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举进士,官拜大理评事.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出任扬州天长(今安徽天长县)知县,后调任端州(今广东高要县)知府.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调京城开封任监察御史里行,后改为监察御史.景祐五年到皇(?)五年(公元1038—1053年),出使契丹,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转运使、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河北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和龙图阁大学士等职.在此期间,正是范仲淹提出和推行他的十项改革方案即“庆历新政”的时候,包拯也曾比较集中地提出他的政治主张.皇祐五年到嘉祐二年(公元1053—1057年),包拯又任瀛州(今河北河间县)、扬州、池州(今  相似文献   

2.
[作家名片]关汉卿,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解州(在今山西运城)、祁州(在今河北)等不同说法。据各种文献资  相似文献   

3.
公元1214年(贞祐二年),金宣宗经受不住蒙古军队的打击,从中京(今北京市)播迁汴京。又过了二十年,即公元1234年(天兴二年),宋蒙联军攻陷蔡州(今河南汝南县),金哀宗自缢身亡,从此,统治中国北方边陲一百二十年之久的金王朝,宣告覆亡。朝代的更迭,本是历史上的常见现象,问题在于:金国南迁  相似文献   

4.
五凉时期的河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凉,是十六国时期先后建立于河西的五个割据政权。汉人张轨据姑臧(今甘肃武威),为前凉(公元301年至376年),立国七十六年。氏人吕光据姑臧,为后凉(公元386至403年),立国十八年。河西鲜卑秃发乌孤据廉川(今青海乐都东),先后迁都乐都、西平、姑臧为南凉(公元397年至414年),立国十八年。匈奴沮渠蒙逊据张掖,后徙都姑臧,为北凉(公元397年至439年),立国四十三年。汉人李暠据敦煌,都酒泉,为西凉(公元400年至421年),立国二十二年。五凉从张轨治凉起(301年)至北凉并于北魏止(439年),历时凡一百三十九年,大略与十六国时  相似文献   

5.
黄巢起义军远征略图说明公元八七四年底濮州人王仙芝在长垣领导农民起义,次年攻下濮州(今山东濮县东)、曹州(今山东曹县北),震动了整个山东.这时候,寃句人黄巢亦聚众数千起义响应.公元八七六年,农民军从沂州(今山东临沂县)转向河南,攻下汝州  相似文献   

6.
姜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约生于宋高宗绍兴25年(公元1155年),卒于宋宁宗嘉定14年(公元1221年),是南宋格律派(又称婉约派)著名词人。现存词80首,有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相似文献   

7.
东吴的始祖是孙坚。孙坚死后,其子孙策统一了江东,建立了孙吴政权。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死,其弟孙权继位。东吴的都城本在吴郡(今苏州),公元209年,孙权从苏州迁都至丹徒(今镇江),筑子城名铁瓮城,是镇江有城的开始。后来孙权又迁都至秣陵(今南京)。孙权继位时,年仅15岁。当时东吴形势  相似文献   

8.
正屏上鉴语《屏风帖》,草书,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并书于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四月二十二日。宋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祝宽天借观于从兄季平处,言于绍兴初得之于北人南渡者。姜尧章曾分别于宋淳熙十四年(公元1137年)、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获观题识,称其高古,不乏风致。宋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王允初刻石于临安余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元延三年(公元1316年),县令尹王  相似文献   

9.
织金一小始建于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由当时平远府(今织金)首任儒学教授游尔嘉(普安人)开办于文庙(圣  相似文献   

10.
曹操,字孟德,公元一五五年生于沛国谯(qiáo,音乔)县(今安徽省毫〔bó,音伯〕县),公元二二○年病死于洛阳。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是历史上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公元一七五年,任“洛阳北部尉”;公元一八九年,于陈留(今河南省陈留县)起兵讨伐董卓;公元一九二年,曹操镇压黄巾起义,黄巾败降;曹操得戎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大大增强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同年任兖州牧。后来,曹操采纳了毛玠(jiè,音介)  相似文献   

11.
一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一说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西)人。郡望是昌黎(今北京市通县东),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其余七人是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推崇儒学,力排佛老;反对六朝以来的艳丽文风,主张以自由的散体来代替僵死的骈体,提倡文道合一、文以载道,提出“辞  相似文献   

12.
杏坛大家     
生平王充(公元27年~公元100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人,祖籍是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系元城王氏之后。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  相似文献   

13.
徐宏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人。生于明万历十四年(公元一五八六年),卒于崇祯十四年(公元一六四一年),享年五十六岁。他幼负奇气,因见明末政治黑暗,不愿去应举进入仕途,决心献出毕生精力,考察祖国地理风貌。他的足迹,北至河  相似文献   

14.
孟浩然(公元689—740年),唐代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县)人,早年在家乡岘山(在襄阳南、汉水东)下的涧南国读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冬天,他到长安谋求功名,但没有成功.于是,他只得抛弃“忠欲事明主”(《仲夏归南园寄  相似文献   

15.
公元770年的冬季,一代诗圣杜甫长眠于漂泊的小舟之上,从此结束了四处流徙、居无定所的生活。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他与浪漫诗仙李白并称"李杜",是我国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也是古典诗歌各种体式的集大成者。当然,  相似文献   

16.
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先任观文殿大学士,后又出任江宁(今南京市)知府。放舟南下,熙宁八  相似文献   

17.
《兰亭序》是我国东晋时期王羲之的代表作。王羲之,字逸少。西晋惠帝太安二年出生,东晋穆帝升平五年卒(公元303-361年)。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省内),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官职秘书郎、参军、会稽内史、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他书法造诣极深,并达到了时代的顶峰。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3月3日,他和朋友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  相似文献   

18.
孟浩然(公元689—740),大唐兴盛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与同代名秀王维(公元701—761)并称王孟,遗著有《孟襄阳集》  相似文献   

19.
汉书     
作者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县东)人。生于东汉光武建武八年(公元三十二年),卒于和帝永元四年(公元九十二年)享年六十一岁。出身于世代显贵的家庭,且有家学渊源。他的仲祖班(方人子)、博学有俊才,与刘向校秘书,汉成帝曾把秘书副本赏赐给他,伯父班嗣,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人崔颢(约公元704—754年),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 723年)中进士,天宝中曾任司勋员外郎(主管官吏勋级).他有较长的时间生活在长安和洛阳,也曾南下长江,到过武昌.他到武昌写的《黄鹤楼》,是一首有名的七言律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