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其与众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是56个民族中的奇葩.本文从达斡尔族的渊源、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形式、生活习俗、经济生产特点出发,综合介绍该民族的文化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2.
我国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源头艺术。由于鄂温克民族文化内涵复杂而且丰富,所以当仁不让的成为了我国北方民族文化内涵的剪影,鄂温克民族的萨满仪式以及艺术模式深刻而久远,研究鄂温克民族仪式的行为极具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方民族传统文化与草原生态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部分民族的调查,在经济类型、居民收入、政策法律、婚姻家庭、饮食文化、居住形式、宗教信仰、科技教育等方面,现代北方民族的传统文化与草原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互动的本质关系。现今由于草原生态环境逐渐退化,导致了北方民族传统文化的弱化。将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的链条继续保持下去,有利于促进北方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和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民族关系中的冲突与融合,从文化视角去考察,究其实质是不同形态的民族文化间的冲突与融合。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中原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长期冲突与融合,是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农耕文化的对峙。两种文化的二元对峙与互渗,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民族融合的格局,有的学者认为这是“汉民族和异族文化间的关系”的“纽结”、“关键”,认为“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上的一系列问题,都可以从这个根子上去理解。”(陈伯海《中国文化精神之建筑观》,《中国社会科学》1988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教育文化中,牧猎与农耕混合型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在冲突与融合中形成的中间型的过渡教育文化形态。它是古代北方民族在保持本民族教育文化传统的同时,有选择地吸收汉文化的结果,也反映出北方古代民族接受先进中原文化的一种矛盾心理。但它为中华教育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北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论坛着重探讨了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与辽金元文学及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繁荣的相互关系。李成教授认为民族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学转型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北方民族文化影响了辽宋金元时期中国文学的走向、内在特质和文学风格,促进了戏曲的发展。周惠泉研究员认为,辽金文学是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互补的结晶;田同旭教授认为,十六国北朝是古代戏曲艺术形成开始兴起的时代,金元两代则是古代戏曲艺术正式成熟的时代。刘达科先生认为民族文化融合与双向交流,为古代戏曲发展增添了新的基素和活力。  相似文献   

7.
赫哲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沿岸,是中国北方唯一的依靠渔猎为生的民族.本文简要谈谈赫哲族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众多恩惠和好处的同时,导致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危机。祖祖辈辈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的蒙古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更为强烈、更为深刻的影响和冲击。为此,当下草原电影将由这种冲突引发的蒙古人生活真实、心理矛盾和情感困惑作为表现对象,探讨了民族文化命运以及整个民族未来的深刻命题。  相似文献   

9.
北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论坛着重探讨了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与辽金元文学及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繁荣的相互关系。李成教授认为民族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学转型的动力之一,尤其是北方民族文化影响了辽宋金元时期中国文学的走向、内在特质和文学风格,促进了戏曲的发展。周惠泉研究员认为,辽金文学是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互补的结晶;田同旭教授认为,十六国北朝是古代戏曲艺术形成开始兴起的时代,金元两代则是古代戏曲艺术正式成熟的时代。刘达科先生认为民族文化融合与双向交流,为古代戏曲发展增添了新的基素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一个民族文化内涵的显著标志和一种非语言的文化形式的最简易表现方式是装饰纹样,即一种符号化的艺术形式。鄂伦春是我国北方森林民族之一,由于长期处于原始社会末期,过着漂泊不定的游猎生活,特定的自然环境下,桦皮文化开始成为该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鄂伦春族的桦树皮工艺来探讨其艺术美。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青铜器是北方民族早期创造出的艺术品,分布地域广,文化内涵丰富,特征鲜明,近年来它的出土为我们探索研究北方民族的草原艺术文化提供了依据。鄂尔多斯青铜饰牌中的鹰纹在北方民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此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萨满神歌的唱词、音乐、舞蹈,反映了漫长历史时期内北方各民族不断演化的文化观念,是北方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是历史的活化石,是探索人类史前文化又一条重要途径.因而通过欣赏这个仪式,就可以走进神秘的萨满世界,去探寻人类祖先的生存轨迹,领略那充满原始野性的质朴和壮美,体验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相似文献   

13.
桦树皮文化是人类原始文化的组成部分。我国北方游猎民族如鄂伦眷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使用桦树皮的历史很长,至今不同程度保留有桦树皮文化特征。这为我们研究这一古老文化提供了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14.
<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又一个由大分裂走向大一统的时代。这一时期各民族政权先后建立、发展,促进了北方地区的发展。加速了民族交融,并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这一时期虽然政治分裂,军事对峙,但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促进了游牧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转型。少数民族与汉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互通有无、政治上互相借鉴、文化上互相交融,推进了我国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由内蒙古大学王叔磐教授主持的“北方民族文学艺术与中华文化”课题组的研究论丛《北方民族文化遗产研究》近日面世。论丛收入的19篇研究论文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北方民族文学艺术的民族与地区特色,进一度阐述了北方民族文化是统一的多民族中华文化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16.
讲授中国北方民族史,首先要强调中国历史上民族问题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少数民族在历史上的贡献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在疆域方面的贡献;其次是对中华民族形成的贡献;再次是对中国经济文化的贡献。教学内容宜分为以下几个专题:(1)北方各民族的历史活动;(2)历史上的民族关系;(3)与北方民族有关的宗教文化;(4)民族经济活动;(5)民族文献。加强民族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相似文献   

17.
北方草原地区的原始时期,已经形成了比较发达的工艺文化,随着北方游牧民族的诞生,创造了游牧式的文化内涵,成为草原文化的核心所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工艺文化为游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区域性和民族性的文化特征,诸民族先后继承与创新,对现今草原民族的工艺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代工业化的冲击下,许多工艺文化的内涵都失去了原有的性质,甚至处于消失和濒危的状态,需要建立长效的机制来抢救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魏孝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非常有作为的一位少数民族帝王 ,本文就孝文帝为加速鲜卑族的发展、巩固政权而采取的一系列汉化政策 ,作一简单论述 ,即改革促进了我国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北方经济得到发展、政治安定、文化复兴 ,北魏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鲜卑族从而摆脱了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19.
辽金时期中原汉人外迁与东北女真人内聚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中国各民族的迁徙明显有两大流向:一是中原汉族向边疆地区的外迁;一是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内聚。辽金时期中原汉人大量北迁,而东北女真人则纷纷南迁。辽金时期北方各族人民的迁徙流动,对我国的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它改变了我国北方各民族人口的空间分布,极大地促进了中原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融合,为元朝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我国北方渔猎民族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和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桦皮制品。详尽论述了桦皮文化的起源和分布范围、桦皮制品的种类和工艺、桦皮文化形成的原因和它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