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菲寻龙记     
正7岁的澳(ào)大利亚小朋友苏菲想要一条龙做宠(chǒnɡ)物,于是她悄悄地给国家科研组织机构写了封(fēnɡ)既可爱又有礼貌(mào)的信,希望科学家们帮她实现这个愿望。科学家们对苏菲的信认真地进行了回复,他们说,虽然没办法送给苏菲一条真龙,但他们愿意为苏菲制作一条"专属龙"。不久,苏菲真的收  相似文献   

2.
苏菲的杰作     
苏菲不是普通的蜘蛛。苏菲是艺术家。  相似文献   

3.
苏菲的杰作     
苏菲不是一只普通的蜘蛛,她是一个艺术家。她从小就会织网,画面上出现了许多造型奇特的网,有的像树叶图案的降落伞,有的像圆满的太阳,有的像心型的吊床……小苏菲是所有作品的中心,她像个创意无穷的孩子在尽情地施展她的才华。很多人都说,苏菲总有一天会织出了不起的杰作。等到苏菲独  相似文献   

4.
苏菲趣事     
苏菲是一个小姑娘,五岁了。除苏菲外,她还有好多名字:苏格格,是妈妈和三姨在她没有出生时就起好的名字;小兔糕,是姥姥叫她的;小福建,是二舅给她起的;苏格楞子,是三姨起的既有异国情调又标志着性格特征的名字。 买单、Call仔 我第一次带苏菲参加婚礼,被安排和一桌不相识的人共餐。苏菲毫无拘谨之态,逢人举杯她亦站起挨个碰杯。吃饱喝足,她擦了擦嘴大声喊:“小姐!买单!”原本不相识的人乐哈哈地融洽了许多。苏菲对新娘子一会换一套衣服充满了艳羡和好奇,一遍遍地问我新娘  相似文献   

5.
谢文娟 《文教资料》2010,(22):32-33
美国当代作家威廉·斯泰伦的长篇小说《苏菲的选择》讲述了波兰女子苏菲在极端境遇下的生死抉择。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苏菲面临着自己儿女的生死抉择,幸存下来的苏菲又要作出自己的生死抉择。在奥斯维辛,当生存只是一种奢望时,苏菲努力去寻找生存的机会。逃离奥斯维辛,当生存有了可能和希望时,苏菲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是什么让刚从地狱里爬出来的苏菲又选择了死亡呢?本文试从精神支柱的倒塌、罪恶感的折磨、爱与死的交织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苏菲之死。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是一个精心构造的美人幻梦,是长久以来美人幻梦情结的再现,蒲氏以神来之笔把这种潜意识的美人爱欲投射到花妖狐媚的意象上,把她们雕塑成明艳夺目、尊贵超凡的异教女神。这种美人爱欲的实现形式和时间表现为梦和黑夜,在这里作者的情欲得到了满足,精神得到了慰藉。追溯这一切的缘起,我们发现既有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因素,又有作家个人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7.
苏菲的世界     
你是谁?这个世界从哪儿来的?有一天,一个15岁的挪威女孩,苏菲,在自己家的邮箱里发现了一封写有这样问题的陌生人的来信。从此,她就踏上了这一奇妙之旅;每一个人都跟随她踏上了这一奇妙之旅。苏菲成为了阿尔贝托的学生,他50岁,是一位哲人,他开始教授苏菲哲学史。从苏格拉底时代前的希腊到法国的让·保罗·萨特,她踏踏实实地了解了这些主要哲学人士和他们的思想。不单单只是哲学课,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有树丛中的小木屋,有具有魔力的铜镜,有令人惊叹的邮递狗赫尔姆斯,甚至还依稀有小红帽和小熊维尼的身影。或许每一个人读完这本书的第一页,就…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三个方面剖析了产生苏菲悲剧的原因 ,揭示了悲剧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李小倩  张冬 《文教资料》2009,(33):19-20
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苏菲的选择》这部小说,阐释了女主人公苏菲始终困在男权制囚笼里.她对父亲绝对的服从,对集中营纳粹分子聂蒙德和霍斯的引诱,对内森无自我的依赖,她的一生都活在男性的控制和支配中,她仅有的一点女性唤醒意识也被自己对生活的绝望耗尽了,她最终选择了死亡,成了男权制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0.
One树洞听见了什么小树林里,有大朵大朵的云,阳光开在四月的树叶上,温暖炫目。苏小菲从苏菲的怀里跳下去,苏菲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三个方面剖析了产生苏菲悲剧的原因,提示了悲剧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作品简介:对于刚刚接触或从未了解哲学课程的人来说,《苏菲的世界》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它以小说的形式,向读者揭示了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进程,唤起人们对生命的意义的关心与好奇。Sophie’s World is a novel by Norwegian writer Jostein Gaarder,published in 1991.And it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fifty-nine languages.《苏菲的世界》是由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所作,于1991年出版。如今该书已被译成59  相似文献   

13.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全球畅销的哲学小说,不仅仅讨论了西方哲学史,还采用了许多的小说写作手法,通过主人公席德与苏菲一层一层的揭示,体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成长与觉醒。通过小说中"套盒式"的叙述结构以及"元小说"理论,探析小说中苏菲的自我意识的成长与觉醒直至反抗。  相似文献   

14.
李旋 《英语广场》2012,(3):14-14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小说中多方面的悲剧性冲突,本文首先从女性主义及传统的父权制偏见入手,分析苏菲与其父亲及周围男性的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探索苏菲与身边男性的矛盾冲突。其次从种族主义入手,分析小说中犹太人与德国纳粹、美国蓄奴制产生的种族冲突。最后,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对文章的主要角色进行人物身份分析,探索角色的身份冲突。特别是文章女主人公苏菲,其身份在小说中也是最为复杂的。  相似文献   

15.
安娜爱欲情结的压抑与萌动,造成了安娜内心的恐惧和焦虑。焦虑恐惧与死亡阴影同时出现在安娜的无意识之中,不断地折磨、撕扯着她,最后在安娜心里逐渐形成一种强烈的自毁倾向——死亡情结。这种死亡情结的进发最终导致安娜选择用死来解脱。安娜无意识中死亡情结的进发,是导致其悲剧命运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贾斯佩、哈士贝、乐纳丹三个强盗住在豆蔻镇,他们好吃懒做、不讲卫生,靠到镇上偷东西过日子。这次他们竟然把苏菲姑姑偷回家当管家,替他们打扫强盗窝。谁知道苏菲姑姑很不好惹,竟然强迫他们自己去搞卫生、种蔬菜,于是倒霉的强盗只好又把地送回镇上去了。  相似文献   

17.
“你学习好就不起呀?我抄你作业是给你面子,真不识好歹!”苏菲狠狠地骂道,恨不得转过身去踢程小乐几脚。  相似文献   

18.
作品简介:对于刚刚接触或从未了解哲学课程的人来说,《苏菲的世界》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它以小说的形式,向读者揭示了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进程,唤起人们对生命的意义的关心与好奇。  相似文献   

19.
安娜爱欲情结的压抑与萌动,造成了安娜内心的恐惧和焦虑.焦虑恐惧与死亡阴影同时出现在安娜的无意识之中,不断地折磨、撕扯着她,最后在安娜心里逐渐形成一种强烈的自毁倾向--死亡情结.这种死亡情结的迸发最终导致安娜选择用死来解脱.安娜无意识中死亡情结的迸发,是导致其悲剧命运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书简介】《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