的热播不能不让我们审慎思考电视媒体对社会档案意识产生的影响.本文就此作一探析,以期引发更多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MUSEUM)的定义及其理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汉语中的“博物馆”一词译自英文的“Museum”。几乎大部分西方语言 ,包括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 ,甚至俄语都源于希腊语的“Mouseion” ,根据 1 971年版的《牛津英文大字典》解释 ,这一词的含义是“缪斯的所在地” ,为了对缪斯 (Muses)———宙斯和记忆女神的九个活泼女儿———表示敬意。法国学者G 比代在《希腊语 -拉丁语词典》中将博物馆一词解释为“供奉缪斯、从事研究之处所〔1〕”。这一概念在古典文化中意味着热爱知识而冥思苦想 ,因而也成为丰富知识的象征。正因为如此 ,它在当时有着比今天远为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