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在甘肃发生过一起地方官员以赈灾之名,共谋作弊、肆意侵贪的大案,牵涉总督、布政使及以下道、州、府、县官员113人,追缴赃银281余万两,波及直隶、盛京、江苏、浙江、云南等几个省,震动全国.时称"甘肃冒赈案".乾隆皇帝惊呼,此案"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  相似文献   

2.
在河北省国家档案馆珍藏的清代档案中有一件乾隆三十六年的直隶总督任职敕谕。清代共七十五人任过直隶总督或巡抚.而任职敕谕在河北仅见此一件.甚为珍贵.本件敕谕为黄底黑色手写楷体字.印边龙笺.  相似文献   

3.
以清代直隶总督衙门为主体的直隶总督署博物馆,是正在筹建中的专题性衙署博物馆。这在我国目前还不多见。直隶总督衙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中心,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自河北正定移节保定,雍正二年(1724年)清政府将直隶巡抚晋升为总督,雍正七年(1729年)又在原参将府  相似文献   

4.
《湖南档案》2009,(10):F0003-F0003
《南岳志》全套共6册,由知县直隶大兴人高自位、县进士岳麓书院主讲旷敏本二人,于乾隆癸酉(公元1753年)重修,全书采用宣纸、繁体仿宋字印刷、  相似文献   

5.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肃查获了一起地方官员以赈灾济民的名义上下勾结,折收监粮,肆意侵贪的大案,时称“甘肃冒赈案”。此案牵连布政使及以下各道、州、府、县官员113人,追缴赃银281万余两,震动全国,连乾隆皇帝也惊呼,此案“为从来未有之奇贪异事”。这桩重大的冒赈案,发生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从发生起隐匿了7年,是循化厅撒拉族人苏四十三反清起义引发了这桩大案的败露。乾隆四十六年三月,属甘肃河州管辖的循化厅(今青海省循化县)撒拉族人苏四十三,因不满清朝政府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率众起义,杀死领兵…  相似文献   

6.
本专题史料选自馆藏军机处录副及上谕档,当时社会中地主与农民矛盾的尖锐,从此案可见一斑。现予刊布,以为研究者参考。──编选者吕小鲜署湖广总督李侍尧等为将参纵凶不究之知县并讯办孝感活埋多命在柔情形事奏折乾隆五十一年九月二十三日暂署湖广总督臣李侍尧、湖北巡抚臣李封谨奏,为特参玩视多命、纵凶不究之知县,请旨革审,并现在获犯讯办缘由,仰析圣鉴事。窃照署汉阳府知府王希曾(朱批:此人俟完案后送部引见。)到任后检查案卷,见有孝感县民控诉亲属被埋之案,前守行县,数月不复。复经该署府严和催查,始据接任知县高为济复称…  相似文献   

7.
荒政是指政府救济饥荒的法令、制度和政策措施.荒政文书是对荒政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公文的总称.《赈纪》由清代方观承编纂,是一本以公文直录的方式记载乾隆八年(1743年)至九年(1744年)天津、直隶旱灾救灾全过程的官方文书汇编.通过对《赈纪》中荒政文书的梳理,发现乾隆八年至九年直隶、天津旱灾中清政府反应迅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频繁使用了“奏折”这一文种,大大缩短了文书处理时间.清政府没有设置专门的救荒机构和人员,而是形成了以皇帝为总领、总督为指挥,户部负责筹划组织、地方巡抚主持大局、知府协办、州县官具体执行的救灾组织体系,公文流转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8.
卢见曾与雅雨堂刻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捷 《兰台世界》2006,(17):62-64
一、卢见曾生平卢见曾,字抱孙,号雅雨山人,又号澹园,室名雅雨堂,山东德州人。生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卒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康熙五十年(1711)中举人,康熙六十年(1721)中第二甲进士。其父卢道悦,康熙九年1670)中进士,曾作过陕西陇西、河南偃师县知县,著有《公馀谩草》《、清福堂遗稿》。卢见曾幼时聪慧绝伦,师从王士祯、田雯,学问具有根底。雍正三年(1725)为四川洪雅县知县,雍正九年(1731)任安徽蒙城知县,后任六安知州。雍正十二年(1734)任亳州知州,十三年(1735)升任江南江宁府知府,后调安徽颍州。由于历官有声,乾隆元年(1736)出任两淮盐…  相似文献   

9.
张艳丽 《兰台世界》2011,(11):75-76
方观承是乾隆朝五督臣之一。他任直隶总督兼理河务近20年,除发展农业生产、兴办学校外,在永定河治理方面倾注了较多的精力。他在治理过程中提出的上下兼顾、堵疏并举、防治结合等综合治理思想在实践中都被证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台湾"生番"朝觐是清廷与台湾原住民在王朝仪轨层面上互动的突出例证。乾隆五十三年(1788)清军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事,在随后的筹办善后事宜中,陕甘总督福康安上奏朝廷,提议在平定事件中出力可嘉的台湾"生番""照四川屯练土司之例",进京朝觐。于是,在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和乾隆五十五年八月,台湾"生番"先后两次赴北京和避暑山庄朝觐,并为乾隆皇帝贺八旬万寿。这两次朝觐是清朝皇帝与台湾原住民的直面接触,是清廷理番事务的特殊体现,具有巩固海疆一统的政治涵义。现从馆藏军机处上谕档、军机处录副奏折、宫中朱批奏折等档案中,编选有关乾隆朝台湾"生番"朝觐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清宫扬州御档》奏折中,相关琦善的有27件,大部分与镇压太平军有关。琦善(1790—1854),字静庵,博尔济吉特氏,满洲正黄旗人。历任刑部郎中、通政使司副使、河南按察使,江宁、河南布政使。道光十一年调直隶总督,此后一直署理或实任直隶总督达十年之久。其间,  相似文献   

12.
方观承是乾隆朝五督臣之一.他任直隶总督兼理河务近20年,除发展农业生产、兴办学校外,在永定河治理方面倾注了较多的精力.他在治理过程中提出的上下兼顾、堵疏并举、防治结合等综合治理思想在实践中都被证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乾隆四十六年(1781),甘肃发生以总督勒尔谨与布政使王亶望为首、全省众多官员共谋作弊,侵冒、贪污白银1500余万两的号称“清代第一贪污大案。” 名为捐粮实收银两欺骗皇上 甘肃地处西北,旱灾经常发生,百姓生活贫困。  相似文献   

14.
黄丕烈(1763—1825),清乾靠时期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乾隆五十在年(1788)举人,字绍武,一字绍圃,号芜阿,芜夫、复翁。其署名很多,如抱守主人、士礼居主人等。嘉庆六年(1801)逢举人大挑,黄丕烈名列一等,本可到直隶去、与知县,黄丕烈不愿就职,纳资得兵部主事,不久便弃官回归故里,毕生从事藏书、校书、刻书出版事业。  相似文献   

15.
黄丕烈(1763-1825),清乾嘉时期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字绍武,一字绍圃,号芜圃,芜夫、复翁.其署名很多,如抱守主人、士礼居主人等.嘉庆六年(1801)逢举人大挑,黄丕烈名列一等,本可到直隶去当知县.黄丕烈不愿就职,纳资得兵部主事,不久便弃官回归故里,毕生从事藏书、校书、刻书出版事业.  相似文献   

16.
《历史档案》1986年第1期公布的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五月《闽浙总督崔应阶审拟卢茂等结会起事奏折》、乾隆三十五年正月《福建巡抚温福为报李阿闵等起事奏折》、乾隆五十四年五月《闽浙总督伍拉纳等审拟行义等奏折》,提供了许多早期天地会的史料,使人耳目一新。细读这三件奏折之后,我感到这些文件表明天地会带有鲜明的军事组织色彩。中国的秘密结  相似文献   

17.
乾隆四十六年,甘肃发生陕甘总督勒尔谨与甘肃布政使王宣望等通省官员共谋作弊,利用捐监捏灾冒赈,大肆侵贪的特大贪污案。此案被揭露之后,乾隆皇帝出于维护清朝统治,安定社会,平息民怨,笼络民心之目的,采取严刑峻法,对于甘肃众多贪官,不论官级高低大小,一律给予严惩。现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军机处上谕档及乾隆朝朱批奏折中有关史料编制此表,供研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宝仁,清江南太仓直隶州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官安徽六安直隶州州学训导。初名宝书,字东壁,因十八岁参加州试时,另有一考生与他同姓同名,故而改名为宝仁,改字为静甫。乾隆五十四年(1789)生,咸丰二年(1852)卒,享年六十四岁。  相似文献   

19.
雅尔哈善,字蔚文,满洲正紅旗人。雍正三年翻译举人,历升至通政使。乾隆初,因劾御使邱玖华夺官。旋受任四川龙安知府,后转任江苏,福建。乾隆十三年,以福建按察使署江苏巡抚,又因处理上元民毁制钱案不当,受革职留任处分。乾隆十五年,循例奏报江苏十四年钱粮完欠数目,突受乾隆帝朱批训饬,两江总督黄廷桂随即连章参奏,雅尔哈善被交部严议。吏部议请革职,但乾隆帝仍命其留任。由于雅尔哈善原已革职留任,所以此次处分实际很轻。而仅一两个月,雅尔哈善即被调任户部侍郎,次年又实授江苏巡抚。整个事件看上去似乎虎头蛇尾,但颇有值得玩味之处。通过雅尔哈善特参惰征州县官员案,对于考察皇帝如何控驭大臣,大臣如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关系中行事,或有助益。本专题史料选自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和军机处上谕档。  相似文献   

20.
正养廉银制度是清代雍正时期对官吏给俸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这一制度实施了将近二百年之久,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诸方面产生过一定影响。养廉银产生的原因清初沿袭了明朝的低俸传统,官员的薪俸非常微薄,总督每年支俸155两,巡抚130两,知府80两,知县45两。这一俸禄标准根本不敷官吏开支,加之地方官还需要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