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文学泰斗冰心先生(1900-1999)出生在一个海军军官的家庭。她的父亲谢葆璋在1903年至1911年任山东烟台海军学堂校长。冰心的童年是在烟台度过的。童年的生活构成冰心创作的源泉,更重要的是童年的冰心接受的家庭教育,奠定了她以后的创作道路。 1903年,谢葆璋奉命来到烟台刨办海军学堂,冰心随家迁居烟台。谢家客厅里有一副长联:“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也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父  相似文献   

2.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人称“世纪老人”。冰心出生于福州市,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和译作,这为她以后的剑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冰心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大海启迪了她最初的人生感悟。1918年,湘出入北京女子协和大学,  相似文献   

3.
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文坛世纪老入冰心,于1999年2月28日在北京告别人世,享年99岁。追溯冰心先生成长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她在童年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对她的一生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4.
赵文萱 《现代语文》2007,(12):54-55
冰心作品的主题非常简单。一个"爱"字就可以概括其创作的基调和特质。"爱的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归结于冰心的家庭环境和她所钟情的基督教精神。在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冰心,便用爱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看待世界。这份爱同样体现在文学创作中。她的作品中有对母亲的爱、对童年的爱、对大海的爱。可以说冰心用一颗爱心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柔美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5.
冰心的童年     
冰心是我国当代女作家,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她的作品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小读者。她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呢?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课本和课外读物中,我们常常能读到冰心的作品。 她用清丽典雅的语言、柔和细腻的笔调为我们带来关于童年、关于亲人、关于成长的故事。她给自己取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这也是她作品的印证:可以说,冰心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心尖上开出的圣洁之花。  相似文献   

7.
这是爱与美的咏叹,这是力与柔的契合。冰心用全心在纸上展现着自己的一片"冰心"。初读这本书,读出的是优美清新的文风,篇篇都在吹拂着童年的海滨风。她用美好的自然景物写着生活中的点滴,她用自然的气息呵出自己的纯朴文风。如《樱花赞》里的友谊与樱花,《海恋》里的童年与大海,都是自然而然的发生,一气呵成的存在。逼真的背景和高妙的艺术表现是冰心文字的亮点,字里行间都是海洋宽容的身影,她用文字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安宁。  相似文献   

8.
冰心"爱的哲学"的思想的形成和她幼时的家庭环境,她所受的基督教教育是分不开的。在这种思想的观照下,她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和基督教文化紧密联系的信息,从这些信息里不仅可以看出冰心的文学创作与基督教的关系,更能看出冰心对生命意义的探询。  相似文献   

9.
(以下选自《美冠纯美阅读》书系:《繁星·春水——冰心专集》,作者:冰心) 童年杂忆——父亲的“野”孩子 导读(选摘):本文写于1981年4月,发表在1981年第3期的《新文学史料》上,当时81岁高龄的冰心已卧病在床。作者选取了童年生活的四段印象深刻的记忆——“读书”“另一个名字”“父亲的‘野’孩子”及“烟台是我们的”来回忆童年的生活,字里行间饱含着深情。其中,“父亲的‘野’孩子”,是关于父亲的,叙述了父亲对冰心的影响和教育,回忆了父亲对冰心百般的宠爱和关怀。  相似文献   

10.
中新 《华章》2011,(11):56-57
提起冰心,人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出《童年》、《笑》、《小橘灯》、《寄小读者》……若时光倒流回孩提时代,“冰心”这两个字会让我们想到更多。冰心先生的作品始终流淌着“母爱”、“童心”、“自然美”三大创作主题,早在1924年,她创作《寄小读者》时,就写下“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相似文献   

11.
烟台是冰心海化人生的摇篮,冰心因为童年而与烟台有了不解之缘,也因烟台而爱极了海。烟台成为一个被冰心称之为“灵魂上的故乡”的地方。许多烟台人也是从冰心的散文中知道了烟台海军学堂,知道了东炮台,知道了金沟寨、丹桂街、福建会馆与大庙戏台。山曼先生更是用一本书具象化了冰心的童年,并带着人们去追忆一个世纪前烟台的风情。  相似文献   

12.
冰心(1900年10月-1999年2月),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原名谢婉莹。出生于福建,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1913年全家迁至北京。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  相似文献   

13.
冰心是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她回忆童年至大学时代的"六部曲"十分有名,《我的童年》就涵盖在内。作者用率真坦诚的笔调和清新典雅的语言回忆了她与父母在烟台海边生活的场景。本文从语篇翻译理论的视角下对《我的童年》的英译本进行了重难点分析,以语篇翻译理论为基础,从语篇的逻辑关系、语篇的语境和语篇的文体风格三个方面来举例分析散文《我的童年》英译版本的重难点和翻译策略。因为在语篇翻译理论中,翻译变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所以本文通过上述三个方面,从而可以在完整意义上的语篇范围分析该散文的英文译本。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文学社会学的方法考察冰心在中国白话文学铸型时期的自我塑形。论述冰心与期刊的结构性关系,冰心以进取、向上的姿态,成功地被期刊打造成一个成功的女作家形象和她面对的种种事实;论述冰心与她周围的人们的结构性关系,他们与冰心的创作在文学社会学方面的意义,冰心以她持续的文学个性成为中国白话文学铸型时期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5.
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是著名女作家冰心(1900-1999)1942年3月写于重庆歌乐山的一篇散文,作者出生于福州一个温馨慈爱之家,父亲是海军军官,母亲知书达理,她童年时期曾随父母多年居住在渤海之滨的烟台,直到11岁才回福州。文章就是对这一段海边生活的深情回忆,笔调率真坦诚,语言清新典雅。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课》1995,(2)
95岁高龄的冰心先生心中装着一个大海。这大海便是她爱的哲学——爱孩子、爱祖国、爱未来。在大海的怒涛中,可以听见冰心苍健的问话:教育呢?教育呢?教育呢……  相似文献   

17.
正有道是:"子不教,父之过",作为人父的我,曾为教育儿女费尽心血。我曾向著名作家冰心女儿吴青女士,请教育儿经验,她向我毫无保留地介绍了她母亲冰心的教子经验,让我受益匪浅。冰心从不在乎儿女成绩的名次,只要求他们如何做人,做"真人"。她教育儿女要对身边的人,甚至小动物,怀有关爱之心,对社会更要有责任感。吴青回忆说:"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一起逮麻雀玩,母亲就问我:‘天黑了你最爱找谁?’我说:‘我最爱回到妈妈身边,妈妈  相似文献   

18.
作为被五四激励着步入文坛的女作家,冰心的才情是超越时代的。她基于现实生活的切身体验和感受,创作了大量关于女性的作品,尤其关注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定位问题。冰心理想中的女性家庭角色是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这种思想的形成,有时代的因素,也和当时的男性精英急于重构社会秩序有关,更和女性所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冰心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对她那个时代和后世的女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具有使女性走向自尊、自强、自立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冰心新时期以来的晚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坚毅的创造精神 冰心从1919年开始发表作品到现在,已勤奋写作了75年,这样的持恒和毅力令人敬佩。新时期以来,她以“生命从八十岁开始”的信心,创作了大量作品,总数在300篇以上,以致形成了一个十分美丽灿烂的晚年创作景观。如果把她比作一棵老树,那她真是树老根健,碧叶森森,使人想到“老柏摇新翠”的诗句。 她晚年的这些作品质量高,反响强烈,很有创造性。就她写得最多成就也最高的散文而言,有一类自传散文,如《我的童年》、《我的大学生涯》、《我的老伴——吴文藻》等,以自己人生经历为线索,串连写出她所熟悉的许多知识分子人物,这些知识分子人物生活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90年代这100年间的好几个历史时期,这样大的历史跨度,只有冰心这位长寿的世纪同龄人才写得出。这类散文使读者看到了她本人和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成长前进的轨迹,很有史料和教育价值,它们融记实和艺术描写于一炉,勾勒人物,映照时代,文笔细密灵动,情韵悠长典雅,是传记文学精品。还有  相似文献   

20.
冰心,20世纪的同龄人,20世纪的文学大师!今年2月28日,系冰心逝世12周年的纪念日!在读者心中,冰心是永远的文学大师;在我心里,冰心是一位爱心的"圣母"!每当我路过北大燕南园和临湖轩时,每当我漫步在北大未名湖岸边和湖心岛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冰心,因为这里,老人留下了大量的足迹.她曾在这里求学、生活、执教、结婚,北大是她的梦,燕园是她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