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浩  刘汉明 《物理教师》2005,26(2):13-13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把晶体(海波)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作为学生的科学探究内容,并在探究活动中要求:记录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根据数据描出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数据和图像总结晶体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温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二节中有“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中要求研究晶体的熔化,教材提出利用海波(硫代硫酸钠)完成该实验。本实验能帮助学生感性认识晶体熔化过程及其特点,是基础实验之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物理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二节中有“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中要求研究晶体的熔化,教材提出利用海波(硫代硫酸钠)完成该实验。本实验能帮助学生感性认识晶体熔化过程及其特点,是基础实验之  相似文献   

4.
1.晶体中不一定存在化学键,如稀有气体. 2.晶体熔化时不一定破坏化学键,如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 3.溶于水能导电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氯化氢(HCl)是分子晶体. 4.由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晶  相似文献   

5.
晶体熔化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晶体熔化实验的改进李参军⒇(陕西省户县大王初级中学710301)晶体熔化实验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但是很多教师反映,按课本上的要求做时很难成功.其具体表现是:温度计示数未达到熔点时晶体已开始熔化,并且在晶体熔化的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仍在缓慢上升,...  相似文献   

6.
常规晶体熔化实验时一般采用试管盛装冰块或海波(硫代硫酸钠)利用水浴法加热,因实验器材较多,实验准备和实验过程比较费时费力,冰块在试管中利用外面的热水加热时,不容易观察到冰何时开始熔化成水,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不够直观生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探究晶体熔化过程规律的认识,造成了学生对熔化规律的理解困难。  相似文献   

7.
常规晶体熔化实验时一般采用试管盛装冰块或海波(硫代硫酸钠)利用水浴法加热,因实验器材较多,实验准备和实验过程比较费时费力,冰块在试管中利用外面的热水加热时,不容易观察到冰何时开始熔化成水,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不够直观生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探究晶体熔化过程规律的认识,造成了学生对熔化规律的理解困难.  相似文献   

8.
在“探究——熔化与凝固”一节教材中,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且相等是教材的重点。但在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①晶体在固液两相转变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时问短且效果不明显。②晶体的熔化温度和结晶温度不相等,其原因课本也未说明。  相似文献   

9.
王永民 《考试周刊》2015,(16):141-142
探究式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理念重点之一,正逐步得到提倡与推广。物理实验是学生感受物理思想、领悟物理科学精髓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晶体熔化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的重点,更是难点,要通过这个实验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晶体的熔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吸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晶体的温度始终保持在熔点"这一物理规律。而多年来传统晶体熔化实验很难成功,作者通过实验研究的创新:用冰替代五水硫代硫酸钠;用块状晶体替代粉麽状或颗粒状晶体;用气球替代试管;用体温加热替代酒精灯加热,从而实现简约的装置取得显著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晶体的分类与性质例1 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A.食盐和蔗糖熔化 B_金属钠和晶体硫熔化 C.碘和干冰的升华 D.二氧化硅和氧化钠熔化解析:食盐熔化克服的是离子键,蔗糖熔化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 所以A错;钠熔化克服的是金属键,晶体硫熔化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 B错;碘和干冰都属于分子晶体,状态改变克服的都是分子间作用力,C 正确;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熔化克服的是共价键,而氧化钠属于离子晶体,熔化克服的是离子键,D错.答案为C.  相似文献   

11.
探究熔化的特点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比较难上的实验课之一.许多教师都把这个实验改成了演示实验.原因是:该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固体熔化过程的观察,总结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会区分晶体和非晶体.  相似文献   

12.
在八年级的物理教学中,晶体熔化实验因实验时间长、效果差、不稳定,历来都是教学中的畏难实验。现在人教版新教材选用海波做实验,无毒无味、安全环保,但实验效果不理想,很难成功。如不能观察到海波的熔化过程并准确测量海波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将对学生认识晶体的熔化特点产生障碍。经过认真研究和一系列的实验探索,笔者认为如何使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尽快传热是突破实验的关键,最终使用金属辅热水浴法彻底解决了这一物理实验难题。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物理第四章熔化和凝固一节教学中,是通过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和状态随温度变化的探究,来说明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蔡启仙 《物理教师》2007,28(10):31-32
在浙教版《科学》教材7年级上册的第4章第1节“熔化和凝固”中,编者试图通过探究海波熔化特点的实验,让学生发现晶体熔化时,继续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的规律.为了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总结出晶体熔化的规律,教材中的实验采用“水浴”加热,如图1所示.采用水浴加热海波,其目的是为了使海波受热均匀.但是用该实验装置测定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时,却难以观察到熔化过程中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的规律.下面我从实验的异常现象入手,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两点改进措施,供同行们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海波与蜡的熔化对比实验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2节的一个重点实验,也是整个初中热学的一个重点实验,该实验采用水浴加热法,实验图如图 1所示.该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晶体、非晶体概念的建立,对晶体与非晶体熔化过程的不同特点、规律的认识,是这节课的关键所在.这个实验容易出现的问题首先是熔化时间太短,如果不注意实验的细节,海波的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物理第四章熔化和凝固一节教学中,是通过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和状态随温度变化的探究,来说明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教材中采用酒精灯作为热源,用大烧杯作为水浴来给试管中的海波和石蜡加热,观察海波和石蜡温度状态随时间变化,并从4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数据,最后描绘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曲线,比较他们的特点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一、晶体类型的判断 (1)离子晶体判断方法:晶格上质点是阳离子和阴离子;晶格上质点间作用力是离子键,它比较牢固;晶体里只有阴离子和阳离子,没有分子;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因为要使晶体熔化就要破坏离子键,离子键作用力较强,所以要加热到较高温度;硬而脆;多数离子晶体易溶于水;离子晶体在固态时有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不能导电,溶于水或熔化时离子能自由移动,能导电.代表物:主要是强碱和多数盐类.  相似文献   

18.
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与凝固"这节教学内容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同的温度变化规律,笔者对海波和石蜡两个熔化实验进行了改进。一、原实验的不足、产生原因及改进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利用原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是: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换用冰或萘做实验,结果亦然。这样的实验结果不但无法让学生信服教材中关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这一结论,而  相似文献   

19.
如何做好萘的熔化与凝固实验,特别是在演示时,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曲线,从而得出晶体的物理性质,是该实验成功的关键。笔者以前采用常规方法做,结果往往不理想,主要体现在曲线平坦部分时间不够长或者平坦部分不够平。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在引入熔化和凝固两个概念后,通过让学生完成"冰的熔化"实验探究总结出晶体的熔化特点。利用冰来做熔化实验也是目前国内几种主流初中物理教材采纳的方案(选择冰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此实验由于实验过程不易控制、实验结果误差较大等因素,导致学生对晶体的熔化特点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甚至会形成错误的概念。观摩省内外公开课、优秀课,因为上述原因,教学效果欠佳。总之,不少物理老师着力改进实验,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人用传感器研究熔化与凝固现象,实验结果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