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节决定成败”。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环境下,教师应紧紧地抓住课堂教学中一个个细节,彰显数学课堂魅力。教师应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通过倾听与观察,及时敏锐地捕捉学生的错误,挖掘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应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有效思维的训练(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放思维,将三种思维融会贯通;善用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传递数学信息;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考、交流、争论,力争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细节决定成败”.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环境下,教师应紧紧地抓住课堂教学中一个个细节,彰显数学课堂魅力.教师应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通过倾听与观察,及时敏锐地捕捉学生的错误,挖掘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应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有效思维的训练(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放思维,将三种思维融会贯通;善用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传递数学信息;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考、交流、争论,力争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的认知过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要使其“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就不可避免的要经历出现错误并逐步纠正错误的过程。也就是经历“去错误”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学生在“出错”,“错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教师应细心捕捉学生的“错误”,尊重这些“犯错”的学生,善于对待这些“错误”,让这些“错误”成为可贵的教学资源,从而创建一个有活力的、高效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的认知过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要使其“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就不可避免的要经历出现错误并逐步纠正错误的过程,也就是经历“去错误”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学生在“出错”,“错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教师应细心捕捉学生的“错误”,尊重这些“犯错”的学生,善于对待这些“错误”,让这些“错误”成为可贵的教学资源,从而创建一个有活力的、高效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堂中,学生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教师应宽容、善待学生的错误,将错误转化为教学中的有效资源,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从而构建精彩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6.
理想的课堂是师生真实、自然的互动过程,更是一个在教师有效引领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因此,面对学生数学学习中的种种"差错",教师应巧妙地引领,让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辨析,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  相似文献   

7.
吴文贵 《广西教育》2011,(28):27-27
在学习过程中,错误总是伴随学生成长,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认真审视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错误,努力发掘其中的“闪光点”,及时捕捉学生错误中的价值,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在错误中发展,使错误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认真揣摩学生的思维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错误,因势利导,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数学课堂教学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进行观察、操作、思考,更需要时间让他们理解、感悟,这个过程学生难免会走弯路,会有错误.当学生由于思维、认知、感受等方面的差异而出现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时,教师应正确把握“等待”时机.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会经常出错。学生的生成性错误是教学的宝贵资源,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的错误,善待学生的错误,甚至诱发学生犯错误,并引导学生反思错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意义构建,成就更精彩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堂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年龄小,经验少,注意力不稳定,感知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常常会出现一些数学“错误”。这正暴露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思维,反映出学生在建构知识时的障碍。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引导,善待“错误”,让这种不可避免的数学错误成为数学课堂宝贵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1.
郑端丽 《福建教育》2024,(14):50-53
构建富有生长力的数学课堂,旨在引领学生实现知识与经验的“生长”,实践创新能力的“生长”,思维品质与学习力的“生长”。教师应抓住关键问题、关注学生问题、注重实践探索,构建“生长”课堂,让学生在真实践、真思考、真交流中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堂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教师和学生面对错误需要端正态度。同时,教师应将课堂上的错误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加以科学利用,使学生通过分析和纠正错误,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3.
陈媛媛 《教师》2020,(4):58-59
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以生为本的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激发兴趣、把握“前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靠近“生活”、挖掘“数理”,教学生“有用”的数学,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思维性。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和自主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变得能思维、会思维和善于思维,从而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15.
吴恋卿 《考试周刊》2013,(46):74-75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前精心预设;善于捕捉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允许争辩;重视学生错误,巧妙利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如何才能将“错误”转化成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动力,激活学生的个性思维,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呢?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课堂中,每个学生之间都有知识背景和思维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对于题目含义的理解和课堂习题的解答都会出现错误,这样的错误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反映了学生对当前课堂的学习情况,对知识重难点的掌握情况,不同学生之间产生的错误也各不相同。数学课堂正是需要这样的错误,教师要抓住契机,善待这些错误,让错误成为课堂的亮点,成为引导学生走向正确方向的教育资源,因为"错误",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8.
教师应将学生的错误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宽容错误,引发学习兴趣;捕捉错误,促进健康发展;利用错误,培养创新思维;故意出错,激发探究欲望。教师要开发学生的错误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构建灵动课堂。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其中关于“数学思考”这一目标直接指向学生在与数学相关的一般思维水平方面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让“思维体操”贯穿于数学课堂始末。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精心构思、巧妙运用课堂设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