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教学精彩来自何方?是来自于名师经典教学的复制整合,还是来自于教学参考书籍的移花接木?依笔者愚见,是文本细读!文本细读,让我和我的同事经历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痛苦,也经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精彩!同校的一位青年教师要去参加优质课比武,执教的课文是五年级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研组为此进行了磨课活动.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当读到"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相似文献   

2.
2010年第12期的《微观阔读初探》发现了文本细读的“新大陆”。第一,将阅读教学“文本细读”一环节正名:微观阅读。此名贴切、规范、凝练,将“重点语段研读”“精彩词句品读”等概念纳入其中,集于一体,方便教本研讨。第二,就“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语言材料的选择、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流程的安排,作了细致、翔实的探讨。此举拨开了一线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眼障,教人看清了词句品读应当教什么、怎么教,解人困惑,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文本细读,直抵作家心灵深处,心中似有一片汪洋大海 在以前,教师需要“一桶水”才能给孩子“一杯水”,那现在呢?如今已不是一桶水的问题。而是需要一片汪洋大海。我们只有在这片汪洋大海里“挣扎”一番,“出生入死”一番,才能在课堂上尽情挥洒。我在教学《海伦·凯勒》一文时,就经历了一番“挣扎”。当时还没有意识到文本细读,只觉得我们教师要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只有对课文主人公进行深刻了解.从心底激起敬佩之情,你的课堂才会真情流露。你才能真正感动学生。  相似文献   

4.
章梅香 《学周刊C版》2011,(1):208-208
文本细读,用朱光潜的话说,就是“慢慢走,欣赏啊!”你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蜻蜓点水,那怎么成?你首先要有一种从容的心态,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慢慢读,慢慢品,慢慢嚼,慢慢赏,那才能读出味道来。文本细读不仅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文本细读是对教师言语智慧和精神境域的一种修炼。通过文本细读,我们的精神触角将会变得越来越敏感,越来越深刻,越来越诗意。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本细读实在是升华自己的过程。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文本细读呢?  相似文献   

5.
寓言是一种借助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被称为“智慧的源泉”。因此,寓言教学可以扣紧“智慧”而有所作为。如何在教学中教出“智慧”?唐宝成等老师以《寓言两则》一课为例,以集体备课的形式,从文本细读、教学设计、精彩片段呈现出他们对寓言教学的独特理解。希望他们的这种形式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6.
文本细读法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手段,应用于阅读教学后广受语文界的关注,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文本细读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细读误点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误点可以是文本“误点”,比如语病和赘笔,也可以是学生的误读。  相似文献   

7.
随着2011《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的颁布实施,“文本细读”这一概念走进我们的课改视野,许多一线的语文老师和教研组都以“文本细读”为主题展开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研究。我校语文科组也以学习新课标修订稿为契机,组织全校语文教师开展“开展文本细读,促进课堂精彩生成”的教研活动,并通过开展公开课和示范课,带领大家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研读文本,准确把握教材特点,细掘文本有用资源,彰显教学亮点生成。下面,就本学期我校冯倩霞、郭广龙、胡伟胜三位老  相似文献   

8.
文本细读,是语文教师深入解读文本的一项基本功。只有掌握了文本细读的基本功,才能正确、全面、深入地处理教材,游刃有余地应对课堂生成资源。只有掌握了文本细读的技术,才能落实语文课程目标的达成,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什么是文本细读?朱光潜先生说:"慢慢走,欣赏啊!",  相似文献   

9.
近段时间“文本细读”成为一种时尚的观点,特别是在小学语文界。本专题讨论的焦点是,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文本有没有必要“钻深钻透”。这个“文本”不仅是指语文教材的课文,而是指所有学科教材的文本材料。到底在教学准备时有无必要将文本“钻深钻透”?这仅是一个操作问题,还是涉及认识问题?甚或存在理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细读是对话的前提。教学之前,教师必须深入文本,进行认真地,细致地阅读,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交流,课堂上才能有思想的碰撞,才能有精彩、精妙的对话。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潜心细读文本,打造出彩的语文课堂呢?我认为要把握好文本细读的度与法。一.度即细读文本的角度。1.读者角度,拓宽教学的广度。首先,教师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走进文本的世界,深情触摸文本,用心聆听文本的声声倾述,读出自己独特  相似文献   

11.
我一直在思考,如伺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精彩?在多次拜读了于漪、于永正、窦桂梅、李吉林等名师的教学设计,聆听了他们那些感人肺腑的从教经历,并现场感受了他们的风采后,我蓦然酲浯,唯有精益求精,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亮点多多,精彩不断!  相似文献   

12.
细节,是目前备受广大教师关注的一个话题,诸如“精彩源自细节”、“文本细读”之类的字眼不绝于耳。的确,成功的课堂离不开对文本细节的关注。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总能在教学时抓住一些别人很难关注到的细节进行深化、拓展,从而使课堂精彩不断、高潮迭起。笔者也很推崇这种抓细节的方法,并试图在自己的课堂上加以应用,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不久前执教的一节课,令我对细节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的精彩,有的在文本细读中诞生.有的在课程资源整合中诞生,有的在教师的个性风格中诞生,也有的在多媒体课件设计等教学方式的选择中诞生。但是,不管哪一种精彩,都必须源自“生本”。当你的文本细读、资料拓展、课件设计、教学风格远离了学生的时候,其“精彩”就会与课堂效率、教学质量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4.
“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是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核心理念。品读《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回首自己三十余年思想品德课教学、教研的经历,这一“理念”再次清晰地浮现于我的脑海。随着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修订和颁布,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也应该“从这里开始”,追求与往昔“不一样的精彩”吗?那么,作为一名教育...  相似文献   

15.
正在当前后课改时代,文本细读被许多语文老师当作最能展示教学功底、代表语文教学特征、体现"语文味"的教学方法。然而,具体实践过程中,不少老师对文本细读存在着误解,文本细读教学也走进了种种误区。如何进行正确的文本细读呢?我认为要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一、文本细读与语言运用的关系当前的文本细读侧重于对文本的细读、理解和欣赏,把深入理解语意、挖掘文本丰富意蕴当作唯一目标,这并不科学。因为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当下"粗放式"的阅读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教师可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的题眼、细读文本的中心句、细读文本的精彩片段、细读文本的重点字词、细读文本的特殊句读来亲历文本细读的精彩。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里的“对话”不是人际交往中的言语交流,而是一种教学对话,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多元互动的有效“对话”。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的“对话”?如何让课堂因“对话”而精彩呢?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本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载体,文本精彩,语文课堂才会精彩。如何让文本更精彩呢?
  一、情境导问,让文本更精彩
  情境是通往文本最自然的通行证。在教学“大自然的文字”一文时,课前我创设了这样—个故事情境:“一次,宁宁独自去旅行,在—片大森林中迷失了方向,当他寻找罗盘时,才想起丢在家里了,眼看天就要黑了,他该怎么辨别回去的方向呢?请你帮他走出困境。”学生立刻跃跃欲试,有的说:“看太阳,太阳落下去的地方是西方。”有的说:“如果是冬天,山坡上就有雪,积雪厚的那方就是北方。”还有的说:“还可以看树冠,枝叶繁茂的那方是南方……”学生情绪高涨,我因势利导,告诉他们太阳、山坡上的雪、树冠等都是大自然的文字。在求新猎奇愿望的诱发下,学生主动参与解决新问题,探究总结出了新知识。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读为根本,只有引领学生向文本深处细加探究,方能让学生领略到文学作品的各种韵味,使学生在细读中获得完全来自于自身的独特体验。在阅读教学语境下,学生是文本细读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李中海 《广西教育》2023,(26):113-115+126
本文以高中语文现当代散文篇目为例,探讨文本细读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阐明文本细读法的“细”体现在哪里,文本细读法的“读”包括哪些方式,以及如何有序组织“细读”,提出文本细读法的具体实施建议,旨在提高高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