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燕 《现代语文》2006,(2):100-101
“个性化”这个关键词近年来被普遍提及。语文教学中,不光要倡导个性化阅读,更要个性化写作。《高中新课标》对书面表达明确地提出了要求:“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阅读是为了写作,个性化写作是个性化教学成果的主要体现。但是,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在学生的作文中,在语言上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个极端是语言太过平实,拖沓、枯燥,高中生的作文连小学生的都不如;另一个极端就是附庸风雅,在用语方面大做文章,模仿别人的语言,追求表意的朦胧,致使文章变得晦涩难懂。特别是后者,很多学生对其趋之若鹜,以为那就是文采。殊不知自己的语言是如此的矫揉造作,在写文章的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偏。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我们常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阅读量的多少决定了其写作的宽度,学生阅读的质的区别决定了其写作的厚度.在大力提倡个性化写作的今天,如何让阅读更好地为学生个性化写作服务?我认为,指导学生进行专题性阅读不失为一个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3.
个性化阅读是指阅读者与阅读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阅读发生在阅读主体与阅读客体之间,要实现真正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必须落在"个性化"和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上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经验。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强调学生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感想。而课堂教学,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阵地,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注重个性化阅读,才能促使学生张扬个性,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阅读。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放手让学生自主选定阅读主题,自主取舍阅读内容,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少了以往的那种教师繁琐的支离破碎的分析,多了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的机会,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真正确立了学生阅读的主人地位。  相似文献   

4.
自主阅读是实现作文语言个性化的重要途径。文章着重探讨了自主阅读落实的三个步骤:问卷调查、教给方法和阶段反馈,提出了作文语言个性化的两个阶段:针对语言个性化明确提出"突破平庸,写出个性"要求;反复品尝最有力度的语言,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紧紧抓住其表达技艺,并让学生尝试"移植"到自己的写作语言中来。  相似文献   

5.
薛英 《广西教育》2013,(5):41-4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力求有创意。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遵循个性化原则,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写出个性化的作文。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  相似文献   

6.
个性化的教学.需要个性化的教师.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个性化地写作,从而让学生活出人生的风采。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运行在学生与文本、学生写作、学生与世界、学生与自我的“四维空间”之中。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主要有: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宽松氛围,引导批注阅读,鼓励智慧发现,启发多元畅想,强化阅读反思,加强价值导向,注意定时评价等。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运行在学生与文本、学生写作、学生与世界、学生与自我的“四维空间”之中。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主要有: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宽松氛围,引导批注阅读,鼓励智慧发现,启发多元畅想,强化阅读反思,加强价值导向,注意定时评价等。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里提出的个性化阅读问题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个性化阅读是指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实施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实施个性化阅读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选择阅读内容.按照自己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体验和见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正以其强大的信息量和快捷的传输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它悄然为学生的阅读、写作方式和写作教育带来了一场新的变革。网络阅读,让学生博采众长;网络日记,让写作尽情表达;信息习作,彰显个性;评价变革,令学生享受快乐。网络环境以其海量的信息,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可控性、协作性和开放性,以及学习资源独特的共享功能等优势,给学生自主写作和个性化表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让个性阅读落到实处,就要让课堂有互动、有质疑、有争鸣。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有个性的思考、有个性化的表达,才能让学生有创新意识和思维,获得阅读的深入与个性阅读与解读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臧梅 《成才之路》2014,(32):16-16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较强的阅读能力会给人的学习或生活创造有利的条件。在高中语文课堂中,个性化阅读模式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个性化阅读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对语文篇章的个性化理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对于语文篇章的思想内涵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高中语文课堂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梯。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目标。阅读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个性化阅读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方法。个性化阅读是指让学生独立地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好目标,根据自己的爱好选取阅读的内容,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和思路去认识文本,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情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曹丹 《文教资料》2011,(26):48-49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写作水平和阅读水平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而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会表达、学好语文的基础。教师要利用好手中的教材,设计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材,个性化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利用好每一堂课,抓住学生的兴趣加以引导,侧重于对学生阅读个性的培养,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学习和活动中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个人感受,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5.
马丽娟 《考试》2009,(6):41-42
阅读,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评价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宽松的环境,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搭建理想的平台;开放课堂,让学生尽情地表达个性化的见解和感受;及时化解误读,为个性化阅读指明方向。让学生的阅读个性充满活力,张扬性情。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个性化阅读能力一、尊重"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在教学中,教师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  相似文献   

17.
许多语文教师对“个性化阅读”理解模糊,阅读教学偏离方向。个性化阅读离不开阅读批判的支撑,但当下阅读课中学生的阅读批判存在着窄化和浅化的倾向。培养学生阅读批判的意识和能力必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同时,教师自己必须努力培养阅读批判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以来,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体验,提倡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1]。但是个性化阅读很容易和自由化误读混淆,“阅读的个性自由指读者对阅读必然规律的认识和对阅读活动的科学改造”。对话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一、引导个性化阅读,促进个性意识的萌芽“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个性化阅读有利于萌发写作的个性意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昌庆针 《江西教育》2009,(12):26-26
课文批注是指学生在阅读时,针对文本写下自己独特的体验、见解,是个性化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引导学生作好课文批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