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康有为联络各省在北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人签名上书,提出拒签中日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公车上书的主要  相似文献   

2.
<正>一、梁启超与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是梁启超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政治行动与政治事件,作为康有为最为重要的学生、助手、战友,梁启超在维新变法的过程中一直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维新变法也成为梁启超思想形成的关键事件。1895年,梁启超与康有为在北京发起了著名的"公车上书"运动,开启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896年梁启超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宣扬"变法图存",为维新变法做思想  相似文献   

3.
粱启超     
《档案与史学》2011,(8):3-3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别号沧江,又号饮冰室主人。1889年中举。次年拜康有为为师。1895年参与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编辑《万国公报》百日维新”时。协助推行新政。1896年在上海参与创办《时务报》,任主笔。戊戌政变后亡命日本,在横滨创办《清议报》1902年创《新民业报》905年起与《民报》激烈论战,坚持改良立场。  相似文献   

4.
清光绪三十年甲辰,公历1904年,中国举行最后一次会试、殿试,是科举制度的末班车。因为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的破坏,加上几年前公车上书的影响,这次会试与上一科(1903年癸卯恩科)同样,移至河南开封举行,殿试才回到北京。末班车主考(总裁)四人:大学士  相似文献   

5.
肖麦青 《出版参考》2006,(32):26-27
他是珍妃的老师、光绪的重臣、"后清流"的代表、主战派的中坚.他大胆犯上,弹劾李鸿章,组织"强学会",推动"公车上书",被慈禧罢官,永不复用,甚至对他"可就地正法"谕令与通缉孙中山的密折同一天发出.他是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精通玄、经、宋元儒学、文史,有誉"有清元儒,东海先觉".  相似文献   

6.
《苏报》是近代中国社会影响很大的政论性报纸,因为它激发了“苏报案”巨大风潮,是满清王朝第一次以政府地位与人民打官司的报纸出版物,特别是它棱角峥然的社论造成很大的社会反响。《苏报》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6月26日在上海创刊,这正是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以后波诡云谲的岁月,康有为的公车上书,孙中山的广州起义,梁启超的反清卖国等大事都发生于此时。维新派为使改革的思想深入人心,多方面开创宣传阵地,诉诸舆论,各地纷纷创办报纸杂志,如《中外公报》、《强学报》、《时务报》等脱颖而出在时代前列,报刊的活跃也在此时陡然转上高峰。但是《苏报》创立之时并  相似文献   

7.
“上书”三题王民权一所谓“上书”,确切地讲,应该是“书”。“上”是动词。“上书”实际上只是表示一种行为。“上书”为词,不见于《辞海》。《辞源》收之。现今档案界普遍将其视作一种历史文书名称,如潘嘉主编的《中国文书工作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即称:...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7月,耿马县档案局馆通过云师大副教授马健雄,征集到清光绪甲午年间滇西腾越人张成濂绘制的《滇缅旧界图》复制件。此界线图是根据乾隆年间,中缅交战调停后双方共同划定的实际界线绘制成的,是中缅历史上中方边界上纵深最大、疆域最宽的地图。张成濂,字景洲,云南腾越(今腾冲)人,缅甸爱国华侨。张成濂幼年随父母移居缅甸,精通华、缅、英文,通晓缅甸历史地理,是公车上书事件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现代史上,有一位女子从1935年到1948年的十多年间,与共和总统孙中山之子,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孙科之间缠绵悱恻的婚恋,一度成为新闻热点,这个人就是建水名门蓝和光之孙女蓝妮。蓝妮的祖父蓝和光,号熙庵,是前清光绪末年举人,曾参加过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是在  相似文献   

10.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的议会思想是个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其最初萌芽始于1888年的《上清帝第一书》,书中他提出了“增设训议之官”的建议,表露出朦胧的参政要求。到1895年5月,康有为的议会思想明朗化。在作为变法开端的“公车上书”中,他完整而详细地阐述了以“结合民志”为宗旨的“议郎制”设想,实质上正式提出了开议会的主张。1896年《上清帝第四书》中又主张“设义院以通下情”,并把设议会要求由中央推广到地方,并在概念上接受了“议会”,尽管如  相似文献   

11.
从“公车上书”到辛亥革命,是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萌生时期。仰仗先导们的引领,诸多新型藏书楼得以开放,一批公共图书馆得以创办。如今,研读中国公共图书馆史最初的一页,感悟先导们的追求,对于鼓舞当今公共图书馆界励精图治、干事兴业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读者点评     
《2011·公共利益守望者》@林叶朗:欣赏人大代表叶青,他是有良知的学者,也是最具个性的官员。"一个人的公车改革"让我看到了良心官员的力量。《2011·新经济人物》@钟乃祥:今年40岁的沈波超前的判断力、坚韧的执行力,也让这个主题公园出现了有别于中国任何一个其他主题公园的独特风貌,并稳步向前。  相似文献   

13.
王欢 《青年记者》2012,(14):68-69
微电影的兴起 早在2001年,导演伍仕贤就曾拍摄了11分钟的"准微电影"《四十四路公车》,虽在国外获奖,但在国内并未引起太大关注.最先引起关注的,是一些网友制作的恶搞视频,如2005年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一时期的题材内容多是以恶搞的手法颠覆和解构原有作品,与真正的原创的微电影尚有距离.  相似文献   

14.
康有为第三次上清帝书,曾首次递到光绪手中,且产生过一定影响,因而为研究戊戌变法学者所关注。但上书原本,以往鲜为人见,只能从《南海先生四上书记》、《皇朝经世文新编》及《康南海书牍》等书中见到它的刊刻本。1953年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亦是以刊刻本为依据。因此,引起许多学者对第三次上书的怀疑,并提出种种责难。现将馆藏康有为第三次上清帝书原本予以公布,以供研究。原本与刊刻本相校,除个别字不同外,出入不大。原本的发现,对研究康有为变法思想,考订其后四次上书,以及整个变法运动,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周热评     
这是个什么概念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锡锌在央视《新闻1+1》节目中透露:我国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公车开支一年9000亿。主持人柴静很吃惊的问:“您再说一遍?”,王再次肯定说:“公款接待,公费出国考察,公车,也就是三公,一年9000亿。”  相似文献   

16.
喜欢上书,从我小时候开始.四五岁时,父亲每晚都会给我讲故事,不是儿童书,而是一些大部头——《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之类,像说书人一样串讲.我第一次努力去读书,是因为父亲出差,每天固定的"晚餐"没有了.那时我还不认识几个字,但努力地想要读懂书上的每一个字. 我的启蒙书非常多,最重要的一本是《基督山伯爵》.它可以说是最适合的入门书了——既是名著,故事又精彩,既享受了阅读的快感,又有"我在读世界名著"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17.
热词     
《新闻三昧》2013,(9):17
争议拥堵费北京市计划征收拥堵费引发广泛关注。随着城市交通矛盾升级,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型城市日趋陷入"堵城"困境,多地传出研究拥堵费征收。赞成者认为,拥堵收费能够降低车辆使用强度,缓解交通拥堵。但更多人陷入一种"收费焦虑"。一些专家表示,发展公共交通,政府应该率先示范。我国公车数量很大,使用强度远超私家车,对价格杠杆不太敏感,即使收了拥堵费,也难挡公车车轮"疯转"。政府应该率先削减公车,降低使用频次。  相似文献   

18.
据《羊城晚报》报道8月6日下午5时,当刊登有《有人一线身先士卒拯民于危有人临阵公车出逃与民争路》的《羊城晚报》出现在恩平市城区各报刊零售点时,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据统计,当晚《羊城晚报》的零售量比平时增加了六成。8月5日,《羊城晚报》在一版头条刊发了题  相似文献   

19.
肖麦青 《出版参考》2006,(11):26-27
他是珍妃的老师、光绪的重臣、“后清流”的代表、主战派的中坚。他大胆犯上,弹劾李鸿章,组织“强学会”.推动“公车上书”,被慈禧罢官.永不复用.甚至对他“可就地正法”谕令与通缉孙中山的密折同一天发出。他是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精通玄、经、宋元儒学、文史.有誉“有清元儒.东海先觉”。  相似文献   

20.
一百年前,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上书刚刚上任不久的教育总长蔡元培,对推翻清王朝后的中国现代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先后发表了《敬告民国教育总长》《民国普通学制议》《民国教育方针当采实利主义》《新学制之要求》《教科书革命》等有关教育大计的建议和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