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赏析来感悟文章蕴含的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所讲内容设计巧妙恰当的导语。以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强调语言文字描绘形象的重要作用,带领学生进入形象美和人情美的艺术境界。还应根据课文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大胆的、合理的想象,使文字成为饱含激情的语言,让文字里跃出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形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满足学生对美的渴求。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中美感的培养,即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阅读课文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创造美,从而最终获得情感的愉悦、成功的愉悦。具体做法如下:一、初读课文,破译文字,引导学生感受美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概括全文,对课文进行认读,把文字符号转化为客观、具体的形象,使学生对课文产生“直觉”式的“悦耳悦目”的初级美感。这个阶段主要的审美活动有:1、审题,即明确本文所描述的对象是什么,主要人物是谁,主要环境如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大脑里形成有关审美对象的轮廓,为进一步感受、理解课文打下基础。2、认读,即把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破译…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以教材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并使之具备发现美的意识,促成学生自觉的爱美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形象美。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在阅读教学中,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的教育呢?  相似文献   

4.
形象展示——品析文字——展开想像,以此感受美、体会美、升华美。这类文章的美是最易感受的,往往意境优美,诗情浓郁,所以教学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在授课一开始就展示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挂图、幻灯、录像,让学生感受那份美的意境,提交学习兴趣。这类文章都是语言文字的佳作,教师应抓住美词、美句,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欣赏语言文字的优美。  相似文献   

5.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虽然感情较为平淡,但基本都能达到正确、流利的水平,合格率较高。但随着年级的升高,除了极少数语感较好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朗读能力较之低年级呈退化趋势。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粹。学生只有在反复吟诵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到汉语言文字独有的音韵美、意境美、形象美,才能揣摩出文章思路的逻辑美、文字结构的严谨美,才能品出文中味和文外意。  相似文献   

6.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虽然感情较平淡,但基本都能达到正确、流利的水平,合格率较高.但随着年级的升高,除了极少数语感较好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朗读能力较之低年级呈退化现象。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粹。学生只有在反复吟诵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到汉语言文字独有的音韵美、意境美、形象美,才能揣摩出文章思路的的逻辑美、文字结构的严谨关,才能品出文中味和文外意。  相似文献   

7.
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就是要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以及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美。我认为若只从文字上引导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未免有点抽象,而巧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方面则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品读、悟读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可以使其领悟文本语言的美感。教师可通过示范引领,在揣摩模仿中使学生觉悟文本语言的音律美;通过感知辨析,在深度思考中使学生领悟文本语言的意蕴美;通过形象再现,在肢体语言中使学生体悟文本语言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9.
1.以美激情,开拓形象美.   “形象“是美的载体.在各类作品中,作家用语言文字创造形象,使“美和形象“成为有机的统一体,离开了形象就无从谈美和美感.所以,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带领学生,寻找作品中优美的崇高的以及自然美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陈玲娟 《文教资料》2014,(13):52-53
惟妙惟肖、形象生动的精美插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字无法替代的图画语言,更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理解,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巧妙有效地利用教材插图,突出发挥其辅助功能,图文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一边理解吸收语言文字,一边逐步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审美表达和创造能力,达到完美的课堂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11.
教材中的语言文字犹如一面三棱镜,向学生投射出真、善、美之异彩。在阅读教学中,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要引导学生深刻地挖掘,使其受到形象的感染、情感的熏陶、伦理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的朗读指导与训练,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朗读技能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在朗读中充分感受到祖国的语言文字美、传统文化美和悠久历史美,使学生心中油然生发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无比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3.
一、在阅读中品读语言文字之美作为人类交际所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的文字语言,它的美首先在于诉诸口、入诸耳的语音之美和诉诸书、入诸目的文字之美,这是语言文字的外在形式之美。语文学科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完成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文字素养缺失,是目前中小学生文字教学出现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实施“质疑·探究·审美”的教学理念,对于提高初中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进而使学生感受我国悠久的语言文字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贯穿于中学历史学科的始终 ,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中学历史学科文字表达贵在准确无误 ,重在史论结合 ,妙在简明凝练 ,美在逻辑严密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美的感悟。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首唐诗一阕宋词就能够让人浅吟低酌,浮想联翩,回味无穷。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是让人无法抵挡的。她具有形象美,语言文字中包含了很多意象,浓缩了很多信息,汉字的造型与写意表现在书法艺术中,能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其中的美,得到艺术享受;她具有音乐美、节奏美,如古代诗词大部分可以人乐吟唱,富有韵味,能充分发挥抒情表意的作用;她还具有简洁美,在联合国的文稿中,只有中文文稿是最薄的,中文以其简洁的文字包含了最大的信息和内涵。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领…  相似文献   

17.
诗歌通过凝炼、形象的语言,抒发浓烈的思想感情,反映客观景物和社会生活现实。古诗具有音乐美、形象美和意境美等特点。通过古诗的学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开发智力、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语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相似文献   

18.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深入文本,挖掘作品的主题美。分析形象,探究人物的内心美。品词析句,欣赏语言文字美。朗读训练,感受音乐节奏美。展开想象,领牺文章意境美。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心灵在真挚高尚的美感中得到陶冶,最终达到塑造完美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 ,就是根据课文的特点 ,运用多种手段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使学生与课文作者产生共鸣 ,体味课文的情与景。现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为例 ,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体会。一、观察画面 ,欣赏山水形象美《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 ,语言优美形象 ,但是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生活阅历 ,很难通过抽象的语言文字去领会形象的山光水色的美。根据这一特点 ,我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 ,用扫描仪将有关的风景图片扫进计算机 ,并对其进行剪辑加工 ,配上轻松悦耳的音乐 ,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和愉悦的音乐中走进…  相似文献   

20.
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小学生能对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切实体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通过优美的语言的文字的运用,对美进行创造和展现。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