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化韵是普通话语音中的一个特殊的音变现象,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也能够体现说话人的言语风格。通过对其在发音过程中的生理、声学的分析,掌握儿化韵的发音原理和发音规则,以更好地学习普通话的儿化韵,提高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中儿化韵非常丰富。儿化韵教学是汉语口语教学的一个难点。本扬弃传统描写主义的分析方法,侧重分析儿化韵的发音机理,归纳出两类不同性质的儿化韵:不利用音变手段的儿化韵和利用删除、增生、鼻化等音变手段的儿化韵,并提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希望汉语口语学习能借助它,提高汉语口语的发音质量。  相似文献   

3.
儿化韵二题     
儿化韵发音有难有易,坚持分层,逐级推进原则进行教学。普通话水平测试题使儿化词条难易分布合理;并在出版物中使儿化词词形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都有一种“儿化”的语音现象.普通话的儿化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和表现感情色彩的作用.以有声语言为表达手段的播音、朗诵、课文朗读以及通常的教学语言,正确使用儿化韵无疑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但是,必须看到在人们日常生活用语中,由于受方言土语的形响,加之对儿化韵的性质、作用认识不清,存在着儿化韵用得过于杂乱、随便,甚至很不严肃的现象.本文拟从儿化韵与后缀“儿”的区分、儿化韵的取舍标准以及儿化韵的正确发音等三方面,谈谈儿化韵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5.
常德方言儿化的分布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德方言属西南官话,和普通话相比,常德方言的儿化范围较小,儿化形式、儿化韵发音等与普通话有很大差异。从“儿化在词类中的分布与作用”这一角度来研究常德(主要是市区武陵区)方言的儿化现象,并通过方言“儿化”与“儿”尾的比较、方言“儿化”与普通话“儿化”的比较探求常德方言儿化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6.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汉语拼音知识和技能?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说普通话的工具。教学中低年级的教师,要熟练地掌握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能默读字母表,会认、会写大写字母;掌握发音方法和拼写规则,能掌握四声、轻声和儿化韵的读法;会利用拼音查字典、词典,能正音和说普通话。担任高年级教学任务的教师,除达到上  相似文献   

7.
儿化韵的发音是学习普通话的的一大难点,可以说,比“平翘舌”、“前后鼻”、“边鼻音”更难发准确。很多南方籍或港台的主持人说话,声韵调都很好,但儿化韵出现的频率却很低或发得不很地道。相比之下,北方人发儿化韵相对容易些,但北方人发儿化韵时,后鼻音儿化韵是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开展普通话等级测试工作,在测试工作中遇到了许许多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儿化韵的读音问题。南方方言区的人在普通话测试中往往把握不好普通话的儿化韵,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知什么词该读儿化,什么词不该读儿化;二是即使知道了它是儿化韵,但却不会读。下面我们就从这两方面谈谈儿化韵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儿化韵的发音是学习普通话的的一大难点,可以说,比“平翘舌”、“前后鼻”、“边鼻音”更难发准确。很多南方籍或港台的主持人说话,声韵调都很好,但儿化韵出现的频率却很低或发得不很地道。相比之下,北方人发儿化韵相对容易些,但北方人发儿化韵时,后鼻音儿化韵是一个难点。一、后鼻音儿化韵的发音存在以下几种偏差1.不卷舌,不儿化即使有文字提示,视觉上可以看见“儿尾”,也读不出“儿化韵”。如:小巷儿=小巷;板凳儿=板凳。2“.有儿不化”越是有文字提示,越容易犯“有儿不化”的错误。即使心中知道这个“儿”是后缀,是儿化词,也仍然要把它读…  相似文献   

10.
对方言中不存在儿化音变现象的学生来说,普通话儿化韵的不规范读音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失去独立性的“儿”与它前一音节韵母结合时的读音不规范;二是儿化后的元音读音不规范。在指导学生进行儿化韵发音练习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体会可以直接卷舌的单元音卷舌后舌尖、舌面及口形的状态、体会元音伴随卷舌动作的特点,并掌握儿化后主要元音的读音和所属类别。  相似文献   

11.
儿化具有辨义、区别词性、表达思思感情的作用,对生动地朗读课文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二、掌握儿化的发音规律。在儿化韵里,“儿”不再是一个单独的音节,它已和前头的韵腹融合在一起,成为韵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儿化词语的发音,并非没有规律可循,主要是原音节中的主要元音起卷舌作用。如“花儿”,在发“花”的韵母ua的时候,舌头就已经卷起。儿化韵有以下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杨绍林 《成都师专学报》2002,21(1):77-81,94
分析普通话儿化韵和成都话儿化韵的音质,并将二者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指出成都人在学习普通话儿化韵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儿化韵读音正误判断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省编简师函授教材《语文基础知识》第一章是语音。“引言”部分要求学员懂得什么是语音;语音和语言的关系;学习语音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以及语音的属性。第一节“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方案》”要求懂得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和措施;学习汉语拼音和推广普通话的关系;《汉语拼音方案》的作用和具体内容等。第二节“发音器官和发音方法”要求掌握发音器官的构造和作用;了解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懂得音节和音素的关系以及组成音节的三个要素,为学习声、韵、调打下基础。第三节“声母、韵母和声调”要求掌握声母、韵母的书写形式和发音的力法及其要领,声调的作用、定调方法和标记法。第四节“拼音和拼写规则”要求掌握拼音方法及拼写规则。第五节“音变”要求掌握普通话变调、轻声、儿化等音变现象。其中,三、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儿化韵读音的社会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研究成果对儿化韵读音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我们在分析已有分歧的基础上对儿化韵读音作了多样本听辨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了如今儿化韵的主流发音和发展趋势,并指出了存在其它非主流发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偃师方言儿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偃师方言的儿化与普通话的儿化迥然不同。它的大部分儿化韵的构造特殊,儿化规律特殊,从而形成了偃师方言的重要特色之一。本文谨就偃师方言儿化的规律以及儿化的结构等方面表现出的特点进行初步的探讨。(儿化的语法作用以及儿化音节在词的连续中的情况等暂不涉及。)  相似文献   

16.
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中除了n韵尾的韵母在儿化韵条件下韵腹发鼻化音外,其他韵母所有的音素都是口鼻分开发音。而在辽宁朝阳话语音系统中却存在着与普通话差异较大、数量较多的鼻化音现象,它们主要分布在ao、iao韵母和以n、n做韵尾的鼻韵母中。这些鼻化音具有较强的顽固性,成为朝阳人学说普通话的一大障碍。朝阳人要有效克服它们,须掌握正确的纠正方法  相似文献   

17.
言岚 《湖南教育》2002,(13):54-54
儿化韵的拼写问题。关于儿化韵的拼写,方案早就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可是教材中的儿化词不是按照这一原则拼写的,例如,小语教材第一册中:“一会儿”、“一块儿”、“花儿”均写成“yihuier”、“yikuɑier”、“huɑer”。显然这种拼写方式是极不规范的。一方面它混淆了儿化和非儿化的界限,实际上等于取消了儿化现象的存在,极易产生理论上的混乱;另一方面,从教学的角度讲,无法准确而直观地显示儿化这种特殊的音变现象,给学生了解普通话、认识普通话带来不必要的阻力。教师在指导朗读时,也往往…  相似文献   

18.
<正> 滇南方言和它的母语北方方言一样,曾经大量使用过儿化韵。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滇南方言的儿化韵逐渐发生了音变,其主要特点是:丢去了儿化韵的卷舌动作,代之以另外的音素,从而变成新的读音。这种音变现象,经过较长时间的稳定,成了自己的方音(即一般说的土语)。现代滇南方言中,有不少与普通话同形异读的字、尚可看出它们从儿化韵演化到方音的主要过  相似文献   

19.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考查应试者语音、词汇、语法及语流方面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由于测试采用"直接测试法"[1],即测试员与应试者面对面的口语测试,所以语音规范显得格外重要.本文拟对普通话测试中"儿化韵"的词形规范提出参考性的意见,对"儿化韵"的语音规范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怎样读出儿化韵的“韵”味来 “儿化韵”并非普通话中固有的韵母,而是人们在目常语言中,根据需要给某个音节的韵母加上卷舌动作而形成的一类音变。儿化掌握得不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纯正语感的形成,听缺少或者没有儿化的朗读就显得十分生硬而没有韵味,昧同嚼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